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曾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54年出生,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专家。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税务学会、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国债协会常务理事,《财政研究》主编,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等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多部专著和数百篇论文。2002年6月24日受朱镕基总理之邀和2003年6月27日,2004年5月18日,2005年7月12日受温家宝总理之邀,2006年7月11日受胡锦涛总书记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力戒经济工作方针执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


  为抓好经济工作,各地方、各行业、各企业集团、各单位在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意图的过程中,需要深刻领会中央指导下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牢牢抓住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结构问题,其实质要求,是对自己所处的特定辖区、特定行业、特定市场领域,形成尽可能高水平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需要认清与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本单位相关的的结构性失衡与偏差,有针对性地加以校正,促进高质量升级发展和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的提高。这必定要求实事求是地形成定制化可操作的创新发展方案,避免形式主义的、贴标签式的简单思维产生的种种偏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始,全党上下纠正&ld...

Read more

从减税到全局 从当下到长远


  接下来我要做的发言我也想了一个题目,借这个机会和今天到会的各位做进一步的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从减税到全局,从当下到长远—关于大国税改写作意旨的简要汇报。我发言之后,梁季教授还会更多地结合着书中的内容再向各位做展开的交流汇报。

  我试图把我们写作此书通盘的框架性的意图、宗旨,做一个勾画。就像刚才两位领导说到的,在中美这个“当下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前面有一个对全球有外溢性、对中国实际上也产生了客观上的重大影响、甚至有人称为冲击的“特朗普减税”。有这么多的争议、很多的精英阶层对特朗普根本不看好的情况下,特朗普...

Read more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中国房地产发展


 

  十九大“顶层指导”精神概括

  一、“新时代”:与时俱进中的历史方位新判断、新指南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历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近百年的奋斗,终于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富起来(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成果为支撑),到强起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前后实现全面小康,并将乘势在2035年前后基本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飞跃。我们...

Read more

供给侧改革中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


  大家好。我刚才听到前面几位专家专家和市场人士发言后很受启发,我用现在这个时间段简要谈一谈,怎么认识。咱们会议出的题目就是“推动供给侧改革,来发挥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供给侧的改革全称,就是中央说的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主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理解要在制度供给为龙头、形成有效制度供给的这种效应之下,充分发挥供给侧要素的潜力,来提高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支持中国继续超常规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现代化发展过程,要达到伟大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对这个供给侧实际的创新意义,我们在基础理论层面有很多探讨,形成的...

Read more

在百年大变局中把握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线


  如何认识我们当下世界所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变局”?本文试结合对于人类文明发展主潮流的认知,概括考察其相关的“变与不变”。

  永恒之变中有不变

  人类社会及其所在的世界(宇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自然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8亿年前诞生宇宙的“大爆炸”;人类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考古已确认的300多万年前的非洲“露西”女士;自有文字以来的人类文明史,则可追溯至近6000年前的“两河文明”,都是不断发展演变中的过程。变化的各个阶段、各个局部,具有无数的特殊性即个...

Read more

房地产税是中国必须过的一道坎


  我特别赞成今天的主题,叫做“美好生活之路”。美好生活是中央肯定的,人民群众诉求的集中概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制约着它。

  如果从理论上来说,“不充分”永远存在,人的需求永远不会百分之百地满足。你当时感觉百分之百满足了,很快你就觉得新的需求来了,又不满足了。“不充分”既然是永远的,关键就是前面的“不平衡”三个字,是不平衡带来的不充分,就是结构问题。凡是不平衡就不是总量问题,一定是结构问题。

  中国结构...

Read more

南方养老金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罕见的谈到了减税降费,并建议尽快提升养老金统筹机制,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贾康称,在全面“营(业税)改增(增值税)”之后,中国的第一大税——增值税,需要进一步降低。企业和民众的诉求也非常明显,中国要降税当然绕不开这第一大税。此外,企业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企业所得税,国务院给出的减税安排,也主要侧重于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

  贾康认为,光减税还不够,企业和社会层面的负担,很多是税外的。减税要有配套改革,比如&ldqu...

Read more

财政赤字率可以再提高 3%不是绝对不可逾越


  对下一年度展望积极财政政策,我想先从宏观经济大势说起,因为我们一开始研究财政,就知道要牢固树立一个全局观——财政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全局的,是服务于最高决策层的战略方针的贯彻实施的。在服务全局的视野之下,“跳出财政看财政”,首先要对于宏观经济大势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最扼要地说,我的理解是当下中国宏观经济大的形势,是遇到了不确定性这样一个外部冲击,主要来自所谓贸易摩擦升级的不确定性,困扰着我们的经济运行,而下一年度,也可能包括未来几年,这种不确定性困扰中的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了。今年的下半年,已经明显表现了经济增速的下行,一季度...

Read more

都在谈减税 怎么个税还能增长这么快?


  财政部日前公布了2018年7月财政收支情况,并披露1-7月累计,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9225亿元,同比增长20.6%。有媒体报道时,提到这一数字已超过了2015年全年个税收入。这给不少人一种感觉:都在说减税,怎么个税还能增长这么快?试作分析如下。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国前一段时间的减税,没有涉及个税。包括营改增和与企业所得税有关的各种减税措施,多是针对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以及研发活动的减税安排。而个税方面,既无减税也无增税,起征点提高和增加抵扣项,日前才刚刚结束公开征求意见,距离修法后的落实,还会有一段时间。

  这次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之所以出现个税大增,首要原因只可能...

Read more

央财互怼背后深层难题是软预算约束


  近期央行与财政部之间的“互怼”引来各方关注。这表明,由于某种原因,我国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出现了较明显的问题。两大管理部门共担市场经济的“宏观间接调控”之责,需要密切协调配合,但二者看问题角度、观点的不同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只是这次表现为公开的论战,称得上“史无前例”。

  从最一般的经济学原理层面上讲,一个经济体总是要关注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的框架性认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体系和工具手段,相对而言,货币政策应侧重于总量调节,而财政政策在配合货币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