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曾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54年出生,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专家。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税务学会、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国债协会常务理事,《财政研究》主编,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等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多部专著和数百篇论文。2002年6月24日受朱镕基总理之邀和2003年6月27日,2004年5月18日,2005年7月12日受温家宝总理之邀,2006年7月11日受胡锦涛总书记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改革中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环境制约方面的矛盾凸显(令人遗憾地重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和决策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如何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成为各方面高度重视的现实挑战性问题。我在研究中高度关注和强调与市场机制对接的充分运用经济手段的思路和相关的价格形成机制,比价关系合理的所必须解决的配套改革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使我获得2014年的中国软科学大奖。除内部上送的研究报告外,公开发表的代表作可提到如下两项。

  1. 从资源税改革和电力改革看全局

  在发表于2012年3月16日《光明日报》的文章中,我勾画了当时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资源税改革...

Read more

城市经济转型与产业生态链打造


  首先要说一下探讨这个话题的基本背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虽然已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未来的增长空间还相当可观。在工业化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紧密结合市场化、信息化。从城市经济概念这个视角看,可以按照全球经验总结一下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如果说按照过去陆续发布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来看,我们已上升到59%这个位置,居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的后半段,然而这几年从中央到有关部门,已经把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城镇化率指标放在首位,那就是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这才是没有水份的城镇化率。

  如把这两个指标中和一下,我有一个粗线条的判断,中国现在实际只处于城镇化率变化曲线中间位置,充其量也...

Read more

要尽早实现基本养老金全社会统筹


  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普遍提升中国的城镇区域老百姓,特别是包括老年人家庭的生活质量,这个事情就是我们可做的事情、应抓的机遇里面一个明显的例子。一句话,这种事情既有带来的挑战,同时也明显有我们应该抓住的机遇。

  围绕老龄化谈一下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方面谈如下几点:

  第一,背景。多少年前就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整个社会有未富先老的特征,现在只是走到了联合国、世界银行都有明确标示的中等收入阶段的上半区,但是我们的人口老龄化已直追发达经济体——我看到会上发的材料里面,2018年的时候老龄化率(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的比重)是12%,再过几年超...

Read more

降低企业负担的配套改革


  正税这方面,中国现在是有18种,企业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流转税,还有企业所得税。现在大家都知道,国家在努力降低企业的税负,营改增后还在努力降税率,另外很多企业所得税实际上比美国的企业所得税还低。但是中国企业的负担仍然比较沉重,主要就是正税之外的部分。五险一金,全球比较下来,中国是最高的,此外还有几百种行政性收费。所以,中国企业现在真正减税降负要通盘考虑,要强调看清全景图,看到税外还有五险一金、几百种行政收费,以及还有一些隐性负担,要通过配套改革往下降,否则企业过高的负担很难真正降下来。

  降五险一金现在有了机会。去年最大头的基本养老缴费划归税务部门负责了,那么以后规范性就要上台阶。...

Read more

对税制改革的回顾和思考


 

  税收理念:发展与变革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对税收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贾康认为,这表现为一个总体而言税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税收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理性、已聚焦为在中国追求一个高水平、现代化的税收制度体系的进步过程。

  贾康表示,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对税收的认识很不全面、远不充分,典型的理论解说,是所谓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税收非税”论,实践中的极端化表现,是在改革开放前夜,中国的工商税收,只剩下对于国营、集体企业都开征的工商统一税,再加上对于集体企业的一项集体企业所得税,税制处于极度简化与边缘化状态。改革开放之后,税收这一依法的政府筹集收入手...

Read more

为制造业创设放开手脚的空间


  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总体增长态势,但势头偏弱,仅为2018年全年增幅的5.4%略高,报5.8%。其中1-5月,制造业投资的同比增长率仅为2.7%。与往年比较,制造业投资增速总体来说明显存在走弱的问题。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最有支撑力的部分,制造业投资数据走弱,值得高度重视。这个数据反映出在外部形势复杂变化与内部所积累问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表现出保守观望情绪较重,更多考虑要把困难阶段“熬过去”而轻易不敢出手投资的状态。

  如何激发企业在制造业投资上的积极性?鼓励企业放开手脚、自主捕捉发展机会,固然是必要的,但鼓励代替不了企业在商言商的决策...

Read more

提高金融普惠性需推进政策性金融体系机制创新


  “普惠金融”概念近年来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过这一概念的内涵实际上也是针对了现实生活中“金融不普惠”的问题。贾康表示,“金融为什么不普惠”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中国改革开放多年来金融改革发展成绩很大,但金融多样化程度仍明显不够,这种局限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形成对多样性特点十分明显的社会融资需求的有效供给,尤其是那些为数众多、风险承受力比较低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存在比较普遍。所以不普惠便成为大家的感受。金融不普惠是我们必须正视并需要在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打造升级版过程中解决的重...

Read more

中国减税减负必须强调对“全景图”的把握


  税制改革确实不只是减税的问题,在努力减税、减负、减五险一金与多种行政收费和减各种制度性成本的同时,大家还必须逐渐凝聚共识,力求形成可操作的高水平的立法过程,完善个人所得税、确立房地产税,未来还必须研究讨论遗产赠与税等直接税制度建设问题。

  一、从《大国税改》写作背景谈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成长,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千年之交以后,中国入世,中国和美国之间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快速缩小,两国间也形成了“当下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最开始,美国感觉跟中国保持这样的关系更多还是利益上的互惠互利,美国明显是头号强国,它的高端产品全球都有需求,中...

Read more

“存量PPP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化解思路


  存量PPP项目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与存量PPP项目管理相关的制度规定不明,流程衔接不畅,由此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加若大于盘活存量资产带来的收益,将增加存量PPP项目“夭折”的概率。

  运用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2号)等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多次发文部署相关工作,但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在衔接和配套...

Read more

数字经济与财税


  以后线上线下结合是大趋势。如果我们相关的税收研究能够看到这大趋势,我们至少可使认识框架和眼界放得更开阔和更有前瞻性。可能大家都是走线上线下的结合之路,这样税收是不是有新的契机处理得更好、各方面可接受度更高?

  第一,大家在一起从数字经济概念讨论问题,需先对于数字经济的作用有一个更全面和更深刻的理解。人类社会走到现在我们所说的供给侧创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它得去适应、满足的需求侧,是“永新而无新”的不断上升的“用户体验”要求。现在中央说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满足,理论上讲其供给的“不充分”是会永远存在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