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国恩

刘国恩教授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刘国恩教授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院获得经济学博士 (1991),师从卫生经济学家Michael Grossman教授;之后在哈佛大学William Hsiao 教授指导下完成卫生经济学博士后(1994)。他曾执教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助理教授1994-1999);美国北卡大学(终身教授2000-2006)。在国际学术活动方面,刘国恩教授担任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 (www.China-CES.org) 2004-2005届主席; “国际医药经济及产出研究学会” (www.ISPOR.org) 亚太联合会主席;以及该学会国际学术期刊《健康价值》Value in Health 副主编; 《国际应用经济学》杂志编委;以及世界银行健康、营养、及人口出版编委。在国内学术与政策咨询方面,刘国恩教授目前担任《中国药物经济学》总编;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特邀编委等职。刘国恩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与经济增长,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医药经济成本效益分析。

疫情防控 警惕被恐惧绑架理性


 

  1

  武汉肺炎“阻击战”

  庚子年不易。

  2020年1月13日,我和家人前往日本短期休假,顺道在神户大学做讲座。没过几天,突发的武汉肺炎疫情,打乱了预定的回程时间,于是决定再滞留几日。然而,身在日本,心系国内疫情,睁开眼睛,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无一不是关于处于全国总动员的武汉肺炎“阻击战”。此次疫情正在演变为一场全国、甚至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

  过几天就要回国了。朋友告诉说,今年的最佳礼物非口罩莫属。于是,去东京的商店购买口罩,发现因国人狂购,大多数商店不得不限购了,以保障更多人能够买到。之后来到名古屋...

Read more

未来五年健康服务业将迎黄金期


  当前,中国健康服务业不断繁荣发展,特别是近年进入了更快发展期,预计在未来五年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动能。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即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三年来,中国健康服务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今年一季度,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健康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17.4%,其中妇幼保健院等收入增速最快,高达28.2%。

  与此同时,大健康服务业中的养老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23.3%,与之密切相关的护...

Read more

中国医改谏言


  自2009年以来,随着医改的全面推进,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和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值得首肯的是,得益于国家公共财政的投入贡献,中国初步建立了覆盖95%以上人口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绝大多数居民因此受益,实证研究也表明,“看病贵”问题正在得到逐步缓解。

  “看病难”仍然突出

  与此同时,无论基于人们的看病体验,还是研究证据,“看病难”问题似乎未见明显改善,特别是“拥堵”似乎还是常态。客观而论,看病难问题确实比看病贵更艰巨复杂,所需的改革时间更...

Read more

中国医改的下一步怎么走


医疗关乎千家万户的生活,获取基本的医疗服务,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而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医疗费用过高、医保待遇不公、因病致贫、医患矛盾等许多问题,在不断地刺痛着公众的神经,医疗改革有理由得到更充分深入的讨论。

近期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访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就中国医改的现状和方向充分阐述了他的看法。在刘国恩看来,中国一方面应当完善和整合医疗筹资体系,另一方面要改革医疗服务体系,改变医疗资源分配“倒三角”状况,解放医生,鼓励社会办医,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在此基础上切实降低民众医疗负担,缓解“看病难&...

Read more

管办分开,不能换汤不换药


  在诸多关于公立医院的改革举措当中,管办分开一直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原则之一,也是社会各界绝大多数人士高度共识的改革方向。

  从改革大方向来说,管办分开必须明晰政府的职权范围,在此基础上明确,管和办的分开不能只是再增加一个行政主管“婆婆”,必须触及机制、体制的变革。

  成都市的医改率先迈出了管办分开比较彻底的一步,为其他地方提供了难得的参考经验。

  首先,新成立的成都市医院管理局与卫生行政部门平行、独立工作,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参与公立医院业务层面的机制、体制改革与运行效率的管理。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负责公立...

Read more

公立医院改革的两个核心问题


  三年医改,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与此前预期差距比较大,这可能使整个医改的成效打折扣,因为公立医院改革涉及了整个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的变革。“十二五”期间,要切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我认为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人的问题和钱的问题。

  人的问题就是人员的流动。我国有260 多万优质的医生资源,但在现行体制下,医生成了每个公立医院的自有财产,不要说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共享这个优质资源,就是公立医院之间也不能很好的流动配置。人力资源固化在了各个医疗机构内部。如果不能在全社会实现医务人员的有效流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潜力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效率也就难以提升。...

Read more

管办分开不能换汤不换药


  在诸多关于公立医院的改革举措当中,管办分开一直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原则之一,也是社会各界绝大多数人士高度共识的改革方向。

  从改革大方向来说,管办分开必须明晰政府的职权范围,在此基础上明确,管和办的分开不能只是再增加一个行政主管“婆婆”,必须触及机制、体制的变革。

  成都市的医改率先迈出了管办分开比较彻底的一步,为其他地方提供了难得的参考经验。

  首先,新成立的成都市医院管理局与卫生行政部门平行、独立工作,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参与公立医院业务层面的机制、体制改革与运行效率的管理。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负责公立...

Read more

通过药物经济学指南更有效推动医改


  中国下一个五年新时期的主旋律大家都非常清楚,那就是科学发展观,不管是从07年十七大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做的非常重要的决定,还是这次3月份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决定,都非常明确地体现了我们后五年的重点方针政策,就是科学发展观。

  在此摘录发改委主任在3月人代会上就“十二五”规划做的三点重要总结:

  第一、一个主题“科学发展观”,一个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原则“民生优先”。

  我也在看“十二五”规划,那么多...

Read more

市场里真正可恨的是欺骗


本周的文章着实难写,因为我必须要在周五传言中的“加息或者不加息”之前写完。这样,文章不论怎么写都要冒着50%失准的风险。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投资者为什么总要准确地判断指数的未来走势?

答案看起来非常简单,如果判断错了,就要赔钱;如果对了,就会赚钱。

再想想,真是这样吗?顺便推荐一个不错的证券网站  点 击 查 看

如果把投资的成功与否建立在对某一事件的准确判断上,在我看来,这与猜对硬币抛出又落下后是正面还是反面无二。对此,有一个词汇来描述,“投机”,用英文表示就是那个著名的“speculation&r...

Read more

深化国家医改,发展是硬道理


  
  深化国家医改,发展是硬道理

     一个这么大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不可能没有问题,从学术的研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谈论它的问题和制度的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上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巨大的一个挑战,这个话一点都不是在夸张,这从我们知道的欧洲,像英国这样的国家,从二战以后对国民构建的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保证,到今天还面临困难重重的若干问题,在内部极力地要引入竞争,创造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和适用的指南,是长达半个世纪的最伟大的医疗保证工作。

  到目前医疗的挑战不比以前更少,在美洲大陆,大家也清楚,在1992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