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立群

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平衡的打破与重建
搬梯子的技巧——解读刘邦称帝
春风桃李方漫漫——李春祥先生《红学200年序》
关于“古文奇才”的思考
关于重拍《三国演义》答《新京报》记者曹雪萍
关于重拍《三国演义》答《新京报》记者曹雪萍
先说个题外话,最近在采访台湾导演侯孝贤时,他正在筹拍《聂隐娘》,这是他的第一部武侠片,他说他希望做到简单与深邃并重,就是要做到表里如一,于是,最近花了两个月,他把《资治通鉴》翻过来倒过去地看,甚至包括研究那个时代饮食的细节,他说:“这些你都要了解,你不见得要用,但是你不了解就会出状况。我认为所谓的戏剧性就在日常生活的规范、社会的习俗、普世价值观等人们习以为常的方面,违背了这些,就会发生冲突。” 于是在《三国演义》影视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找来百家讲堂最有学术分量的王立群为影视改编作...
该用什么标准评价汉武帝----答网友"我若清扬"
该用什么标准评价汉武帝
——答网友“我若清扬”
最近在百度“王立群吧”里看到网名为“我若清扬”的网友的一篇短文。其中,涉及到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去评价汉武帝?
“我若清扬”认为:我讲的汉武帝“鼓吹个人崇拜,抑制民主思想萌芽,(是)典型的专制历史观”。
这一贴子涉及该用什么标准评价封建帝王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不容不辨。
我认为:“我若清扬”并没有把问题讲清楚,所谓“抑制民主思想萌...
<鸿门宴>节选误导中国学生半个世纪
《鸿门宴》节选误导中国学生半个世纪
《鸿门宴》作为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选篇已长达半个世纪,但是,《史记》的这篇名作在选入中学课本却始终未能正确节选。因为,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今选《鸿门宴》一文前尚有如下42个字: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
这42个字有解剖项羽性格非常关键的“大怒”两字,绝对不能漏选。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先进...
答出版人
答《出版人》
1、《史记》中人物众多,为什么这次您选择了说、写项羽?有什么时代背景吗?
答:《史记》130篇,有112篇写人物,但是,司马迁真正倾注了他的巨大感情来写的人物并不多,换句话说,真正写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并不多,项羽是其中的一位,而且是写得非常成功的一位人物。
人们常常以成败来论英雄,项羽最终却失败了,人们还非常怀念他,时时惦记着他。为什么?因为人们并没有因为项羽的失败而忘记了他。为什么人们没有以成败看项羽,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写活了这个人物。后世所有的人都是通...
答<时代信报><楚天都巿报><京华时报>
答《时代信报》《楚天都市报》《京华时报》
1、你怎么看待被人指出的八大错误
答:第一条汉武帝“烧香拜佛”、第二条“焦大没说过”、第五条“逆龙鳞”、第八条“洪桐县”均不是出自我的笔下,我在回答诸报时已附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