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鞠建东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教授,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获南京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1987年获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产业组织。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等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承担有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多项科研项目。
自1995年至今担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经济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聘任)、教授,2007年至2009年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客座研究员,兼任世界银行顾问。

中国每个县都应建大学,未来发展关键是从工业化向知识化转型


 

[导读]

第一,全国大部分地方,尤其是县以下,需要实现或者开始从工业化向知识化转型;

第二,向知识化转型之后,要创造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主要在于对进口技术的国内替代;

第三,对于创新经济和知识经济,要有新的融资方式的改变。如果我们能在这三个问题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那2024年及今后的经济增长完全是可以期待的。中国的人均GDP才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左右,还有六分之五左右的发展空间,当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01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到结构性转型和制度性改革方面

  我们通常讲三件事情——经济增长是不是周期性,是不...

Read more

中美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的一些探讨


  2019年7月5-8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优秀学子夏令营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举行。7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鞠建东老师,基于三篇论文,从结构与长期的角度,就“中美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进行精彩讲演。

  鞠老师首先指出,全球价值链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全球贸易、生产、消费格局,已经由2000年以美国为核心,演变为2017年以美国、中国、德国为核心的美洲、亚洲、欧洲价值链“三足鼎立”的格局。鞠老师通过在论文中构建理论模型,对全球最优治理体系进行了讨论。他进一步提出,...

Read more

5年后中国经济赶上美国


  中美贸易争端问题从3月23日到今天已经有两周时间,所以是仓促发生的一个事情,虽然有很清楚的一个历史连贯性。

  我把3月23日开始的事件定义为第一阶段,即特朗普发难阶段,是个突然袭击事件;之后会是一个讨价还价谈判的阶段。既然是一个突然发生的事情,所以大家应对的时候难免准备不足。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仅仅是个学术问题,分析起来难免有个人判断,比如有主站派、主和派,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有利于看清楚这个问题。

  我想把这个问题分成五个方面来论述:

  一、“一个中心”,即以发展中国高科技产业为中心

  一说到以发展中国高科技产业为中心,我...

Read more

G20应关注全球经济新框架G3


  刚刚闭幕的杭州G20峰会上提出“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如何真正实现“让G20成为行动队而非清谈馆”? 。笔者认为,这毋庸置疑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治理在失序、迷茫中的又一次努力,向更具代表性、更加高效的新框架的又一次艰辛探索。

  回望历史,二次大战之后的全球治理的历程可以由“从G2到G1”来总结。二次大战后,美、英、法、苏等战胜国主导成立了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全球政治、安全治理机构;然而,主要大国的短暂合作迅速演变成G2: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对抗。由美、英、法等西方国家...

Read more

严重扭曲对华出口 美国需要检讨贸易政策


  当地时间10月22日晚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最后一辩中,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的候选人罗姆尼和奥巴马都同意,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两人也表示,“中国缺乏贸易公平”。奥巴马说,我们需要让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变得更加公平,这也是为什么向他们征收反倾销税的原因。罗姆尼则表示,中国是一个“货币操纵者”,他们应该遵守规则。

  可惜的是,美国缺少自省的勇气。

  近20年来,中美两国贸易总额以每年平均近20%的速率持续增长。2011年,中美贸易额达到44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美对华出口达到1222亿美元,同比上升20%。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