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今天很高兴邀请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刘国恩教授来谈一下刚刚国家发布的基本药物目录相关的问题。刘国恩教授是这个领域的研究专家,相信会给我们在药物目录的解析上,能给出一些非常有见地的分析。第一个问题,您在一次的演讲中提到,2004年咱们统计的重要品种870种,西药1310种。这次公布的总数才307种,中成药102个,大概占1/7左右,您认为这么少的数量合理吗?
刘国恩: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施,本来就是对于过去更宽泛的基本药物界定做一个更为严谨的, 更为准确的筛选,所以这次300多种基本药物的选择,基本上参照了国际上的基本药物目录的平均数目来遴选的。因为在国...
作者文章归档:刘国恩

医改新方案空洞如八股文
以下是我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所谈的观点。
昨日,发改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再次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一些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发改委公布的医改征求意见稿只是提出了一个原则性方向性的方案,许多细节都还有待在一个一个领域中不断加以深化,为此建议发改委应该举行听证会,征求各方对医改的意见。还有专家则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重点不突出 前后矛盾
著名医改专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医改的根本目的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新医改方案将解决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
在世界面临金融危机打击的关键的时刻,中国推出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最直接、最大的影响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一个保民生的计划安排。
能够在近期内解决掉看病这样一个后顾之忧、老百姓有一个定心丸可以吃的话,他们“后院里面埋的救命钱”的一部分会被激发起来,投入到目前的消费中去。
很多百姓并不是自己不需要目前的很多消费品。急需添置很多东西,但是为什么不敢拿出来?就是因为医保制度太薄弱。如果在他的预期里,觉得后顾之忧可以解决一部分,他就可以把自己银行里...
新医改方案不是对市场化的否定
这次医改方案:第一,对老百姓有实惠;第二,鼓励、动员社会资源参与卫生事业的发展,鼓励有资质的人员能够开医院,鼓励医生能够多点执业——这都是在充分调动市场机制的作用来推动工作。
我觉得它正好在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完成政府想做的事情。我们过去和现在都不应该把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大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对立起来,这两个完全可以协调起来,共同作战,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应该允许医生成为自由职业者
刘国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认为造成当前医生待遇低的根本问题在于事业单位体制的约束,只保存自己自由职业者的身份,给医生提供了创业的空间是提高待遇的根本之道,也能从根本上抑制大处方问题。
刘国恩说,目前中国的医生定位是准公务员,但是待遇远远差于公务员。相对于企业,医院没有任何自主权,融资渠道很少,这直接导致了医生待遇差的尴尬地位。
刘国恩强调,要改变医生的定位,既不是企业职工也不是公务员定位,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当前的定位是最差的选择。他表示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保存自己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为医生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