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期经济稳定增长没问题。就通胀而言,8月中国的CPI是6.2%,并不高。这种CPI和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完全可控。
作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张燕生在参加由东方财富(300059,股吧)网主办的“中国力量—中国资本市场高峰巡回论坛(四川站)”时指出,全球经济正在进入第三波全球失衡、全球泡沫经济、全球高通胀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将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出现通货膨胀,但他同时强调:“中国经济的风险是可控的。”
全球经济形势严峻
张燕生表示,当前全球经济的特点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所谓冰火两重天,张燕生解释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位于经济复苏的冰窖,其核心目标是恢复增长、减少失业”。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要实现这个目标,目前面对的困难有“三缺”,第一缺是缺有效需求,世界主要国家不管是私人消费需求,还是私人投资需求,均严重不足,“在历史上,1929-1933年大萧条的情况和现在相仿”,张燕生表示,“当时恢复有效需求的方式,是依靠罗斯福新政、凯恩斯革命。但上述方式实际上告诉我们,当私人消费、私人投资严重不景气的时候,需要用政府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来创造有效需求。”
张燕生认为:“当我们发现不仅私人不消费,政府也不能消费的时候,全球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有效需求。这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而张燕生前述中的“三缺之二”,其解释为缺信心:“当前的全球经济可谓草木皆兵,任何的一个负面信息都会让全球股市急剧下跌,这表明全球投资者没有信心,对前景悲观”。
而“三缺之三”,即是缺办法。“我们若扩张财政,但发现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若扩张货币,但由量化宽松的实施,已经造成了全球性的流动性的严重过剩及通货膨胀”,张燕生表示,“从目前来讲,世界主要国家目前的办法有两个,第一是内需不行靠外需,因此奥巴马就提出来美国未来的五年出口要翻番,要为美国创造200万个新增的就业岗位”。
但值得一提的是,占据全球经济总量多数的美、日、欧需求严重不足,就意味着全球需求不足。张燕生认为,发达国家这个时候将通过贸易的摩擦和对新兴经济体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扩大进口,迫使他们开放市场,即出现贸易摩擦、贸易争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而前述第二个办法,张燕生解释为“靠量化宽松”即使美国并没有公开宣布第三轮的量化宽松的政策推出,但美国财政部发债80%以上靠美联储接盘的方式,亦是变相的量化宽松。
中国经济仍健康
而发展中国家在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却和发达国家的完全相反。“我个人认为中国短期经济的稳定增长没问题”,张燕生表示,“中国的GDP仍然保持在9.6%的水平,而过去的五年,中国的GDP平均增速为11.2%。而就通胀而言,7月中国的CPI是6.5%,8月中国的CPI是6.2%,并不高。而结合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和国内目前的情况,我个人认为,这种CPI和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完全可控。”
短期无忧,但远期却依然困难重重。张燕生讲道:“真正对中国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是中长期的问题,包括如何加快推动供给端的转型升级、如何加快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加快推动低碳经济的建设和如何加快推动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的公平,和收入差距的缩小”。
就中国通胀而言,张燕生表示,全球经济正在进入第三波全球失衡、全球泡沫经济、全球高通胀的发展阶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得中国出现通胀。“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进口的铁矿石的均价高达160.9美元一吨,基本上是泡沫经济的最高点。而今年上半年进口的原油753.8美元一吨,基本上接近泡沫经济的最高点。今年上半年进口的谷物、进口的大豆、食用植物油的进口价格平均49.3%、34.4%和40.3%。当全球性大宗商品价格快速飙升,它就会带来成本驱动型和输入型的通胀。
此外,张燕生认为,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高通胀、低增长的阶段。“世界进入高通胀的根源,首先是全球的货币环境过于宽松,第二是全球的利率水平过低,第三是全球的钱太多”,张燕生表示,“全球出现高通胀的原因之二,是因为当今美元进入到一个长期的贬值通道,我们能观察到一种统计现象,如果美国的国债上升、美国的主权债90%以上是美元债,美元在统计上就会出现贬值的走势。那么当美元贬值的时候,大宗商品的价格就会飙升,因此就会呈现成本驱动型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全球经济进入失衡、高通胀阶段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