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凤梅

探索经济领域的神秘!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中的开放意识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中的开放意识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了紧闭的国门,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在两种文明的碰撞中产生了一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中有的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有的是封建官僚洋务派,有的则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或革命派。尽管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对开放的认识也有高下深浅之别,但他们大多能超越封闭保守的小农意识,放弃自大狂妄的无知态度,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在变,中国也必须变。他们认真思考西方国家所以富强、中国所以贫弱的原因,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襟怀看待西方各国的成就和经验,承认有借鉴学习的必要。这种鲜明的开放意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济思想所发生的最深刻的变...

Read more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市场因素的衰落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市场因素的衰落

在重新评价中国传统经济时,可以看出转折发生在15世纪。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15世纪都是经济史的一个转折点。这时,欧洲开始走出中世纪,市场开始挣脱封建因素的桎梏,获得长足发展。市场与市场力量迅速成长,最终扩展到整个社会经济领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力量。在中国,商品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发展在唐宋元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到明代中期陷入停滞甚至萎缩,最终未能冲破自然经济的藩蓠。

其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特定的政治经济结构具有强大的约束和扭曲市场及其力量成长的力量。从劳动力刚性管理到产业结构凝固化,从国家直接经营工商业到官府支配下的商人...

Read more

“开放视野下”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


“开放视野下”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

 

学科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所谓学科化,是指这些科学分支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广泛的共识,采取统一的名称,具备一个明确的界定。制度化指的是这些学科逐渐成为大学的主要科目,修完相关课程后学位的授予,全国性甚至国际性学会的成立,各个学科有了具有时代性的代表人物。学科的确定是一件好事,它使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更加规范化。然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它也为认识和理解人类及生存环境设置了一些障碍。每一个专业学者均以自己的专业为骄傲,对相关学科的成就或视而不见,或不愿越雷池一步。谋求教职的最主要条件即是受过同一...

Read more

民营高科技企业痛呼融资难


民营高科技企业痛呼融资难
业内建议:多渠道融资改变信用贫瘠
记者宋菁、谢若闲实习生肖亮报道:“珠江三角洲的银行资金利用率非常之低,浙江绍兴一个镇的上市企业就有7个,但整个东莞的上市企业都没有那么多。”
在本月中召开的提升民营高科技企业竞争力的论坛上,广州联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哲正表示,珠江三角洲很多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都已经受制于资金瓶颈,但是“贷款融资实在太难”。
“我们没有利用过银行一分钱”
  “无序竞争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问题,”他指出,现在行业竞争已经逐渐分化为两批人马的竞争,一个是大企业熟悉面孔之间的竞争,一个是小单位之间利用价格优势竞争。
  “联通科技发展...

Read more

关于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之我见


关于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之我见
吴 瑞
中共沈阳市大东区委党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加速作用不可低估,民营经济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巨大贡献,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这23 年,已经占到整个经济的60 %以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连续20 多年的快速增...

Read more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
作者:李晓
关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评价,国内外学术界存在种种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特别是不少西方学者认为,宋代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大市场,出现了近代化的产业革命,启动了原始工业化进程,等等,另外不少学者则认为,宋代的商品流通是以专卖制度和以获取军粮为核心国家财政政策主导的,社会自发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尚未发展起来,支付手段还很落后,以物易物占很大比重,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繁荣是一种病态的虚假的繁荣,缺乏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充斥泡沫成分,等等。

看问题应该力求全面,无论对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是对于宋代封建政府的干预影响,都不...

Read more

建新型劳资关系促社会和谐


建新型劳资关系促社会和谐
 
民企劳资关系的稳定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形成新型劳资关系需要从多层面进行,其基本内容包括:劳资双方经济利益的和谐,即分配原则和分配结果的公正合理;民营企业员工社会地位的和谐,即要确认民营企业员工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都具有主人翁地位,在决定大事和自己命运时有话语权;社会主体理念的和谐,即社会不同阶层或所有成员都认可社会和谐理念。
  形成新型劳资关系的具体路径,首先是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导向和舆论导向,当前的理论和舆论应当是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而不是激化劳资矛盾,应该...

Read more

浅谈近代中国商人的义利观


浅谈近代中国商人的义利观
作者:朱英 
 内容提要   近代中国商人深受儒家重义轻利之说的影响,因此其义利观中仍然保留着某些传统色彩。受时代的影响,他们对义与利又有自己新的认识,这构成了近代中国商人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中的传统色彩
    义利之辨或曰义利之争,在中国古老的历史上早已有之。而在长期的辩争中,以儒家为代表的重义轻利之说显然占据了优势主导地位,并且对商人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产生了明显的制约影响。及至近代,商人的义利观中仍保留着某些传统的色彩。
    揆诸史实,可以明...

Read more

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


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

张鸿雁

中国史研究199703
经济史199706

从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来说,经历了四次质的飞跃: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代完全意义上的城市的兴起;第二次是以“破墙开店”为表征的,即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宋代城市革命”;第三次是中国近代社会在西方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新型城市结构的出现;当代中国部分大城市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处在“五种转型”阶段〔1〕,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都市社会的变迁”〔2〕,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正在汇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潮之中,这堪称是中国城市的第四次飞跃。城市经济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毛泽东说:一个国家就有两块——...

Read more

中国古代能产生市场机制吗?


 中国古代能产生市场机制吗?
钟祥财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在国内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中。盛洪的文章比较富有历史感,这与他曾经从事过渡经济学的研究有关.但他对中国经济史的几点结论,我认为值得商榷。如他断言:“受儒道两家自然秩序哲学主导的中国传统社会,本来就是一个(非工业化的)市场经济社会.因而在经济领域引入西方的市场制度,并无大的冲突。”(盛洪:《治大国若烹小鲜:关于政府的制度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17页)又说:“中国经济在产权制度上的进步领先欧洲达十五六个世纪。.(盛洪:《经济学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06页)判定中国古代社会是否存在过一个市场经济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