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歧义与条件
——《自由二十讲》序言
“自由”的定义,据阿克顿在十九世纪末说,就已有二百种之多,尤其它繁衍扩展的含义,究竟是指法国的民主平等,还是指美国的联邦共和,是指意大利人关注的民族独立,或者德国人理想的精英统治,实在是众说纷纭。还有将宗教自由归功于荷兰革命,将立宪政体归功于英国革命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自由”观念的这一大堆不同解释引起的流血冲突,在阿克顿看来仅次于宗教神学。
阿克顿强调自由或争取自由是人类历史的主线。他试图写一部人类的自由史,试图“穿越我们盛衰...
作者文章归档:何怀宏
自由的歧义与条件
——《自由二十讲》序言
“自由”的定义,据阿克顿在十九世纪末说,就已有二百种之多,尤其它繁衍扩展的含义,究竟是指法国的民主平等,还是指美国的联邦共和,是指意大利人关注的民族独立,或者德国人理想的精英统治,实在是众说纷纭。还有将宗教自由归功于荷兰革命,将立宪政体归功于英国革命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自由”观念的这一大堆不同解释引起的流血冲突,在阿克顿看来仅次于宗教神学。
阿克顿强调自由或争取自由是人类历史的主线。他试图写一部人类的自由史,试图“穿越我们盛衰...
——《平等二十讲》序言
1996年,当中国正在走近它与西方大规模接触和冲撞后的第二个“世纪末”,史铁生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其中的两个主人公有如此一段问答:
“人真应该是平等的吗?”
“当然。”
“那,你能告诉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人曾经是平等的吗?你能告诉我,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人可以是平等的,是一样被重视、被尊敬、被热爱的吗?”
“平等是一种理想,你不必要求那一定得是事实。”
“可如果那永...
首先讲一下伦理学中价值(value)与规范(norm)的区分,也是好(good)与正当(right)、目标与手段的区分。近代以来的伦理学特别强调价值和规范的区分,或者说目标和手段的区分。这个区分非同小可,决定了传统伦理学与现代伦理学的分野,使伦理学探讨重心从传统的探讨好、幸福、目的、善、德性,转移到探讨行为正当、义务、责任这样一些概念,主旨不再是讨论一个人生活的意义、目的,而是探讨应该怎么做。不管你想成为什么人,你应当怎么做,有些什么界限不能逾越。放到国家的范畴来说,就是不管你要使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国家的手段上必须有所约束。换言之,就是把对手段的考虑,放到...
本课程将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下探讨文学与人生伦理,但重点是近现代文学及其中反映出来的现代人的处境和追求,尤其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与20世纪中国...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最高点可以说是由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两座并屹的巨大山峰达到的。这两位艺术大师都极其真诚,都拥有巨大的天才,都紧张不安地探寻真理,并且最后都诉诸宗教的精神。他们生前有过参加同一个演讲会的机会,却终于未能见面,但互相都熟知对方的作品,有一些公开或私下的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当推许托尔斯泰的天才,但也承认与之思想上有分歧。托尔斯泰准确地认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浑身都是斗争的人”,故而认为不宜“树作后代纪念和学习的榜样”,但他一生都极喜爱《死屋手记》一书,认为是包括普希金在内的所有新文学作品中“最好的书”,他读了《被...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彷佛你已经消失,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远去,
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
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
你如同忧郁这两个字。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好像你已经远去。
你听起来像在悲叹,一只如鸽悲鸣的蝴蝶。
你从远处听见我,我的声音无法企及你:
让我在你的沈默中安静无声。
...
当然,以上所说并不包括人类的全部,并不是指所有人,区分“少数与多数”的主旋律再一次出现,并且构成一种创世的神秘。宗教大法官对上帝说:你的伟大的预言家在寓言和幻想里说,他看见了第一次复活的全体参加者,每族各有一万二千人。但即使有这么些人,他们也已经仿佛不是人,而成为神了。他们背负了你的十字架,他们几十年来在饥饿的、不毛的沙漠中受煎熬,拿蝗虫和树根作食物,──你自然可以指着这些自由、自由的爱的孩子,自由而庄严地为了你的名而牺牲的孩子们来自豪。但是不要忘记:他们总共只有几千人,而且全是神,可是其余的人呢?其余那些软弱的,不能忍受强者们所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