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枫先生曾以拯救与逍遥的命题来厘定东西文化之不同品格,个中论点风靡一时。拯救的那方姑且搁置不论,单就逍遥来讲,其没有切中中国文化之要义,大体上是确定的。
我们自幼所读到的诗词歌赋,所听到的历史传说与奇闻稗抄,直至所观之影视作品,戏剧表演,果真以逍遥二字便能击中肯綮?不然!若将视角仅潴留于《世说新语》或者武侠小说,仿佛逍遥确是一件普遍且引人艳羡的生存状态。但若能把对历史中微观的人之体察与宏观的制度变迁相结合,眼前必然呈现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景观。熟悉这一研究方法的学者甚众,然而能善加运用者实罕。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将其所谓“大历史”(Macro-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