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毒农药禁令不彻底


  高毒农药禁令不彻底

  10种年底前禁产 杀扑磷等12种“幸存”

  海南的豇豆、青岛的韭菜、沈阳的芹菜,因农药残留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各方面要求禁用和淘汰高毒农药的呼声强烈。

  近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了《高毒农药淘汰和禁用工作方案》,分步淘汰和禁用现有高毒农药,2011年底前禁止生产10种替代产品较充足的农药。这10种高毒农药包括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等。而杀扑磷等12种高毒农药不在禁令范围内。

  “禁用高毒农药是切断高毒农药供应源头,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客观需要。”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周普国认为,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种植模式多样,而且农民的数量多,部分农民安全用药意识淡薄,在生产过程中控制高毒农药的违规使用难度比较大。

  据高毒农药禁限用的第1586号公告,自今年10月31日起,撤销(撤回)上述10种高毒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准文件),停止生产。自2013年10月31日起,停止销售和使用,而并非部分媒体所报道的“年底前禁用”。

  此次禁限部分高毒农药主要源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出的压力。不过,此次禁限令给这些农药企业留有销售库存的时间。此外,杀扑磷等12种高毒农药不在禁令范围内,还暴露我国农药产业结构亟需调整,尤其是高效低毒农药有待发展。
 

  周普国表示,逐步淘汰和禁用高毒农药是立足我国国情。“对尚没有理想替代产品或禁用后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杀扑磷等12种高毒农药,进一步加强科学论证和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本着成熟一个、禁用一个的原则,择机启动禁用程序。”
 

      笔者不禁想问,没有理想替代产品就要冒食品全的风险?禁用后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影响较大,还是高毒农药对食品安全和社会影响大?这之间没有一个对等的衡量标准,无法衡量。但是仅仅“择机启动禁用程序”的官话实在是“择机而言”,没有逐步淘汰这些产品的计划、规划。人们不用担心高度农药的危险,不知是猴年马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除生物农药、杀鼠剂以外,我国生产使用的高毒农药还有22种。这22种高毒农药大部分是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仓储害虫;年产量大概是5万吨左右,大约占农药总产量的2.5%左右;有900多种产品,涉及的企业大概有4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