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立场:
上下不同声之中央核心智囊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十七
我们不能准确地说出中央核心智囊具体是指哪几个部门或哪几个人,我们只能以出台党中央决议和国务院文件的那个班底为指向。之所以特别列出这个层次,是因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由几十个直属机构和组成部门构成,而这些部委办的各级官员,特别是其所属的研究机构的学者型官员,经常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并不总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所以必须细分再细分,方能准确予以表达。
比较从改革伊始的邓小平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及至当下习近平的中国梦,有关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理论阐述,呈现出循序渐进、逐层提升的基本规律。它们在其所对应的年代,对应当时的认知水平,以及当时的改革条件与舆论环境,其文字表述基本上算是恰到好处。即不脱离历史,又能适度超前。即坚持基本原则,又能体现与时俱进。几个阶段各有特色,又内在逻辑完整,偶有偏差表述,但万变不离其宗,形成一条结构稳定并不断发展的改革理论体系。仔细比对当中关于国企改革与国有经济的阐述,对每一个提法的变化,每一个字句的增减,内里乾坤,令人拍案称奇。
可以这样说,党中央在国企改革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尚未发生让那些所谓的“右”派有可乘之机的明显的漏洞。能做到这一点十分之不容易!
比如,在舆论一边倒地声称“党中央要求国有经济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时,很多党政高级领导干部和著名专家学者都以为如是。笔者不敢相信党中央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如果这样表述了,那就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根基的崩塌。于是遍寻正式公告面世的党中央文件,竟然真没有找到这样的表述。寻根溯源,方知原来是某著名经济学家的误传。学界与媒体以讹传讹,几乎弄假成真。由此,不得不佩服中央核心智囊的理论素养和沉着冷静。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央核心智囊在国企改革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的话,那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在行动上表现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积极寻求理论突破。
中央核心智囊中有高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高人。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人。当然,“高人”所依托的,是中国学术界承前启后的艰辛理论探索,是所有关心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正面力量的集体智慧结晶。
国企改革涉及对意识形态的不同解读,同时也涉及经济利益的不同分配格局,因此,国务院各部委办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也经常会因为不同的利益诉求而发出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读。有观察家指出,当下的改革已经演变成为争取部门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这种部门之间的角力,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持各阶级(层)立场的学者再一掺合,显现出“党内有党,派中有派;无党无派,千奇百怪”的局面。在这左不左、右不右,左的极左、右的极右的乱象中,中央核心智囊成为马克思主义终极真理与中华民族终极利益的“麦田守望者”。
国企改革立场:上下不同声之中央核心智囊(连载17)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