致中国创业投资人:你创造财富,我创造文化


    ---写在《财富裂变》出版之后

     

当我把这个标题告知好友,他听后,说:“你,创造文化?有点狂。”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文化是谁创造的?”

友:“人民,只有人民。”

我笑了:“人民?人民是谁?你这是历史主体虚无主义。”

友:“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可是伟人的原话啊。”

我:“这个没错,但是文化和历史不是同一个概念。”

友:“什么是文化?到底是谁在创造文化?....

我:“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文明的“化身”。此“化身”有两种表现:一是物化,表现为与人类文明相联系的物品;二是精神化,表现为人们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思维方式、观念、生活方式等。”

友:“嗯,有道理。”

我:“就拿我们小时候来说吧,大千世界,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你出生后,甚至在你出生之前的10个月里,你的‘文化胎教’就已经开始了---周围的一切声音、触觉都在影响着你的感知。”

我:“你的父母就是你的第一老师,他们就是你所能享受到的文化的载体。所谓子承父业就是这个道理。文化的传承就是这样的实实在在。”

“有些人为什么不能做子承父业?不能做到老子英雄儿好汉?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因为他的父母总是工作很忙,或者不重视,或者其他原因,没有时间和儿女亲近,没有时间来教育儿女,自然就产生了老子英雄儿笨蛋的结果。”

“作为一个小孩子,他所接触的文化的第一个载体是什么?也许是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对他影响很深,那么这个深刻点在哪里?也许是父母说的一句话,也许是父母身体力行的‘背影’,也许是家中的一幅年画,也许是这幅年画上的画中人,那么,也许这个画中人是一个英雄、伟人,那么关于伟人的故事是从何而来的?难道是这个伟人亲自告诉这个小孩子的吗?绝大多数情况下显然不是,也许这个伟人早已做古许多年,但是关于伟人的故事却依然存在。那么这个“故事”--这个文化产品是谁做的?也许是这个小孩的父母,也许是一本书里的。总之,不会是这个伟人亲口自我陈述直接得来的,而是经过了他人的或是口口相传,或是写成了文字的间接得来的,这样就形成了文化产品。”

“因此说,文化产品的制作者往往不是文化(历史、故事)的主角,而是其他的人,这些人我们就称他为文化人,从而大多数的情况下,文化产品就表现为一种间接的而非直接的文化载体。”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史记》,这是一部伟大的文化产品。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光辉历史,《史记》中就写了3000多年,历史人物早已作古,知情的口口相传者也早以随风而逝,如果司马迁不写下来,那么我们后人怎么知道? 与其说我们是在学习历史,不如说是在阅读《史记》,而《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不是什么秦始皇、项羽,也不是汉高祖。因此,历史的主人可以是有名有姓的秦始皇,也可以是项羽、汉武帝等数不胜数的英雄豪杰,但是历史的记录者、作者却只有一位,那就是司马迁。也就是说,文化的主角可以是秦始皇,甚至是孟姜女,但是文化的作者却只有司马迁。”

 

“再说,历史真正如何?后人怎么知道,只能参考司马迁写的。历史永远都是一个谜,不象后人想像的那么真实和完善,历史怎能还原?这就是历史的本质。但是司马迁创造的文化产品就白纸黑字地摆在那儿,再退一步,司马迁写得是否与历史真实一致,无从查考,只能‘写什么就是什么了’。司马迁就是文化的制作者,这就是文化的本质。”

“因此说,秦始皇创造了历史,司马迁创造了文化。”

再举一个近代的例子。周恩来生前,有中国著名文化人劝他写点回忆录之类的自传文字,但是周恩来摇摇头,不可能,原因很复杂。周恩来不是个案,而是带有普遍性。决不像是现在的外国政客们,人尚未下台,带有强烈商业色彩的个人传记早已完成只等付梓排印了。

美国伟大的开国元首乔治·华盛顿写过自传么?

历史已经证明,伟大人物的传记决不是自传,而是他传。

真正的文化制作者,决不是故事主角自己,而是别人。

古往今来,知古鉴今,古今一也。今天,拿创业投资来说,仍然遵循着这个历史规律。

因此我有理由对你们--走在匆匆路上的创业投资人说:“你创造财富,我创造文化--为创业投资文化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