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赵云

赵云(1978—),男,白族,云南大理人,教授,著名医改专家。曾任教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现为徐州医科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国家民委医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广西医学人文研究中心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卫生经济、医疗保险。自2012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西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等10余项;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医院管理》、《中国医院》、《中国医疗保险》等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80篇(第一作者);提交自治区“两会”提案5份(合作),完成自治区政府决策咨询报告5份(合作);出版专著4部:《公立医院改革模式重构-基于公益性与积极性均衡的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公立医院体制机制与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适配性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研究-以制度为视角》(科学出版社)、《新三医联动模式-全面深化医改的战略选择》(科学出版社)。多项成果被人民网理论版、求是网理论版、国研网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刊登和转载,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主持多个城市“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浓画”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被认为“冷门专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是一个“热门专业”。目前,全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有327所。其中,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医科院校100所左右,占全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高校的30.58%,与综合性院校和专业性院校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本节重点分析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办学情况、专业特质和人才培养,给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勾勒一幅“素描”。

  一、办学情况

  本书研究的医科院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以医学院和医科大学命名的医科院校,也包括综合性高校的医学...

Read more

“素描”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体制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从社会结构上看,长期以来,我国管理类学科专业主要是按政府和市场的分类设置的,分行政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以政治学为学科背景学习政府管理,工商管理专业以经济学为学科背景学习企业管理。随着“第三域”(社会)的发展壮大,政府和市场的两维结构转变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维结构,迫切需要在行政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之外设置一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社会体制上看,对应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划分,我国有行政体系、公共事业体系、经济体系三类组织体系。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率先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紧跟其后,事业...

Read more

解索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发展脉络


  

  (一)初创时期(1949—1965年)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曾开设过卫生行政学课程,后来又从苏联引进了保健组织学,还建立了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以保健组织学为业务主课,轮训各级卫生行政干部。50年代末,中国卫生管理学的教育和科研队伍已初具规模,编写了相关教材。在原卫生部领导下,保健组织专业人员和卫生行政部门相结合,选择若干基地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现场试验,结合防病治病,开展医、教、研活动,探索中国卫生管理的客观规律。

  (二)停顿时期(1966—1977年)

  “文化大革命”中,许多机构被撤销,学术刊物被停办,医学院...

Read more

解剖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交叉性(interdisciplinary)是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根本特点。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可以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例如医学社会科学;也可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例如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还可以是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例如卫生统计学、卫生信息系统。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常常涉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

  卫生事业管理学至少有四个层次的交叉:

 ...

Read more

解构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本质内涵


  欲知医科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先知医科院校的卫生事业学科。医科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的是卫生事业管理的知识,习的是卫生事业管理的技能,干的是卫生事业管理的工作,成的是卫生事业管理的事业。因此,卫生事业管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根本”,也是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性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胎记”。那么,什么是卫生事业管理学?其有什么特征?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呢?

  按照教材的定义,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其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

Read more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失灵


  从形势上看,绩效管理制度介入公共组织是政府及政府办公共组织再造的主流趋势,完全符合世界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精神。从理论上看,政府办公共组织在维护公平方面凸显优势,但是在提高效率方面突显劣势,所以在政府办公共组织引入绩效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公共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兼顾公平和效率。从实践上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的收支两条线制度,有利于维护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但是不利于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在基层医疗机构引入绩效管理制度以弥补收支两条线的制度缺陷,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和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并重均衡。然而,绩效管理制度引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后难逃失灵(Malfuncti...

Read more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三大难题


  绩效管理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新型分配制度,是医疗卫生服务供求双方激励相容的桥梁,是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和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均衡的途径。绩效管理制度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得预期功效,必须具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入精尖的绩效管理技术,第二个条件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构先进的绩效管理制度,第三个条件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构与绩效管理制度适配的体制机制。(1)先进的绩效管理制度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发挥预期功效的前提条件,要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一方面必须打破以药养医体制下创收分成制度所形成的“乱”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要避免回归...

Read more

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型行政化改革模式评价


  摘  要  改革模式的选择关系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结果的成败。依据公益性和积极性的关系及顺序,县级公立医院主要存在两种改革模式,第一种是绩效型行政化改革模式:公益性和积极性均衡化改革模式;第二种治理型市场化改革模式:积极性和公益性均衡化改革模式。两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模式,在基本假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存在根本差异。目前,我国许多县份积极探索绩效型行政化改革模式。文章重点探讨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型行政化改革模式的基本假设、制度安排及逻辑错误、主要弊端,并依此主张县级公立医院推行治理型市场化改革模式。

关键词  县级公立医院  公益性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