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穆峰

资深营销策划人,穆峰,家装互联网化最深入的研究者,知者家装研究院首席研究官(CRO),网唇互动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最早系统提出并阐述了“互联网装修(家装)”模式,50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专栏作者,10年营销策划、公关传播、网络营销经验,著有《中国式营销的江湖规则》、《“颠覆”传统装修:互联网家装的实践论》,合编中装协《2015年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报告》,微博@穆峰 加微信mufengbrand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

品牌口号:你能约定成俗吗?


题引:品牌口号是企业形象的标识;品牌口号是唤起消费者想起你的名片;品牌口号是企业参与竞争的软武器。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约定成俗的概念,不知每年给苏杭GDP的增长出了多少力。据品牌专家估计这句口号的价值在上百亿美元。其实它已成了“苏杭”这个品牌无形资产的一部分。

如今不少城市都在打造这样的概念,向苏杭学习。像大连的“浪漫之都”,宁夏的“中国夏都”,还有早些年香港推出的“动感之都”,无不想通过言简意赅的概念塑造城市形象,以独特的定位吸引投资或游客光顾...

Read more

品牌命名 “中国元素“的光晕效果


中国人传统的正名思想,讲究名正言顺。创名牌,首先要为产品起一个动听的名字,同时要为产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依据。

中国方块汉字,是世界上寓意最深远的文字,既象形达意,又部首表音。字形优雅、词义吉祥、音节响亮、琅琅上口的词汇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用之做品牌,容易产生光晕效应。当然光晕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品牌名向“本土文化”的俯首程度了。像中国主流文化强调如意、祥和、大气、福运等。因此许多国内品牌高举“主流文化”大旗,将“中国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

1991年,北大新技术公司与山东潍坊计算机公司拆伙,北大决定为自己...

Read more

《追爱总动员》的服务经


《追爱总动员》是《武林外传》原班人马出演、高亚麟执导的爱情喜剧片,330日全国公映。该片讲的是男主人公信哲在城铁偶遇美丽清纯的静怡,一见钟情,连人家姓名、电话都不知道就满世界找,期间悲喜交加,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穆峰这厮将影片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感触颇多,一有时间就奋笔疾书,不忘在诸位仁兄面前得色一番,见谅,见谅。

影片中信哲正满墙乱贴寻找静怡的《寻人启示》时,背后两个龇牙咧嘴的猛男伸来两个拳头,示意要扁他。这时,他们老大忙制止并用夸张的表情批评道:“什么素质?我们的服务水平老是上不上,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呀!不读书害死人那!

接着老大转过身面带笑容地...

Read more

环保公益活动常见的四个“死穴”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环保公益活动此起彼伏,百姓翘首以待,商家格外关注,媒体也择优报道,打造了一条“环保中国”的整合利益链。但鱼龙混杂,各种环保公益活动参差不齐,最常出现四个“死穴”。

死穴一:重参与者,轻传播者

我们知道当参与者和传播者一致时,传播效果最好,即社会影响最广。看看05年超女,作为传播者的民众成了掌握“选手能否晋级的身杀大权”的重要参与者。可以说民众的广泛参与是05年超女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全民大参与使然。

还有一种是民众没有参与其中,只是由于该...

Read more

从品牌文化看大学教育


时下,许多高校认为学校大楼高,建筑面积大,学生人数多就能加快缩短与中国一流大学的距离,所以有的不惜举债基建,没钱硬充大款于是乎纷纷闹出债务问题,弄得教育部不得不出面讲话。
其实,这些高校陷入了误区,对大学品牌建设而言,硬件好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它们不知道大学强势品牌之所以强势,是近百年文化积淀所成。换句话说,大学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文化,或许你就不难理解“大学是文化造人”这句话了吧!

曾经有报道说,北大食堂一厨师竟然在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熏陶下自学成才,考上了英语研究生,教大学生没问题。这是文化造人的一个例证。再看抗日烽火中的西南联大,校园破、师生穷,日本鬼子的...

Read more

营销人,不要“隔山吆喝牛”


纵观营销人如今的卖法,尤如“隔山吆喝牛”。一见到山那边有一群牛,就扯着嗓子吆喝,既不想一下它们愿不愿意听,也不考虑它们听不听得到。可谓“高招不高,卖法不新”。大都像搞“重复建设”似的,挤在同一条胡同里干着“卖自己想卖的”这同一件事,蜂拥而至地上演着二战惯用的进攻法则:新产品上市,为吸引消费者,先采用美军开辟欧洲战场的“空中堡垒”打法,高投放,高密集“地毯式”广告轰炸;为了刺激消费,又像盟军全线出击那样,展开派送、赠品、抽奖之类的促销强攻;为了扩大...

Read more

营销人,你能“写”吗?


如今出名的营销人有什么共同特征?穆峰这厮认为:一是文笔很棒,很能写,善表达,会沟通;二是脑子好使,能思考,善整合,会总结。

仁兄勿急,先听穆峰解释一番。为什么营销人要能“写”?原因有三:

一、传播平台的要求使然

影视明星的传播平台是荧屏,要求他们有较好的演艺;营销人的主要传播平台是专业媒体(平面媒体或网络媒体),这要求我们的文字功底要强。

事实上,你要在业内混个脸熟,就必须在专业的传播平台上不断重复出现你的名字。或许,你说我不这样,我先干些大活儿,然后拿些奖,这不也知名了吗?哈!哈!营销人就是这样,喜欢出奇制胜。但请注意,要是起先你没名气,怎么可能接到...

Read more

营销人,不要“自作多情”


许多营销人就像美女窗下的多情郎,他只顾自作痴情地谈唱小夜曲,而全然不管对方对自己是否有意?他自以为:只要我的曲子弹唱得好而多,美女自然会动心。孰不知,在人家眼里,曲子弹得越好越叫人烦;歌唱得越多越像小丑。以往许多营销人就是这样“自作多情”得干营销,自认为包装多美、功能多强、价格多低、渠道多畅会自然而然地受到顾客追捧,而结果往往给他们泼盆冷水。

在商品短缺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一切营销观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全凭这样的一个假设:“顾客都是相同的”来做市场,因而所采取的产品开发、定价策略、销售渠道、促销活动等4P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相当然地...

Read more

格力给搜狐的启示


古代皇帝家,一般是大儿子被立为太子,不出意外就能即位。唐高祖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本来是太子,可三儿子李世民不干,发动“玄武门兵变”,杀了大哥,逼老爸退位,才当上皇帝。这是特例。

当代更是了不得,家里第一个孩子一降世,老二的出生权就被基本国策“计划”掉了。不难看出,从古至今,“老大”的待遇一直很高。

这或许是一条朴素的辩证法,在商界也同样适用。

2004年格力与国美分手后,宣扬自营专卖店4S。业内不少人士认为,离开国美的格力必死无疑,可那年格力的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仍居全国首位。

一时间,业内又热闹起来...

Read more

营销人,你有“三合一”的“天赋”吗?


有许多朋友纷纷来电、来信,让穆峰这厮得色一下如何成为优秀的营销战士,他们都说自己够疯狂,够玩命,那只能说明你对营销的一种态度,但不是关键因素。

其实,营销无所谓喜欢与不喜欢,只有适合不适合。当你适合在这个行业行走时,再玩命,才能成功。

在现实中,许多人不懂营销,但在实际活动中,他就是那么干的。比如宗庆后、史玉柱等营销高手,他们当初或许还不知营销为何物,但干的事就成了经典的营销案例。这说明营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营销高手就是解决问题的高手,而非懂得一大堆理论的儒人学士。再进一步说,营销是对产品生产、市场竞争、商品推销等的基本规律、策略的总结和提炼,是门绝对依附实践的科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