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延声

画家

笔墨当为时代立传——我笔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在这个快乐的日子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6月11日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在上一篇博文中我写道:“非遗文化以前被我们称之为民间文化艺术,它扎根在亿万人民的生活中,也被称为“乡土文化”,是历史文化艺术的“活化石”,是中华文化的根。它依靠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在我国有几千年的传承。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是我国历史文化艺术活的遗产

……认识传承人、宣传传承人、保护传承人,使非遗文化后继有人……笔墨当为时代立传。在这个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我有幸拜访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画了一批毛笔速写作品,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

Read more

为非遗文化传承人写真传神


今年6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6月11日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6月上旬,文化部、四川省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在成都举办“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是我国文化艺术界的大事件,非遗文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非遗文化以前被我们称之为民间文化艺术,它扎根在亿万人民的生活中,也被称为“乡土文化”,是历史文化艺术的“活化石”,是中华文化的根。它依靠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在我国有几千年的传承。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是我国历史文化艺术活的遗产。

 

冯骥才先生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所传承的不仅是智慧、技艺、和审美,更重要的是...

Read more

三更有梦书当枕——为陈香梅女士画像



我与陈香梅女士合影留念

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的传奇经历,几乎世人皆知。她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志愿队(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的夫人。二战后,她成为著名社会活动家活跃在美国政坛,现在担任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她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和中美两国及海峡两岸人民的友好交往,受人敬重。

 

5月17日下午,我到北京长富宫酒店,拜访陈香梅女士。见面时,她身着华丽的衣服,浓妆艳抹。谈话间,柳眉飞舞,嘴唇丰厚,脸膛饱满,虽已年迈,仍活力四射。她赠我一本英文版《陈香梅自传》。书中有她年轻时的玉照,当时她长得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如今已是86岁高龄,却还有当时聪明伶俐的风韵倩影。

 ...

Read more

童年的记忆——难忘延安艰苦岁月




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我创作这幅《童年的记忆》,献给党,亲爱的妈妈!

 

我1943年出生在陕北延安。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毛主席党中央就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陕北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军民垦荒种地——著名的南泥湾良田就是三五九旅官兵创造出的奇迹。同时全体军民参与纺线织布,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副主席都带头纺线。我父亲李凡夫是抗日军政大学的教授,后来调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母亲陈怡是抗大学员的指导员。我们家住在延安王家坪八路军总部后面山上的石窑洞里。我就在这里出生。当时生活很是艰苦,但全党全军抗战热情非常高涨。我父母白天工作,晚上回家也抓紧时间纺线。...

Read more

“老来行路先愁远 瘦骨离床倍觉难”——为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画像


前天下午,我来到国家图书馆拜访周和平馆长,并向国图赠送拙作画集《智者——李延声中外名人写真画集》。我向周馆长介绍,此书2007年出版,选载了我十几来创作的58位名人写真画像。此后,这几年又先后创作了南怀瑾、饶宗颐和金庸等先生的肖像。周馆长很肯定我做的这项工作,盛情邀请我以后到国图办画展。提起南怀瑾老,我不由得忆起为他老人家画像的情景……

 

我与南怀瑾先生合影留念


今年新年伊始,有幸由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会长郑宇民先生引见,我前往江南太湖之滨,拜访素所敬仰的南怀瑾老先生。

 

南老毕生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不辞劳苦,奔波教化数十载,出版著作三十多种,...

Read more

赞石景宜博士



我与汉荣书局董事会主席石汉基先生在一起交谈

石景宜博士(1916~2007)以书赠国,以文会友,以以画结谊,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和弘扬中华文化做了杰出的贡献。

 

石景宜博士从小热爱书籍,后来从摆地摊售书起艰辛创业,1970年创办汉荣书局,成为香港最具影响的书局之一。四十余年来,在服务香港学界的同时,还向内地各图书馆捐赠书籍700万册,价值1忆多元。石博士于2007年逝世,享年91岁。

 

石景宜博士的夫人刘紫英女士和四个子女,继承石老志业,去年至今向内地百余家图书馆捐赠港台版图书45万余册。同时筹办《石景宜博士杯——华夏书画创作大赛》,征集国内外作品共8174件,从中...

Read more

寄情青山绿水间——白雪石先生豪情犹在


惊闻白雪石老逝世,我心中十分悲痛!1984年,我与白老曾经为周恩来邓颖超西花厅合作一幅中国画巨作《朝晖》,白老画松,我画鹿!我曾两次为白老创作毛笔速写肖像写真,2007年均收录在我的画集《智者——李延声中外名人写真画集》中。如今,望着我为白老所作画像,想念着白老的音容笑貌……

我与白雪石老合影

 

2007年初,我来到白雪石老家中再次为他画像,当时的他已是92岁高龄。



白老家在顶楼,高瞻远瞩,东城景色尽收眼底。

当时我拿出了十多年前,为白老创作的毛笔速写肖像

白老题词:“寄情青山绿水间”、“豪情犹在”

白老同我和我的老伴在一起。






我的毛笔速写 ...

Read more

“我是中国人”——为红线女画像




我笔下的红线女

红线女是享誉海内外的粤剧艺术家,所创红派艺术代表着当代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项目国家级传承人。

 



在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人员协助下,2011年3月23日上午,我来到广州珠江新城的“红线女艺术中心”。这是广州市政府为表彰红线女对艺术的卓越贡献而投资兴建的,也是展示红线女艺术成就、研究红派艺术、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的文化设施。工作人员热情地引领我开始参观。走进大厅迎面镌刻着毛主席雄浑苍劲的手迹:“活着,再活着,更活着,变成了劳动人民的红线女”(摘自毛主席1958年写给红线女的信)。厅里摆放着数尊红线女所塑造的粤剧经典艺术人物的雕像。...

Read more

情系河山 其心戚戚——为金庸大作家画像




初春暖花开,我有幸赴香港拜访大作家金庸老先生。在香格里拉饭店,见到年已88岁的金庸老。他满脸笑容地与我握手。落座后,我先将一本《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入选画家作品集(李延声)》翻到我的作品《虎门销烟图》后呈上,笑问金庸老:“您笔下的仁义大侠、英雄好汉们,是否也成为虎门销烟勇士?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代代相传啊!”金庸老哈哈大笑!我又介绍拙作《魂系山河》画卷,告诉他与中国交响乐团联合创作《魂系山河》大型音画,作为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的序曲,计划在国家大剧院首演。金庸老听了很高兴,表示届时要到北京看演出。

 

 

聊了一会儿,我开始用毛笔为金庸老画像。这天,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