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燕生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对下半年中国经济,有几个比较担心的问题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

  根据统计局前段时间公布的数据,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4%,服务业增加值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跌幅收窄15.1%,固定资产投资的跌幅收窄13%。实际上,这些数据比我们预想的要好一些,它侧面反映了我们在年初对新冠疫情的看法。年初,一些公共卫生专家就认为——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那么,短期有多短呢?其实就是一季度。以4月8号武汉解除封城为标志,武汉疫情基本上被控制住。早在2月25号绝大部分省份新增病例归零,全国疫情也基本上控制住了。

  因此,二季度开始推进全面复工,经济秩序正常...

Read more

全球化解决了效率,但加剧了中国乃至全球的不公平


  目前的稳定仅为第一阶段,未来有可能发生不确定的冲击

  美联储目前基本已经把能用的工具都拿出来了。现在,美联储和美国总统在下一步如何走即是否要动负利率的问题上存在分歧。美联储主席认为目前已经达到了0利率,还不到动负利率的时候。这个分歧主要在于他们各自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即考虑现在的世界经济是否是最差的情况?我认为绝对不是,下一步的世界经济一定会比现在更差。

  原因很简单,第一,疫情趋于稳定的地方是否会发生反弹情况?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或者欧洲,如果出现了反弹情况,还是否要实行隔离措施?

  第二,全球经济衰退已经是定局,未来全球衰退是否会发生债务危机?如果发生债务危机,...

Read more

定调2019年中国经济走势的三大判断


  作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风向标”,12月召开的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定调。会议对三个宏观层面的判断值得关注。

  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继续存在,国内外存在广泛争论。总书记曾指出,历史上兴盛期与开放期往往是重合的。这意味着,把握住世界经济的开放期机遇,就进入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快车道。因此,当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

  然而,当前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大国政治经济关系冲突加剧,全球各类风险显著上升,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在吗?

...

Read more

关注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首先,我谈一下对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化的一些看法。中国经济现实的结构性变化有三个指标很重要。

  第一个是创新。创新可以从很多的角度看,例如研发强度,发明专利,申请的增长率以及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等。如果我们单用一个指标——研发强度,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可以看到三个不同的板块,分别对应处于三个不同阶段的中国。

  一是东部沿海的七个省市。这些省市的研发投入2016年是9830亿人民币,占总的研发投入62.7%,这意味着此区域的研发强度已经超过OECD的平均水平。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10年、20年之后,这个地区它的流量积累出存量,将会出现一批一流的实体企业、拥有...

Read more

主动扩大进口 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主动扩大进口。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从广交会到上博会,从积极扩大出口到主动扩大进口,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仅是推动贸易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一,主动扩大进口,是满足高质量需求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开放40年所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我国需求结构和消费特点已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当前,我国已...

Read more

中国消费者正从价格敏感者变为价值追求者


  全球化进入到了下半场,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国际环境风险明显大于机遇,中国需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高水平的开放、高标准的改革和高质量的发展。

  过去5年全球贸易低迷,增长率低,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熄火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的预测报告提到“全球经济面临着广泛的停滞风险”。回顾过去8年,全球仍然缺少需求,潜在增长依然乏力。

  贸易摩擦、贸易战、货币战很可能给全球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包括美国对中国的钢铁反倾销调查、欧盟议会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投票。贸易摩擦的根源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村,而这个地球村没有一个合理的全球...

Read more

一带一路开启中国新35年改革开放


   “中国现在到了在全球视野配置资源的时期,新35年(2015年—2049年)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已经拉开帷幕。2015年—20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取得决定性成果。”3月26日,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接受了腾讯财经专访。

  张燕生指出,改革开放的前35年(1978—2013),中国经济属于高增长阶段,经济平均增速为9.8%,现在降至7 %左右,由原先的高增长阶段进入到中高增速阶段。经济增长动力将由...

Read more

产业若对抗 中美都是输家


   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即将在2012年5月3日举行,如何开创中美两国产业互补合作将必定是对话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

 
  中美两国产业之间的互补性是合作基础
 
  目前,中国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工业经济时代,而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两国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性特征。这种互补性是在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三个层次展开的。如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农产品,高品质的消费品,全球产业价值链,与中国的轻工、纺织服装等,机电、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电子产品之间呈现出系统性互补的产业联系。
 
  一是中美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决定了双边...

Read more

中国凭啥为美国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埋单?


  全球经济失衡的起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失衡

  全球经济失衡的起因主要源于经济全球化的内生矛盾和困境。一方面,全球经济市场化和开放推进了“地球村”的形成和发展,运输和通讯科技革命加速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大大增进了世界经济福利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国际贸易、金融、货币、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世界新秩序,没有建立起与全球化相匹配的有效治理结构,从而使全球经济失衡的内在矛盾缺少内部调整机制,导致风险不断累积直至发生危机。如果国际社会不能从全球治理层面上解决好失衡根源及调整责任,迟早会导致一场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性大危机。

  二...

Read more

全球经济进入失衡、高通胀阶段


  中国短期经济稳定增长没问题。就通胀而言,8月中国的CPI是6.2%,并不高。这种CPI和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完全可控。

  作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张燕生在参加由东方财富(300059,股吧)网主办的“中国力量—中国资本市场高峰巡回论坛(四川站)”时指出,全球经济正在进入第三波全球失衡、全球泡沫经济、全球高通胀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将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出现通货膨胀,但他同时强调:“中国经济的风险是可控的。”

  全球经济形势严峻

  张燕生表示,当前全球经济的特点可以用“冰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