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名立

国际商报社 记者

张虎林:但愿苍生俱饱暖


  他是“三农”问题研究的先行者。上世纪末,他和业界学者将农民、农业、农村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集体创造了“三农”概念。他申请成立了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从此揭开了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序幕。

  他是“三农”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他多次参与、起草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他跑遍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调研“三农”问题,并通过内参向中央和涉农机构反映调研情况,为政策层提供参考信息。

...

Read more

入世十年,十个故事


  站在中国入世十周年之际,我们不在再去问,入世十年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机遇或挑战,谁是最大的赢家?是世界改变了中国,还中国影响了世界?因为这些我们都曾探讨过,或还将会去探讨。

  这次我们只想和读者诸君一起分享一些人的一些故事,看看当初的一个决策、一纸合约,如何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WTO)成员。曾经陌生的三个字母WTO自此不仅被国人熟知,并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改变了国人的生活,甚至改变着国人的观念与传统。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业...

Read more

中国外贸阴转多云


  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处于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第110届广交会备受各方瞩目。

  截至11月3日,本届广交会累计到会采购商209175人,出口成交379亿美元,采购商到会人数创历史新高,出口成交实现恢复性增长。但不能忽视的是,订单模式却反映出国外消费信心不足,国际市场预期谨慎。通过这一“晴雨表”,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外贸企业的境遇没有根本好转,只是“阴转多云”。


  消了近愁,难解远忧

  出口成交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国...

Read more

农产品出口:有多少市场可以发力?


  全球经济尚未显现明显复苏迹象,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力度未有消减,绿色贸易壁垒又在渐渐兴起。

  本届广交会三期的许多农产品参展企业向记者反映,由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的食品安全等标准提升,农产品出口举步维艰。企业或考虑放弃部分欧盟市场,转攻新兴市场。

  11月3日,在广交会期间的农产品进出口公共信息服务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指出:“农产品出口增势明显,但是汇率变化、成本上升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增多等因素增加,影响了农产品出口的未来走势。”

  在内外交困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产品企业有多少市场可以放弃,多少新兴市场可以发力?

  被迫抛弃还是主...

Read more

高毒农药禁令不彻底


  高毒农药禁令不彻底

  10种年底前禁产 杀扑磷等12种“幸存”

  海南的豇豆、青岛的韭菜、沈阳的芹菜,因农药残留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各方面要求禁用和淘汰高毒农药的呼声强烈。

  近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了《高毒农药淘汰和禁用工作方案》,分步淘汰和禁用现有高毒农药,2011年底前禁止生产10种替代产品较充足的农药。这10种高毒农药包括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等。而杀扑磷等12种高毒农药不在禁令范围内。

  &...

Read more

食品添加剂的原罪?


  泡菜里有着色剂、果冻里有防腐剂、面粉里有增白剂。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业内专家指出,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使用非法添加剂或过度使用添加剂确实是个问题,但如果因害怕添加剂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而把食品添加剂看作毒害而一刀切的话,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并且由于没有防腐剂,许多食品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腐败变质,不仅产品的货架期大大缩短,我们也将面临微生物危害的危险。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在面条中加...

Read more

“毒生姜”事件 暴露批发市场监管缺位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毒生姜”事件再次刺激人们对食品安全敏感的神经。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吨。若长期食用硫磺熏制“毒生姜”,严重的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硫磺熏制生姜的窝点都是在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不良商贩劣迹败露却是因为群众举报,在媒体报道中没有看到批发市场监管的影子,该批发市场监管是否到位让人质疑,“毒生姜”事件暴露的批发市场监管缺失的问题更为突出。...

Read more

还有多少农民种大豆?


  时值春耕备耕时期,黑龙江宝清县大豆种植户吕子春正在犹豫今年要种植多少亩大豆。国产大豆比较效益低已成公开的“秘密”,之所以目前仍有一部分农民愿意种大豆,主要是沿袭多年的种植习惯:大豆种植成本低,管理比较粗放,省心省工。然而,即使这样,黑龙江大豆种植版图仍在连年萎缩,今年面积将再减少10%以上。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中国进口大豆232万吨。这是最近28个月以来大豆进口量最少的一个月,但大豆进口均价却创下最近28个月以来的新高,每吨达到583.6美元,接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

  春节已经过去一个多月,黑龙江宝清县大...

Read more

管好通胀预期,信心源自哪里?


  “通货膨胀就像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对于物价,我们不敢掉以轻心。”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今年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各项工作中,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了第一位。

  自去年10月以来,我国的CPI涨幅就一直维持在超过4%的高位。人们的感受比数字更加真切——城市居民餐桌上的蔬菜价格涨了,农民春耕备耕的农资价格涨了,各大城市的房价更是高歌猛进。

  “目前我国的通胀压力明显,食品等物价快速上涨,老百姓感受深刻。如果不有效控制,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

Read more

造福美国农民还是造福巴西农民


中国大豆进口重点由北美转向南美
造福美国农民还是造福巴西农民



  随着南美大豆收获期的到来和产量预期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美国大豆预订或将取消,而将进口重点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中国尚未接收采购的570万吨当前市场年度发货的美国大豆。此外,市场传言中国已经从巴西购入4船大豆。快速增长的中国大豆进口需求,造福了美国农民,现在转向造福巴西农民。

       在许多人看来,中国大豆进口重点由北美转向南美,直接原因是南美大豆进口成本(价格)低于北美,似乎弃北美选南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