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吗?


 

我的老友丁学良教授写过一本畅销的《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书。国内有若干所学校有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抱负。譬如我的母校清华大学十年前就有一个口号,要把清华大学建成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可能因为心虚,所以加了几个定语,叫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世界一流大学。”从字面上看,不用建,清华应该已经是了。 

那么中国能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呢?答案取决于时间长短。今后十几年内是绝对不可能的,二三十年以后也许有希望。但即使三十年后我们有了世界一流大学,那也不是建成的,而是经济发达以后水到渠成的结果。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而且今后二十年内也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因,与我以前讲的中国没有出过将来三十年也出不了诺贝尔科学奖成果一样。 

现在很多人批评中国的教育制度,包括高等教育制度,参照系全是发达国家。言下之意就是中国之所以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在于我们有制度缺陷。中国的制度固然有问题,但是制度的质量本身是不能脱离经济发展水平而一下子提高得了的。 

如果说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完全是制度的原因,那么只要设计一套好的制度,就应该可以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若真是这样,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总是那么几十个。同样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和洛杉矶是一流的,但大多数加州大学分校就不是一流的。制度理论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州立的马萨诸塞大学不是一流的而密歇根大学却是一流的。美国私立大学的制度相近的很多,除了常春藤联盟及另外大约十所私立大学(如芝加哥、斯坦福等),其余的都不是一流大学。 

所以,制度绝对不是唯一的因素,甚至不能说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特别有钱的大学即使制度不如另外一个大学,照样可以办得更好。那么是否制度加上钱就能办一流大学呢?若真如此,那么任何一个富翁都可以办一所世界一流大学。起码一个中等大小的国家有足够的钱办一两所一流大学。那么为什么不去办或者办不成呢?只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人和或者政府愿意出这个钱办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因为不值得。第二个原因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几乎是固定的,正如一个体育项目的世界冠军只有几个一样。任何大学要想撼动现在的一流大学都是很难的,因为一流学者根据定义就不会很多。如果大家都不计代价地去竞争挖一流学者,那么一流学者将会变得无比的贵,结果办学的成本也就无比的高,从而得不偿失。 

结论是,制度最多只能说是一流大学的条件之一,远不充分,甚至并不必要。同样是一流大学,制度也颇不一样。 

经济发展来不得大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同样没法大跃进!渐进主义的、适应我们经济发展和制度发展水平的改革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中国的大学不是要去争创世界一流大学,而是应该争创世界二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