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曾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54年出生,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专家。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税务学会、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国债协会常务理事,《财政研究》主编,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等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多部专著和数百篇论文。2002年6月24日受朱镕基总理之邀和2003年6月27日,2004年5月18日,2005年7月12日受温家宝总理之邀,2006年7月11日受胡锦涛总书记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楼市止跌回稳越来越明显,买房该出手时就出手


房地产再次经历调整的一年,“止跌回稳”成为新基调。

回顾2024年楼市,5月降低首付比例、取消商贷利率下限,9月底下调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贷款利率、优化一线城市限购,11月契税与增值税双降,取消普宅非普标准。

按照统计局70城房价指数,2024年新房房价回落至2019年左右,二手房房价回落至2017年附近。四季度以来,供需两侧政策密集出台,销售端、价格端逐步呈现企稳迹象。

在此背景下,房价是否已经调整到位?2025年楼市能否止跌企稳?房贷利率还有下调空间吗?2025年是买房时机吗?经济学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

Read more

以短期政策发力,衔接中长期改革攻坚


2024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0月26日举行。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贾康:尊敬的到会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在今天会上做一个《以短期政策发力衔接中长期改革攻坚》为题的发言。我想向各位汇报三层次的认识。

  第一,我愿意首先明确表述一下,新近大家关注的政府管理层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是正视困难、解决问题、把经济运行维护在合理区间的组合拳式重大部署。

  我之所以愿意特别强调这一轮增量政策措施的重大意义,在于我认为应该看到它是在承前启后、以短期衔接中长期把我们国家经济...

Read more

产业升级中的举债和控债


(本文系贾康2023年8月31日在第十一届财经中国论坛暨新城投高质量发展峰会上的发言)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和企业界的朋友,大家好!我知道后面还有很多重量级的专家要发言,抓紧时间做个汇报,主题就是“新城投-产业升级中的举债和控债”。现在大家都关心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城投公司到底怎样完成中央所确定的市场化转制、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也密切联系与地方融资平台相关债务方面如何化解风险、未来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

  ​

  我的认识框架如下:说到中国现代化的通盘发展战略,从邓小平同志确定的“三步走...

Read more

关于“资本”相关认识的探讨


(本文根据贾康2023年5月的发言整理)  

抛砖引玉,向各位请教。想从四个层面说说基本看法。

  一、关于资本“逐利”性

  认识“资本”问题,要说到人们大都在抨击的资本逐利。我觉得在这个“逐利”概念上讲,其实不只是资本逐利,整个经济系统,它就是逐利的。

  (×:市场经济就逐利。)

  贾康:是的,而且不仅市场经济,只要有“经济生活”存在,它一定是有逐利导向的。在马克思那里有一句话,是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毛主席过去讲...

Read more

企业家们应该树立长期主义的信心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3(第十五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于4月15日召开,在以“动能与信心”为主题的开幕演讲环节,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现身并发表演讲。

贾康在分享中表示,他基于自己研究者的定位,从宏观层面解读了如何认识中国推进现代化过程中间的动力源,以及市场人士、企业家们应该树立长期主义的信心。
从贾康的演讲中,你将获得以下核心要点:

1.我们要牺牲一些速度而追求高质量发展,把高速转换为更高质量发展状态下的中高速,即5%以上的增速。

2.整个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以制度创新为龙头,带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解放生产力...

Read more

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排斥和否定“资本推动”


 

(本文首发正和岛《决策之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下我们的中心任务是依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基本概念,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反映共同价值的共性),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个性),只讲共性或只讲个性都是片面的、不妥当的。作为个性的五个特征是:
①人口规模巨大、任务艰巨而复杂;
②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解放生产力的基础上厚...

Read more

理性对待“反垄断”


  垄断的本义是指一种市场独占——一家通吃通控,会产生惰性,不思进取,压抑创新,不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所以要有“反垄断”的法制与政府监管责任。

  但实际生活中,除个别完全一家独占的情况(如历史上美国AT&T电话电报公司被强制拆分前曾近似的情况)之外,还有几家为数不多的卖方企业占据市场相当大份额的情况,被称为“寡头垄断”(如汽车行业中的福特、通用与特斯拉在美国形成的近似情况;又如我国国内石油行业的“三强鼎立”),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竞争,但如果能以“价格联盟”...

Read more

正确设计消费券对老百姓是有帮助的 最好不要直接发钱


  经济增长-6.8%表明经济形势相当严峻

  上周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的GDP数据,GDP增长同比下降6.8%。这个数据大家可能并不意外。一季度在疫情的冲击之下,经济出现负增长大家都有思想准备,但是这个负增长的程度显示出形势相当严峻。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这次主要是因为一起突发的黑天鹅事件,整个事态不可抗力的特征比较明显。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这对于整个年度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如果二季度经济有所恢复,三四季度再继续努力,全年之后的每个季度平均提升两个点以上,才能把经济增长拉到正值。但是即使经济恢复得还不错,冲抵第一季度...

Read more

“保6”,有值得看重的支持条件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6%,表现为继续下行,引起经济学界对于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速是否“保6”的讨论。是否应“保6”,是一个能观察到不同思路和政策取向的具体问题,持不同意见的舆论中,既有强调经济增速必须“保6”的声音,也存在应让增速降到更低区间从而通过市场优胜劣汰作用真正完成结构优化的观点。

  比如有观点认为:“新5”比“旧8”更好。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欠缺对当下复杂社会现实的综合权衡考虑。我们理解的“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rd...

Read more

应对金融科技挑战 推进监管体系创新


  所谓金融科技这个“Fin-Tech”,我觉得在汉语语境里,如果把它称为“科技金融”可能更合乎逻辑,因为我们讨论的实际上还是金融问题——科技的创新落在金融上,那么可以使金融插上这个高科技的翅膀,在服务中国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方面,使它的功能作用如虎添翼。但是这个科技金融的发展,显然也对相关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知道金融是具有“现代经济核心”的地位和作用的,但是它又具有特定的风险特征。

  怎么样防止金融这个国民经济的心血管系统、这个有核心功能的体系,不在某种情况下变成&ld...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