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吝。
初阳爻,不要以健壮有力的脚步抢前与人竞争,去也不会成功,应对这种愚蠢的行为自责。
壮,为健壮、强壮。趾,为脚。咎,罪过、过失。胜,承担、承受。初九以阳刚居阳位,显示“初九”是一个自以为是,倔强亡为的人,这种人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蔡木龛》
有一个青年人曾这样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他小时候很崇拜英雄,听到英雄二字,一个活脱脱的形象便立在自己面前:双目如炬,四方脸,高大威武;一身正气,让人感觉不威而怒。于是一直都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嫉恶如愁的人。长大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年轻人发现他像英雄般地为一些事不关己的小事而愤愤不平,招来不少的白眼和非议。实际上,嫉恶如仇在一定条件下不是完美的,而是心理缺陷的阴影。《周易》给嫉恶如仇的人画了一帖肖像图---“壮于前趾”,只是前边的一只脚强壮,后脚无力,就是说有勇无谋,头脑和脚趾头没有多大区别,做事不用脑子。后来这个年轻人觉悟到了这一点,所谓英雄者,是在应该英雄时才嫉恶如仇,才成了英雄。这如《周易》上所说,一个有勇无谋的莽汉,勇往直前,去担当什么或去做什么事情,能够胜利的机会微乎其微。坚持这么做,就是卦上警示说的“为咎”,会自惹灾祸。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本卦的第二爻,自我修养会使你变得安定,它像日夜随身的武器,有了它的保护就不要有忧虑了。
惕为担心、提心吊胆。莫,为日落的时候,即“暮”。恤,为担忧、忧虑。九二要上长,上长一位为全卦成乾,九二会成为亁的九三。乾的九三爻辞说“夕惕若厉,无咎”。“莫夜”就是乾九三的“夕”。九二阳刚处阴位,当决阴之时失位,所以人的自我修养让他知“惕”而惧。古代人最怕的是夜战,而经常应用的也是夜战,由于九二居中,所以得中道。因为这里得了这个中道,即使夜里有兵戎之事,也不必忧虑。它的意思,《五代史》中有一个事例,大致意思是说,唐明宗朝,路晏晚上去解手,厕所里有一个杀手正等刺杀他。路晏觉得有有些心惊,取灯来看,杀手走出来说:‘先生不必害怕,我是受人指使才来的,兔崽子先生办事耿直公正,所以没有下手“,说完就收起宝剑走了。这说明,像“九二”这样的人,时时自持加强修养,提高警惕,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本卦的第三爻,为下卦的最高位。一个人把理想信念、强壮的力量露在表面上,就容易遭受强敌的挑战和陷害,所以是凶险的。但对道德高尚的人,经常为理想独往独来,即使是遇到了冷遇和羞辱,也做出一副柔弱可欺的样子,不将内心的怒气表现出来。知道这一点,是没有灾祸的。
頄,“为颧骨也”,(《中华小字典》),指脸面。濡,为潮湿、柔软、柔顺。愠,为怨恨、生气、怒,指暗暗地生气、怨恨而不表现在脸上。“頄”与大壮九三的“羝羊触藩,羸其角”可联系起来。“角”与“頄”同在头上,取下卦亁为首。角强壮前抵撞,尚且有“厉(祸患;危险)”,“颧骨”强壮向前顶撞就会有“凶”,所以九三不宜向前挺进,“夬夬”是说九三是上六的正应,九三面临当决的时候。因为再往前走就会“遇雨”,即是指前面的兑卦,泽就是雨水,故“独行遇雨”。“濡”是衣服沾湿,九三在下卦亁里,乾为衣,遇雨而湿。衣湿故生气,所以“有愠”,愠是生气发怒。遇到了雨,实际上是遇到了冷遇和羞辱。但胸怀大志的人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在形势不利的时候,沉着冷静,一切都忍让,以求今后的发展。“无咎”是没有咎害,因为上六与九三属于正位爻互动,正位爻互动增益。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此卦第四爻,为上卦的最下卦。人在理想信念的支配下,做事会出现屁股上没有皮肤,在前面强拉羊走的情况,别人告诉他羊被拖死了,他也不相信。不争先才不会后悔。在下决心决断的时候,容易冲动,且不易忠告,应特别注意。
爻位按人的体位来分,“凡卦初为足,二为腓,三为股,四为臀”。九四位当臀部。九四讲到臀,这殿没有皮肤,而且行走还是赼赼趄趄的。说明九四以阳居阴位,当夬之时发,虽有理想主义的情结,但缺乏智慧智慧支持,结果该有的没有,进退两难。上兑为羊,九四是被上兑拉着向前走,故曰“牵羊”。这样的人刚愎自用,死命地拉着羊往前跑,别人告知羊死了也不信。
三国蜀将张飞,忠义勇猛,但性格暴躁。据史载,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解关羽被害之恨,兴兵伐吴,令张飞率部由阆中至江州(今重庆)会合。张飞处世气冲霄汉、暴戾恣睢,爱敬君子,不恤小人,具有夬性格的典型特征,此时急于伐吴,在阆中鞭挞部卒,被部将张达、范疆杀害。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此卦的第五爻,为上卦的中位。君子面临决断,如像马急驰的样子,当断则断不能有姑息之念,虽然刚愎自用,但德行公正,故不会受到别人的谴责。
九五乃一卦之主,看来就是他在王庭上发布讨伐小人檄文的。苋,指羊,因为夬由大壮(雷天卦)发展而来,面临最后一个要决去的柔爻,上卦又是兑,兑为羊,所以苋指羊。这里的“羊”应指君子,因为这是九五之爻位,中正之位。中行,指九五在上卦中位,是从中位向上前进,取义是说在中道上行进,合乎中道,故没有咎害。
上六:无号,终有凶。
此卦第六爻,为上卦的最高位。一个人在社会上处世,盲目行动,若不善礼义,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呆若木鸡,说不明,道不白的,早晚会落个不幸的下场。
“无号”,连说道的声音都没有了,看来是在社会竞争中困顿感伤,很希望得到精神支持,但又不会主动表达,边说话的声音都没有了。看来,那位屁股上无肉的“九四“,该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了。
初阳爻,不要以健壮有力的脚步抢前与人竞争,去也不会成功,应对这种愚蠢的行为自责。
壮,为健壮、强壮。趾,为脚。咎,罪过、过失。胜,承担、承受。初九以阳刚居阳位,显示“初九”是一个自以为是,倔强亡为的人,这种人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蔡木龛》
有一个青年人曾这样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他小时候很崇拜英雄,听到英雄二字,一个活脱脱的形象便立在自己面前:双目如炬,四方脸,高大威武;一身正气,让人感觉不威而怒。于是一直都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嫉恶如愁的人。长大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年轻人发现他像英雄般地为一些事不关己的小事而愤愤不平,招来不少的白眼和非议。实际上,嫉恶如仇在一定条件下不是完美的,而是心理缺陷的阴影。《周易》给嫉恶如仇的人画了一帖肖像图---“壮于前趾”,只是前边的一只脚强壮,后脚无力,就是说有勇无谋,头脑和脚趾头没有多大区别,做事不用脑子。后来这个年轻人觉悟到了这一点,所谓英雄者,是在应该英雄时才嫉恶如仇,才成了英雄。这如《周易》上所说,一个有勇无谋的莽汉,勇往直前,去担当什么或去做什么事情,能够胜利的机会微乎其微。坚持这么做,就是卦上警示说的“为咎”,会自惹灾祸。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本卦的第二爻,自我修养会使你变得安定,它像日夜随身的武器,有了它的保护就不要有忧虑了。
惕为担心、提心吊胆。莫,为日落的时候,即“暮”。恤,为担忧、忧虑。九二要上长,上长一位为全卦成乾,九二会成为亁的九三。乾的九三爻辞说“夕惕若厉,无咎”。“莫夜”就是乾九三的“夕”。九二阳刚处阴位,当决阴之时失位,所以人的自我修养让他知“惕”而惧。古代人最怕的是夜战,而经常应用的也是夜战,由于九二居中,所以得中道。因为这里得了这个中道,即使夜里有兵戎之事,也不必忧虑。它的意思,《五代史》中有一个事例,大致意思是说,唐明宗朝,路晏晚上去解手,厕所里有一个杀手正等刺杀他。路晏觉得有有些心惊,取灯来看,杀手走出来说:‘先生不必害怕,我是受人指使才来的,兔崽子先生办事耿直公正,所以没有下手“,说完就收起宝剑走了。这说明,像“九二”这样的人,时时自持加强修养,提高警惕,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本卦的第三爻,为下卦的最高位。一个人把理想信念、强壮的力量露在表面上,就容易遭受强敌的挑战和陷害,所以是凶险的。但对道德高尚的人,经常为理想独往独来,即使是遇到了冷遇和羞辱,也做出一副柔弱可欺的样子,不将内心的怒气表现出来。知道这一点,是没有灾祸的。
頄,“为颧骨也”,(《中华小字典》),指脸面。濡,为潮湿、柔软、柔顺。愠,为怨恨、生气、怒,指暗暗地生气、怨恨而不表现在脸上。“頄”与大壮九三的“羝羊触藩,羸其角”可联系起来。“角”与“頄”同在头上,取下卦亁为首。角强壮前抵撞,尚且有“厉(祸患;危险)”,“颧骨”强壮向前顶撞就会有“凶”,所以九三不宜向前挺进,“夬夬”是说九三是上六的正应,九三面临当决的时候。因为再往前走就会“遇雨”,即是指前面的兑卦,泽就是雨水,故“独行遇雨”。“濡”是衣服沾湿,九三在下卦亁里,乾为衣,遇雨而湿。衣湿故生气,所以“有愠”,愠是生气发怒。遇到了雨,实际上是遇到了冷遇和羞辱。但胸怀大志的人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在形势不利的时候,沉着冷静,一切都忍让,以求今后的发展。“无咎”是没有咎害,因为上六与九三属于正位爻互动,正位爻互动增益。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此卦第四爻,为上卦的最下卦。人在理想信念的支配下,做事会出现屁股上没有皮肤,在前面强拉羊走的情况,别人告诉他羊被拖死了,他也不相信。不争先才不会后悔。在下决心决断的时候,容易冲动,且不易忠告,应特别注意。
爻位按人的体位来分,“凡卦初为足,二为腓,三为股,四为臀”。九四位当臀部。九四讲到臀,这殿没有皮肤,而且行走还是赼赼趄趄的。说明九四以阳居阴位,当夬之时发,虽有理想主义的情结,但缺乏智慧智慧支持,结果该有的没有,进退两难。上兑为羊,九四是被上兑拉着向前走,故曰“牵羊”。这样的人刚愎自用,死命地拉着羊往前跑,别人告知羊死了也不信。
三国蜀将张飞,忠义勇猛,但性格暴躁。据史载,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解关羽被害之恨,兴兵伐吴,令张飞率部由阆中至江州(今重庆)会合。张飞处世气冲霄汉、暴戾恣睢,爱敬君子,不恤小人,具有夬性格的典型特征,此时急于伐吴,在阆中鞭挞部卒,被部将张达、范疆杀害。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此卦的第五爻,为上卦的中位。君子面临决断,如像马急驰的样子,当断则断不能有姑息之念,虽然刚愎自用,但德行公正,故不会受到别人的谴责。
九五乃一卦之主,看来就是他在王庭上发布讨伐小人檄文的。苋,指羊,因为夬由大壮(雷天卦)发展而来,面临最后一个要决去的柔爻,上卦又是兑,兑为羊,所以苋指羊。这里的“羊”应指君子,因为这是九五之爻位,中正之位。中行,指九五在上卦中位,是从中位向上前进,取义是说在中道上行进,合乎中道,故没有咎害。
上六:无号,终有凶。
此卦第六爻,为上卦的最高位。一个人在社会上处世,盲目行动,若不善礼义,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呆若木鸡,说不明,道不白的,早晚会落个不幸的下场。
“无号”,连说道的声音都没有了,看来是在社会竞争中困顿感伤,很希望得到精神支持,但又不会主动表达,边说话的声音都没有了。看来,那位屁股上无肉的“九四“,该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