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梁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国企改革立场:上下不同声之各级地方官员(连载19)


  国企改革立场:

上下不同声之各级地方官员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十九



地方党政主官其实是中国行政官员体系中最无奈的一群。虽然有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执政理念,虽然都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挂在嘴边,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了,但是GDP的点数增减,仍然是每一个地方党政主官压在心底的“阿喀琉斯之踵”。年终总结,届满述职,GDP仍然是最能说明官员能力和勤奋的指标。中央评比地方,上级考察下级,仍离不开GDP数值内容。于是,就算再有个性的官员,再怎么有创新的发展理念,一谈思路,一抓工作,还是离不开GDP。

当然,抓GD...

Read more

国企改革立场:上下不同声之国资委系统(连载18)


  国企改革立场:

上下不同声之国资委系统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十八



国资委的全称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是国企改革的产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产物。2003年5月,国务院公布施行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将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门机构定性为“直属特设机构”。2008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简称“《国资法》”),因为有“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

Read more

国企改革立场:上下不同声之中央核心智囊(连载17)


  国企改革立场:

上下不同声之中央核心智囊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十七



我们不能准确地说出中央核心智囊具体是指哪几个部门或哪几个人,我们只能以出台党中央决议和国务院文件的那个班底为指向。之所以特别列出这个层次,是因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由几十个直属机构和组成部门构成,而这些部委办的各级官员,特别是其所属的研究机构的学者型官员,经常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并不总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所以必须细分再细分,方能准确予以表达。

比较从改革伊始的邓小平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及至当下习...

Read more

国企改革之中国社会各阶级(层)分析(连载16)


  国企改革之中国社会各阶级(层)分析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十六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一经典语句出自毛泽东同志1925年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开篇之语。对中国社会各阶级面对革命的态度和立场的准确分析,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这样的阶级分析法,不仅在暴力革命中发挥作用,在和平时期,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对我们科学分析各阶层利益诉求,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由于中国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完成...

Read more

国企改革评价:喜忧参半的实际效果(连载15)


国企改革评价:
喜忧参半的实际效果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十五
 
尽管在理论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起伏,尽管在实践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摇摆,30多年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举世无双,可歌可泣;几代人为之做出的探索和努力,付出的心血和牺牲,都值得我们后人敬仰。你可以说它是一部史诗,也可以说它是一堆垃圾。但是在表达情绪之余,我们还是必须面对一切,无可回避。正确地判断成绩,勇敢地面对失误,才有资格立足现实,走向未来。因此,刻意地粉饰太平和歌功颂德,与一味地否定一切和丑化历史,都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关于国企改革当前的问题之忧,此处只予点题。计有:股份...

Read more

国企改革评价:摇摆不定的实施路径(连载14)


  国企改革评价:

摇摆不定的实施路径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十四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同时又是实践的产物。正确的理论是正确的实践的前提,错误的理论往往是错误的实践的注脚。

国企改革理论上的混乱,必然在改革实施路径上体现出来。而且,在实施路径上发生的摇摆,实施者总能找到适用的理论予以解释。我们已经看到太多的摇摆不定与自相矛盾。

比如说国有企业是否应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问题。

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理论支撑。有些著名学者和政界人士在媒体上撰文,称“国有经济要...

Read more

国企改革评价:模糊不清的理论依据(连载13)


        国企改革评价:

模糊不清的理论依据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十三

 

虽然党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既定方针科学、准确(特指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以来),但是具体到每一项改革措施,仍然需要各种经济理论的支撑。这既为正确的理论创新打开了空间,也为歪理邪说提供了机会。

中国从来不缺理论家。中国缺少的是能够完整、系统、全面、科学地贯通某个学术领域的理论家。如果再要求其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吸收西方经济理论体系中的科学合理成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实践,创建出一整套能够指导实践并接受实...

Read more

国企改革评价:基本正确的既定方针(连载12)


        国企改革评价:

基本正确的既定方针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十二

 

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评判所依据的理论是否科学,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否正确。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谁都可以轻易地给出答案。其实,一个目标的界定,从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中考量,从理想与理论的维度中支撑,内里乾坤宏大无比。许多时髦的理论,就是在其宏大中迷失,从理论的迷失到迷失的理论,于是产生变异而不自知。

关于国企改革目标的论证,在此仅作一个粗线条的梳理,以便尽快回到主题。

—&...

Read more

最坏的国企改革结果是不可预知的(连载11)


        国企改革趋势:

最坏的国企改革结果是不可预知的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十一

 

当前的国企改革是否会出现一种最坏的结果?

这是笔者最不愿意预测,而且每次预测都心惊胆战的局面。

不知道决策者是否有过这样的担心,也不知道其近身的思想库、智囊团是否提出过这样的盛世危言,笔者甚至怀疑在当代还有没有谏言一说。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些认为国企改革“糟得很”的广大普通民众,他们可能已经从改革的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从拥护者变成了起哄者,从同盟军变成了哗变者。这样...

Read more

可能的国企改革结果是渐进式演变(连载10)


        国企改革趋势:

可能的国企改革结果是渐进式演变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十

 

在当下的改革理论中,有一个“渐进式改革”的时髦表述。

渐进式改革——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其特点是强制中的诱致性,双轨过渡,从局部到总体,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相协调,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相分离等。内容包括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