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教授和姚洋院长,让我有机会能够回到母校,回到百年讲堂。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它好像是大饭堂,我记得当时每一个北大的同学总会提一个饭袋,饭袋是用羊肚子手巾缝成的。我记得我提了四年饭袋,但是我不记得我洗过那个饭袋。当时大食堂的菜有四个阶级,一个阶级是炒土豆丝、炒洋白菜、炒萝卜丝,这是五分钱的。第二阶级是鸡蛋西红柿、锅塌豆腐,这是一毛钱的。一毛五的才是有肉的,鱼香肉丝、宫煲鸡丁;两毛钱的有回锅肉、红烧肉,还有四喜丸子。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一毛五以上的菜,我在北大四年从来没有接触过,跟它们不熟。我最爱吃的菜是锅塌豆腐,不是肉菜,但是豆腐被炸过,油水比较大,拌米饭!人生不过如此,夫复何求!
...作者文章归档:刘震云

头人
“村里不能没个办公室,叫贾祥回来!”
贾祥从塘沽口来,吴乡长叫他到乡上,说:“村里不能没个办公室,赶紧让群众集资再弄一个!”
因为在申村更村西的一块地方,群众已经自动集资盖了三间土庙,里边用坯,外面包砖,出头的椽子还用油漆漆了漆,比祖上时代的旧庙还好。贾祥说:
“好...
刘震云:羊如何吃了狼!
北京青年报:肖扬 (2007年4月22日)
《手机》之后新作《我叫刘跃进》5月开拍打响作家电影第一炮———
中影集团吹响了“作家电影”的号角,刘震云的电影《我叫刘跃进》被喻为“第一炮”,文弱的刘震云上了“前线”却不着急往前冲,对着记者慌忙摆手:“我不是炮手,我就是一个炮弹。”但是作为炮弹的刘震云暗自在“刘跃进”身上填进了不少火药,想炸一炸当今的阿Q们,狡黠的他专等人们乐开了花的时候再引爆。刘震云心里可是“憋着坏”呢,他暗想:“你们就乐吧,哄堂大笑就叫喜剧?朋友,简陋了。”
记者手记
亲和的刘老师,把我们都骂了
穿着宽松的中式大袄,刘震云站在...
关于《我叫刘跃进》及其他
刘震云:面对世界,这回我以胖瘦论
█我写作不是生活感动了我,而是生活的理儿拧巴了我
记者:在聊你的新作《我叫刘跃进》之前,咱先聊些别的。你算没算过,你写作多长时间了?
刘震云:我大学毕业那年发表作品,1982年,算来也二十五年了。当时我二十出头,比现在的80后还年轻,转眼之间,也小五十了。这件事本身,让我非常拧巴。夜里做梦,还是当兵时候的事,十六七岁,指导员推门进来:“刘震云,经我们研究,你考大学的事,又不算了。”我拉着指导员的胳膊哭:“指导员,好不容易考个大学,咋又不算了呢?”一梦醒来,已经小五十了。倒也不是感叹岁月流逝,而是二十五年之后,我成了另外一个...
纯洁的力量
刘震云:一万句顶一句
《北京晚报》记者 孙聿为
前年,刘震云出版小说《我叫刘跃进》时,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占去我们四个整版。该聊爽了吧?没有。这一结论,是在他马上又要推出新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之际,我们又坐在一起说起话来后得到的。
下面的文字是对这次谈话的不完全记录。这里的每一句都和小说里的一万句有关联但不交叉。而且,就算你还没读过这部小说也不要紧,刘老师干的就是 “语言煽动”的活计。当然,从数量上,这里的一句顶小说里的一万句,冒了。
就是说句知心话
记者:去年我们聊《我叫刘跃进》的时候,你说了不少,今...
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启示
新浪给《一句顶一万句》开了一个官方网站。点击进入官网http://book.sina.com.cn/yjdywj/
为一本书,开一个官方网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第一次,总对人有吸引力。
请大家看个热闹。
这几天,朋友们问我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不是通过《一句顶一万句》,给西门庆和潘金莲平反呀?
不是平反,想说一下西门庆和潘金莲给我们的启示。
书中的主人公杨百顺和牛爱国,头上都戴着“绿帽子”。一开始他们认为,是自家老婆出了问题。他们跟武大的区别是,武大是忍着,他们提刀上路,就要杀人。一个人找另一个人难,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更难,上路寻找逃跑的西门庆和潘金莲也难。当杨百顺和牛爱国经过千辛万苦,...
阿克曼、外祖母和德累斯顿
阿克曼、外祖母和德累斯顿
刘震云
去年冬天的一天,与阿克曼(附录1)一起吃涮羊肉。阿克曼问:“你愿不愿意去德国住两个月?”我问:“德国哪里?”阿克曼:“不是柏林,不是汉堡,也不是法兰克福,是中小城市;譬如讲,相当于中国的开封或西安。”我看了看盘中的羊肉,羊肉放到北京是涮着吃,放到开封会做成羊肉烩面,放到西安呢,就成羊肉泡馍了。我:“有前提吗?”阿克曼:“有。写几篇博客,中文放到中国的网站,翻译成德文,放到德国的网站。”我:“写多少呀?”阿克曼:“三天写一篇是它,一个礼拜写一篇是它,两个月一篇不写也是它。不然,就没意思了。”平日,阿克曼特别爱说...
她说:艺术的来源是消遣
她说:艺术的来源是消遣
刘震云
德累斯顿的地标性建筑,是位于易北河畔的圣母大教堂。最大的博物馆是奥古斯特二世建成的茨温格尔宫。教堂也好,皇宫也好,皆是巴洛克式建筑。墙壁,塔身,已被岁月烟熏火燎成黑色,似有百年千年的历史。但同行的德国朋友告诉我,皆是假的;一九四五年,盟军的大轰炸,几乎把德累斯顿夷为平地;这些建筑,皆是战后重修的。
茨温格尔宫有许多珍贵的藏品,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拉斐尔的画,鲁本斯的画。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作。圣母,圣子,皆望着远方,心事重重,神情忧伤;虽不同于耶稣上十字...
雨中,想起顾城和谢烨
雨中,想起顾城和谢烨
刘震云
德累斯顿常下雨。不需酝酿,突如其来,说下就下。此地人出门,明明是大晴天,腋下也夹着一把伞。
雨中的德累斯顿,与晴时又有不同。晴天时,易北河畔数不清的教堂和皇宫,这些巴洛克建筑,显得雄伟、明亮和庄严;现在它们在雨中,皆显得有些肃穆和忧伤。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不分地域和民族,皆是生活和历史的写照。
雨中,我突然想起逝去多年的朋友,顾城和谢烨。因为,1992年,我们曾结伴来过德累斯顿。
1992年冬天,我第一次来德国。同行者有另一位朋友苏童。十七年前,中国的都市,与西方都市的差别还相当明显。在柏林,我与苏童,头一次见到双层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