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延平

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无线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先后主持《北京青年报》相关版块、专栏,其它多个IT专栏,以及担任《互联网周刊》总编职务。在web2.0及相关领域持续组织实施多个研究、交流工作。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过去1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传播、倡导、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促进互联网测量、分析、研究、数据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 1995年胡延平在撰写《中国营造网络时代》之际进入互联网领域。先后主持《北京青年报》等媒体互联网研究专栏,担任《互联网周刊》总编及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等职务。

走向第二曲线:未来渐次发生,为何仍需重新想象?


 

2024深度:CES越过与没越过的那些山丘,12种技术产品状态观察;以终为始,未来形态5种重新想象......

一边看产品技术,一边与各方探讨业态。CES、硅谷前后尤其密集。
有些信号和圈内重大关切(AI--脱钩-出海等)相关,环境信息嘈杂,有必要先交代关键信息:
11个脉络要点:
1.全生态转变已开始,AI是主驱动但不是化学反应全部,还有另外五个要素
2.实际上从百年跨度大周期来看正在进入指数级发展的第二曲线的前端,第一、二曲线奇点相交在即,但第二曲线陡峭向上并不意味着第一曲线的陨落,两条曲线恰恰会形成乘数效应;有可能大家说的智能不是同一个智能,AI不是同一阶段的AI,...

Read more

2024科技业的16种可能


 往往是某个不可能成为可能;2024同时处于四个周期的起点......


此前种种,皆为序章。

 

2024年同时处于四个周期的起点,这是“2024年的16个可能”的基础视角。

 

一是超级智能驱动下的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变革周期来临,尤其AI for Science驱动“智能-生物-能源”科技三维,进入面向智慧经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不是工业革命);

 

二是第四产业浮现,新兴产业、产业重塑、产业转移同步进行,解构与重构初步完成之后的经济再全球化(而不是逆全球化),进入周期起点;

&...

Read more

超级智能的9个奥本海默时刻


 

——第1个时刻已然来临,信号却被噪声淹没, AI开始觉醒而人类还在沉睡;《AI发展21原则》索引共识,未来智能发展、人智关系的一种长期视角。

到底发生了什么?走不出资本主义的纽约时报称Open AI冲突结局让人工智能属于资本主义,实质呢?真正的胜利者是“SM”(Sam & Microsoft)式的科技商业中心主义和超级智能。也不只是e/acc,而是超级加速主义外衣下的生态控制企图心与科技巨头、资本的合体。作为机制和加速器的资本主义,也终将是被冲击和改变的"那个"形态。人类与超级智能...

Read more

2022年开始中国经济最大转机来临?重置经济底座!


 

不知不觉间,超级经济体从底层重置发展逻辑,数字经济正式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发展战略并且开始全面强力实施,新IT成为经济底座,这将是对产业、经济与社会进程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性的生态行动,三个要点一个转变,皆因经济底座重置而未来可期。

► 文/DCCI*未来智库专家 胡延平

 

悲观视角,会看到疫情、消费、就业、出生率、国际环境、通胀与出口增长压力……


但乐观视角,会隐约看到全球人口最多、产业门类最齐全、弹性韧性和发展潜力最大的超级经济体,正在从底层重置它的发展逻辑。


01

...

Read more

第四产业之数智共生:中国新技术产业家底


 

 

盘点难之又难,基石少之又少,如何孕育新IT未来,基石企业又如何助力这个国家升级产业经济?

 

9个问题:


  • 技术向哪里升格、产业向哪里升级、经济向哪里升维?
  • 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哪些产业要地?如何看待这份家底?未来还将进入哪些要地?
  • 融智入实、以虚强实、脱虚向实如何成为现实?
  • 基石产业当中不同梯度的基石企业如何数智共生?
  • 如何为各行各业亿万市场主体融智赋能、数智共生?
  • 如何通过参与全球分工拓展市场反哺自主创新、数智共生?
  • 华为、京东方、联想等10家长期...

Read more

200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8大发展趋向预测


1.预测一:宏观市场消费环境趋于紧缩,从业者将面对更多竞争压力与市场阻力:
    
    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国民经济的产业、资源、供需结构矛盾更为突出。
 宏观经济趋于紧缩。国内宏观金融 资本市场难有乐观表现。人民币对内购买力贬值与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升值的情况同时存在。而2006年的“下行整理”只不过是未来3到5年时间可能发生的经济调整周期的前端。受宏观经济走低影响以及竞争分流等因素影响,互联网产业的市场消费环境趋于紧缩。虽然相对于其他产业互联网市场整体依...

Read more

Mary Meeker为什么会有错觉?互联网中心论正在自high高潮中走向终结


FutureLabsFL未来实验室与DCCI未来智库创始人

胡延平 | Mary Meeker为什么会有错觉?互联网中心论正在自high高潮中走向终结

上午看了KPCB报告,发现最大的问题不是Mary Meeker老了,而是互联网中心论的高潮与衰亡,这将是一个历史阶段的终结。6点分析:

1.智能手机时长不仅还在显著增加,今后的增长潜力非常大,有Double的空间,而智能手机从市场渗透率来说也有Double的空间,未来五年,移动智能终端的产业价值至少是Double*Double的节奏。 红海是产品竞争表象,不是对未来市场空间的成像。

2.Mary Meeker的报告最大的问题不是美国中心论,而是互联网中心论。这个中心论在“互联网”业者、在中国尤其...

Read more

未来的手机:下一个10年的12个预判


  P9英伦亮骚,余承东豪言说华为手机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一,然后就有人发问未来的手机什么样、未来还有手机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正好近期在某处讲到这个角度的内容,在此摘录分享我的拙见:

  1.手机产品周期的黄金阶段至少还有10年,只不过不是所有厂商都能熬到5年以后;

  2.成为人接入网络的核心设备的过程才刚刚开始,成为设备互联的核心设备的过程更加只是刚刚开始;

  3.一端多屏一云多屏的关键节点,手表手环等短期中期担当不了;

  4.在视网膜投射、无屏显示成熟之前,无论柔性还是折叠,屏在大多数场景中都还是需要随身带一块的,存储计算更加是;

  5.现在的手机其实不算真...

Read more

智能互联网:被拉开的差距


中国和美国互联网的差距其实不仅没有缩小,反倒在拉大。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从信息互联网、功能互联网到了智能互联网的这个阶段。在信息互联网和功能互联网这个阶段,我们追上来了,或者貌似追上来了。但这个追上来更多可能只是体量追上来了,并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追上来了。

 

所以说实际上到了智能互联网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中国和美国互联网的差距其实不仅没有缩小,反倒在拉大。

 

那么这种差距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比如说BAT的一些公司也在收购国内的一些公司,或者硅谷的一些小公司去做这种智能设备、可传感设备,但是大部分的并购只具有产品能力,而没有真正的产品研发能...

Read more

对微博未来的两个设问


  《中欧商业评论》刊出了记者张春燕一个多月以前对我的访谈,题为《对未来的两个设问》,摘录在博客里,供大家参考。访谈属于比较口语化的对话,不严谨、不系统之处,请大家多多见谅。

  问题1:新浪微博可能被什么绊倒?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新浪微博初战告捷,这个大家都看到了。那么下一步呢?新浪会持续成功吗?如果说有风险,它最有可能被什么绊倒?要真正成为一个商业上成功的平台,新浪微博还需要在战略层面作出哪些部署?

  胡延平:新浪未来三个坎

  新浪微博一开始成长挺慢的,后来新浪做了一些营销,比如说通过搜索引擎、互联网导航网站去吸引用户过来,包括在媒体上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