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卫东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

把握天然气 把握未来


  中国能源领域正面临供给、减排、国际合作三重挑战,加快天然气发展是最现实的应对之道。而要向加速发展天然气,就必须突破现行体制的束缚

  中国成为石油、天然气净进口国已经很多年了,去年又成为了煤炭的净进口国,中国三大化石能源进口依存度还会进一步提高,这一趋势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改变。

  去年,中国消费的能源总量超过20亿吨标准油当量,约占当年全球消费总量的20%,与美国不相上下,但美国已经从能源消费的顶峰开始下降,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论石油或是天然气,也都在下降。

  更重要的是,能源消费总量相当,但中国的碳排放量却超过美国,中国已是世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国。过去我们可...

Read more

央企国际化的必修课


  1992年底,趁着秘鲁铁矿公司私有化的机会,首钢集团以1.18亿美元收购了其98.4%的股权并取得了670.7平方公里矿区内所有矿产资源的永久开发和使用权,我国企业由此完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海外并购。

  谨防重蹈日本覆辙

  至今,中国海外并购走入了第二十个年头。世界空前的扁平化、中国改革开放和平崛起、国内市场巨大的需求和激烈竞争,这三种基本力量是驱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强大推力。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不仅成为了最重要的资金流入国,更成为了世界最重要的资本输出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跨国并购投入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了2200...

Read more

他推动了页岩气革命


  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首先是企业家精神的成功,中国能否成功复制美国的页岩气成果,还要看原始的创新能力。

  2010年6月16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解放您的潜力——全球非常规天然气2010年会”上,一位90岁的美国老人——乔治?密特肖尔先生,被授予了美国天然气技术研究所终身成就奖。密特肖尔获得此项荣耀当之无愧,他是页岩气钻井和压裂的先驱,是他坚持努力了17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是他的企业家精神推进了21世纪的页岩气革命。

  密特肖尔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创建的密特肖尔能源开发公司进入了财富50...

Read more

美国能源独立之后的世界格局


  美国距“能源独立”的目标越来越近,而由此引起的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将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带来直接影响。

  自尼克松提出美国“能源独立”以来,无论有多少实际行动,无论行动的效果如何,历任美国总统都把“能源独立”挂在嘴边。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石油危机的强烈冲击下,尼克松总统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国“能源独立”的概念,而当时,美国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为35%。而到小布什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之时,美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60%的历史高位。

  不知是现任总统奥巴马的运气...

Read more

美伊博弈的底线


  尽管处于弱势,但美伊斗争始终在按伊朗的节奏进行,在这场不对称的博弈中,伊朗手中还握有什么牌?

  文 | 陈卫东

  去年底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伊朗的制裁,伊朗称绝不放弃核能力,并高调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伊朗军方甚至称,“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就像喝杯水一样容易”。美英法海军立即反应,声称坚决保卫海峡的自由航行,数艘航母集结海湾并武装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以色列也数度放话,要以袭击的手段摧毁伊朗核设施。

  军事上,伊朗没有能力对抗美国及其盟友,若真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一定会惹翻全世界,因为世界石油贸易的1/3要通过这里运向世界各地。当然,伊朗也没...

Read more

页岩气:钱不进去 气难出来


  改革初期经济开发区的经验很适合借鉴到页岩气开发上来,比如“发挥多个积极性”、“吸引多元投资”、“先实践后规范”等。2006年,页岩气占美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2009年上升到14%,至2011年更上升到了25%。短短五年,美国页岩气的产量增加了近30倍,由此产生的页岩气革命震动了整个世界,正在改变世界能源的地理版图和消费供给格局。

美国是个天然气孤岛,基本是个自给自足的市场。进入21世纪,美国常规天然气递减加快,2008年前后市场普遍预期美国要大规模进口天然气,成为LNG进口大国。有报道说,美国规划了十几...

Read more

与美国比油价合理吗


  近一两年来,中国成品油每次调价,都会引来一轮中国油价为什么比美国高和调价机制是否合理的讨论。这次也一样。

  油价高吗?肯定是高。因为全球油价都很高了,中国选择融入全球化的市场经济道路,无法“特色”。高油价不仅是市场选择,也是资源稀缺和低碳生活的选择,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都是过渡性质,不可持续。

  与美国比油价合理吗?合理。美国和中国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以及第一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油品价格有可比性;其次汽油成本一半是原油成本,原油价格全球透明。炼化技术和效率可比,中国大多数炼油设施是新建,效率至少不比美国差。两国政府和...

Read more

中国应借鉴美国能源安全理念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的1973年11月7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发布了《能源独立计划》,提出“以阿波罗精神和曼哈顿计划的意志,到1980年实现能源自给目标,不再依赖外国能源”。

  自尼克松后的近40年,几乎每任美国总统都要发布自己的能源安全政策,核心内容就是石油安全。然而,自1996年进口石油第一次超过本土产量后,直到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才再次回到50%以下。

  2001年5月17日,小布什公布了著名的《国家能源政策报告》,认为美国“正面临20世纪70年代石油禁运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提出能源安全政策目标是...

Read more

石油储备不必急进


  2011年11月,美国启动了新一轮对伊朗石油制裁。3个月你来我往的较量“对”高了石油价格,今年2月底石油价格达到4年来的最高点。为平息市场的担忧,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说,全球有足够的石油储备平抑伊朗石油出口的减少。伊朗也千方百计突破美国的封锁,试图在西亚打开缺口,与印度谈易货石油贸易和部分以卢比结算,与巴基斯坦谈延期结算。中国进口石油的10%来自于伊朗,约为伊朗石油出口的20%。不管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过去几个月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数量确实是减少了,而且减少的比例还不少。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大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6%,这一比例肯定还...

Read more

石油到了一个迎接转变的时刻


  在贸易全球化的大格局下,全球的能源格局不像政治格局那么不清晰,人们对全球能源的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技术进步、减排压力增加、日本福岛核事故促成了天然气黄金时代的来临;走向深水、走向页岩油气、提高采收率和投资增加使石油峰值来临的时间不断推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政府大力补贴下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新技术和低碳消费理念提升了能源的使用效率。能源资源并不稀缺,只要各方充分合作,注重技术创新和保持足够的投资,世界能源的供给是可持续的。这就是从2011年12月8日结束的多哈第20届世界石油大会传递出来的关键信息。

  但是,任何重大的历史变革都不是轻松的,能源领域的重大变革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