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天

教育背景 *1995年 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美国) *1989年 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 *1986年 管理信息系统学士,清华大学 研究领域 *企业理论 *合同理论 *中国经济转型 教学领域 *管理经济学 *产业组织 *公司治理 简介 朱天教授2005年加盟中欧,之前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朱教授还兼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在进入学术领域之前,他在美国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从事产业分析师工作。 朱教授最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探究》、《转型经济学》、《国际经济评论》、《产业与公司变迁》以及《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等国际学术期刊上。他还在大众传媒如《华尔街日报》和《财经》上发表过经济评论文章。

经济增长的预测:五十年后的中国和世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福格尔教授最近预测三十年后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八万五千美元,将生产全球40%的产出,而美国届时只生产全球14%的产出。这样的预测似乎过于乐观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人均收入达到1万多美元后应该会减慢。以韩国为例,过去35年的增长速度只是使得人均收入由低于美国的1/10 的水平增长到到接近1/2的水平。 在1978至2008的三十年间,以当年美元计的人均GDP的年增长率中国为9.3%,韩国为8.97%,而美国则为5.12%。如果以美元计算的中国的名义人均GDP在今后保持年均增长9%的速度,而美国年均增长5%,那么三十年后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赶上美国,但人均收入仍然...

Read more

房租而非房价才是问题的关键


 

高房价问题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是热点问题,现在也成了两会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房价问题被上升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这个层次了。高房价本来只是个经济问题,房价的泡沫太大,爆破以后对经济的损害很大。尽管如此,如果房价只被当作经济问题,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来讨论它了。事实上,房价问题已经成了最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但高房价本来不应该被当成社会问题来看的。老百姓住房紧张、住房条件差才是一个社会问题,而这个社会问题主要不是一个房价问题,而是房租的问题。如果房租很便宜,住房就不是大的问题,所以,高房租而不是高房价才是社会问题。

 

根据资产定价原理,没有泡沫的房屋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预...

Read more

人民币升值百分之几就会导致大量出口企业亏损吗?


 2010年4月7日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中国大多数出口产品的销售毛利很低,人民币升值百分之几就会使很多出口企业亏损。这个说法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一方面与事实不尽相符:人民币在2005-08年间每年升值5%左右,总体升值超过了20%,但并没有发生出口企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另一方面,这个说法犯了经济学常识性错误,理由如下。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出口企业以美元计的成本增加。如果只有一个企业成本增加,而该企业处于竞争性行业,本来毛利就低,该企业很可能因其成本的上升而亏本。但是,人民币升值影响所有出口的企业,当大家成本都提高时,以美元计的出口价格也会上升,而不会是成本上升价格却不变。至于...

Read more

中国人口20年后最老?一个错误的报告或是错误的报道


 

几天前有一个关于中国人口老化的报道,讲社科院的一份报告说中国到203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国家,我当时觉得匪夷所思:怎么可能?日本的生育率几乎是世界上最低的,中国现在的生育率也不高,但还是远高于日本。报道说社科院的报告是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做的。今天总算有功夫想起查证一下,上了联合国人口署的网站。结果是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9%, 而日本现在的65岁人口占比就已经是22.6%,到了2030年将成为30.8%。 

我不知道究竟是社科院的报告写错了,还是媒体报道错了;也不知社科院报告的作者或者媒体有没有谁出来更正或者澄清...

Read more

为什么三十年内中国出不了诺贝尔科学奖成果?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到今年已经有110年,其中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医学奖以及1969年开始的经济学奖)共有600多位科学家获得。华裔科学家获此殊荣的有8位,其中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7年得奖时甚至还拥有中国国籍。但令我们国人失望的是,这些华裔科学家的获奖成果没有一项诞生于中国。这就不免引起人们提出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诺贝尔奖科学成果的问题。不少人试图在中国的体制和文化上找原因。但是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错误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人可能没有认识到:事实上,从来就没有过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所以,问题不是为...

Read more

为何中国无望诺贝尔科学奖(更全一点的版本)


载于《中欧商业评论2010年11月号

 

不少人试图在体制和文化上找原因,但这是错误的方向。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到今年已经有110年,其中科学奖共有600多位科学家获得。华裔科学家获此殊荣的有8位,其中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7年得奖时甚至还拥有中国国籍。但令国人失望的是,这些华裔科学家的获奖成果没有一项诞生于中国。人们不免发问: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诺贝尔奖科学成果?

不少人试图在体制和文化上找原因,但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方向。因为事实上,从来就没有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研究成果获得过诺贝尔奖。所以问题不只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出诺贝尔科学奖,而是为什么所有的第三世界发展...

Read more

接受《新京报》采访谈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2010-10-26)


 

《新京报》(记者胡红伟):最近外界频频对人民币汇率施压,你曾有观点说“可能低估了谨慎的‘小步慢跑’的汇率策略的负面影响,高估了人民币较快升值的负面影响。”你现在还持这个观点么? 

朱天:这个是在金融危机之前讲的,当时的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的压力是不同的,那时通货膨胀很高,中国也比较有主动性,现在反而更被动了,贸易长期顺差过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国际范围内就有矛盾。 

当然,现在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其实是个政治姿态。我想大多数人都同意,就算人民币汇率现在升20%,也不会解决美国的问题。假设中国东西出口减少,一定不是美国人自己生产去了,而是转移...

Read more

中国不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新闻上看到最近在海南讨论中国收入分配问题和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查了一下经济学学术文献,基本上没有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在大众媒体,有些人说马来西亚和泰国进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严格说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只能说马来西亚增长放缓,比韩国和新加坡慢了,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缩短。泰国也是一样。

 

马来西亚在98年金融危机以后储蓄率大大增加,消费率只在50%多,出口顺差极高,甚至超过GDP的20%。这导致投资不足,降到了GDP的20%多,也许这才是增长缓慢的原因。泰国在98年后的投资率也下降很多,贸易顺差过多。过去几年好一些。

 

在非洲两个中等收入国家,...

Read more

中国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吗?


 

我的老友丁学良教授写过一本畅销的《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书。国内有若干所学校有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抱负。譬如我的母校清华大学十年前就有一个口号,要把清华大学建成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可能因为心虚,所以加了几个定语,叫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世界一流大学。”从字面上看,不用建,清华应该已经是了。 

那么中国能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呢?答案取决于时间长短。今后十几年内是绝对不可能的,二三十年以后也许有希望。但即使三十年后我们有了世界一流大学,那也不是建成的,而是经济发达以后水到渠成的结果。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而且今后二十年内也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因,与我以前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