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文信

朱文信,亦名闻中,70年代出生,哲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先后于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学术机构访学,现于中国美术学院社科部工作;主要文章有《梵,吠檀多,瑜伽》(载北京三联《读书》2011年第9期),《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北京三联《读书》2010年第1期),《第二轴心时代的福音书》(北京三联《跨文化对话》第26期),《阿凡达里的东方元素》(《上海书评》2010年3月),《商羯罗的智慧瑜伽》(北京大学《哲学门》第23期)等。 结集作品有《梵·吠檀多·瑜伽》、《愚鲁斋札记》、《精神的黄昏》和《精神的守则》等。

旧文存记:精神的黄昏(二)


一、人似乎一直在爬高,往高处不懈攀升,终于到了有一天,大概是到了生命的中途,你便会发现道路变得难走了,你甚至不愿走动了,因为你已经站在生命的某处高地,往回看和往前看都是向下的坡路,你的内心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显出了荒凉。你本来是准备往高处走的,结果却发现高处并没有路,有的皆是生命的低谷。于是拜伦在《堂璜》中说:
     “如今,三十岁,我头发已经灰白,
      我的心灵也同样老迈苍苍,
      五月间我就把夏天全都耗尽,
      再也打不起精神搬弄舌剑唇枪,
      我的生命用完了,连本带利,
      我的精神再不能自命为所向无敌----
  
      完了完了,我心中再也没有
  ...

Read more

旧文存记:精神的黄昏(三)


1、 人不是动物,千万不要以动物自居。人是这世上唯一能够抗拒规定性的生物。人不是“是”,因为“是”是一种规定;也不是“在”,因为“在”仅仅说明了一种存在的事实,而人不是事实,而是事件,或者说是事变。也许,人更合适的名称应该是“创造”,是“行动”,是“困境”,是“难题”,是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性存在——但这存在我已说了,它不是事实,而是事变。所以,人一生下来,还不是成品,而是半成品,在成为人的毕生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去接近理想的境域、极致的人性,这是精神飞扬的过程。当然,人的一生也类似于一张空白的画布,由每个人的自由意志来填写:成为罪人?成为半人半兽?或者成为一个悔罪的人?一个有...

Read more

旧文存记:医生,乃道德的敌人


我读《爱弥儿》是由于计划,而不是出于偏爱的激情,可它给我带来的惊喜却是意外地丰盛,好象一个原本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的饿汉,结果却被追加了一顿精神的美餐。
  不消说,我的快乐是由共鸣带来的。
  长年来,我对西医怀着现代人不该有的成见,但说实话,这并不令我羞愧。因为我不是不敬重这门学问,而是怀疑这门学问所产生出来的技术,离人性太过遥远,它的所有操作根本不能抚慰人类的心灵,而如今医生们的普遍冷漠,我不能不疑心是由于其长年浸淫其中,而离人心越来越远的缘故,从现代医术中,他们很难建立起崇高的道德信念,人,在他们眼里,一具肉躯而已,与其他动物的肉体无异。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医学,这本来是从人道主义上面开...

Read more

灭苦手册(阿姜李:三篇短文)


[英译]坦尼沙逻尊者
[中译]良稹
Visakha Puja——Teachings of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目录

◇引言
◇解脱苦痛
◇人类价值
◇佛教之道

引言

阿姜李于1959年年底住院时撰写了这三篇短文,一年多后便去世了。文章以铺叙甚少的纲要形式写成,这是他后期文字的典型风格。他的写作目的,似乎是爲了 留给住院病人在治疗期间,作爲精神食量,细加思考。尽管他的表达方式对其它宗教有兼容性,但基本要点是不折不扣的佛教。其中第一篇短文对两类病症的解说, 遵循的是佛陀觉悟之时所得的中心洞见之一...

Read more

远方的金色花(松韵)


你到远方去,请给我带一朵金色花。花瓣上流溢着阳光,滴坠星星的珠露。
  你走的时候,我不去送,纵然杨柳依依,断桥上并无残雪。
  你回来的时候,我将鲜嫩起所有的树叶,与风同舞,与雨共歌。
  请给我带一朵金色花,花蕊里酿着千年的醇蜜。啜饮甘甜的祝福,我想化作一弯虹,依在天空。
  柔亮的七彩桥,逶迤缥缈,牵引出梦中的官殿:风动华树,金沙铺地,透明的云朵里,流淌着清妙的歌曲。
  你到远方去,是为了寻找祝福;还是你一路行走,只是为了给出你的祝福?
  我不管这些,我只要我的金色花,升腾在最高的枝顶,如喷泉般绽放笑靥,翻涌出层层流光溢彩的花瓣,永无止境地盛开。
  猛然间我又疑惑,这疑惑恍如滚滚惊雷,霎那...

Read more

灵魂收获自己看不见的所得


我没有想到这本书是如此地丰盛而烟波浩淼。细部的精致倒还罢了,无非源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诗人的高妙手笔,但是蕴涵其中的关于生命的深刻悟解却绝非普通舞文弄墨者所能轻易抵达。而这才是本书的光,那上升的圣洁之气质。里面有灵魂的低吟,而这种低吟是在历经心灵的诸多困局和混沌,终而复归于澄澈的结果。人类从来不会是因复杂而伟大,而是因素朴和纯粹。这个道理似乎谁都可以毫无障碍地急急说出,但真要到那个位置却千难万难,诗人泰戈尔云:“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曲调,需要最复杂的练习。”正此之谓也。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天香:圣经中的女人》,作者叫做小山,一个女诗人。我相信,在这以前,我没有读过小山的任何东...

Read more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总序


作者:杭间

与宫崎骏的其它动画片一样,《千与千寻》也有一个超乎孩童观者经验之上的故事情节: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一家三口人无意之中跌入忘川,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图物欲,而被沦为动物,千寻也几乎忘了自己的名字,从此成为奴隶生活在一个完全由物质控制的世界里。而在忘川中唯一的正面的代表——“小白”,虽然时刻保护千寻并提醒千寻牢记自己的名字——因为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意味着永远回不到故乡。然而,即便是“小白”自己,只记得自己原是人类某一河里的白龙,但究竟出自哪条河流——这关乎着他的名字,却也已经遗忘。影片的结尾当然光明战胜邪恶,千寻偶然回忆起自己家乡那条早已在城市文明进展中干涸并已经淹没在...

Read more

凡有的还要加给你


我不能把你所没有的给你,你也无法获得你如今所无的。非但如此,你所有的,我将愈加给你,你所无的,我也要愈加夺去。什么是真理,这就是真理。
    
  没有什么东西能给予你,除非你早已拥有,没有什么能接受,除非我已紧握掌中。
    
  耶稣说了一个寓言: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 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

Read more

钢琴大师理查·德沃斯基


在世上芸芸众生所制造的无尽喧嚣声之中,有些最美的旋律在安静地发生。更多星辰会在夜的河流里面一齐涌现,却居然也有少数星星在白天去光顾某些幸运者的心灵并被深深牵挂。我所说的一个事实就是,天才之光和缪斯之神的翅膀今天其实已经偷偷地在众声喧哗的背后舞动。
  一子与他的同门师兄迈克尔夫妇都是印度神秘主义诗人卡比尔传统的修行者,他们从远方来,一行五个人,中间居然有世界的钢琴大师理查德沃斯基,我昨天在出租车上就隐隐感觉他有俄罗斯人的血统,现在看清他的名字后更加坚定了我的此一心念。他们来拜访导师王志成教授。一子在开始就已经建议我们弄一架钢琴,提醒我们勿失错良机,这建议深深吸引了我。后来我们在郑瑞老师的安...

Read more

原来你在这里!


神或神性在那里?泰戈尔在《吉檀迦利》中说:
“你穿着破旧的衣服,在最贫穷最低贱最无家可归的人群中行走,骄傲永远无法靠近这个地方。”
(pride can never approach to where thou walkest in the clothes of the humble among the poorest ,and lowliest ,and lost. )
要抵达神或者神性,诗人认为“骄傲”是致命的障碍,这种障碍却又是那些喜于空言怯于行动的惯于养尊处优者的特点,他们界限分明,仰视高处,心中充满我慢和我见。他们永远无法寻觅到抵达神的道路。诗人在另一处也说: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