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美国农民还是造福巴西农民


中国大豆进口重点由北美转向南美
造福美国农民还是造福巴西农民



  随着南美大豆收获期的到来和产量预期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美国大豆预订或将取消,而将进口重点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中国尚未接收采购的570万吨当前市场年度发货的美国大豆。此外,市场传言中国已经从巴西购入4船大豆。快速增长的中国大豆进口需求,造福了美国农民,现在转向造福巴西农民。

       在许多人看来,中国大豆进口重点由北美转向南美,直接原因是南美大豆进口成本(价格)低于北美,似乎弃北美选南美是明智的选择,实则无奈之举。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公报显示,上一年度中国进口了8.25亿蒲式耳大豆,约合2245万吨,约占中国2010年进口大豆数量的41%,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美国的农民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2006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800多万吨,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38%;2007年这一数字为1157万吨,占大豆进口总量的37.5%;2008年增长至1543万吨,占总量的41%。

  早在2006年,《华尔街日报》就曾报道,美国大豆农场主罗伊·巴多尔,每年出产了1000多吨大豆,最后卖给了ADM公司以及嘉吉公司等大型农产品出口集团。文章引述巴多尔的原话:“当中国(变成)一个大额买家之后,我们又有好光景了。豆类价格足够高,事实上我们从中赚到钱了。”

  不过,近来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的农民或许正试图替代他们。近两年来,南美洲农民扩大大豆产量并增加出口,价格相对美国大豆更加便宜。

  据迈科期货分析,目前美豆进口成本在4418~4457元/吨之间,巴西大豆进口成本在4344~4383元/吨之间,阿根廷大豆进口成本在4297~4336元/吨之间。据交易商称,3月船期的巴西大豆价格较美国大豆,以FOB为基准,每吨约便宜79元左右。

  近期,巴西、阿根廷等受干旱影响的大豆喜获降雨,产量前景显著改善。《油世界》预测,2011年巴西大豆收成将在6850万吨左右,阿根廷将触及4800万吨。获此信息,中国企业纷纷放弃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美国大豆的订单。这些订单源于在去年南美大豆生长季节初期,南美大豆遭遇不利天气,中国企业为应付正在增加的需求压力,预订了额外数量的美国大豆。

  我国2010年进口大豆数量已经创了历史记录,达到5480万吨。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量价齐升,1月大豆进口514万吨,同比增长26%,进口均价同比上涨20.4%。虽然中国大豆需求正在增加,不过“取消订单在每年此时是典型现象”,只是巴西豆农对大豆种植业的前景依然十分乐观,因为大规模丢单的不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