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讲王阳明年谱系列5:醉心佛老,新婚失踪


  明朝孝宗继位后,明朝出现了少见的繁荣气象,被称为“弘治中兴”。孝宗由于幼年的悲惨生活遭遇,一生体弱多病,但他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在腐朽的明朝中后期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

  王阳明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前先去南昌迎娶妻子诸氏,王阳明与岳父诸让有着深厚的交情,也有自己的考虑:王阳明出走边关、献书朝廷的豪放不羁行为让他感到担忧,早日完婚也许可以增加王阳明的责任感,使他不再干出格的事情。就这样,弘治元年(1488),十七岁的王阳明奉命来到江西南昌。

  南昌又称为洪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王阳明生平第一次踏入江西这块土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他一路上走走看看,四处打量,生怕错过了什么,此时的他一定没有想到,这块土地将与他后半生的命运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在南昌期间,参观了铁柱宫,与一位老道士交谈,聊得投缘,却忘记了自己的婚礼。据《年谱》记载,在新婚的当天,估计离仪式还有一段时间,王阳明无事可做,就又走出诸府去散步,信步来到一座道观旁,抬头一看,上书“铁柱宫”三个大字,他想也没想就走了进去。

  在铁柱宫里,王阳明看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正在打坐,就走过去坐了下来,等老道士打坐结束,两个人就聊了起来,没有想到一聊还挺投缘,竟然聊到了第二天早上,完全忘记了成婚的大事。

  新婚之夜,王阳明不见了,大家四处寻找才发现他和老道士一起度过了整个夜晚。这件事情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王阳明另类行为的一个例子。据《年谱》记载,在新婚的当天,估计离仪式还有一段时间,王阳明无事可做,就又走出诸府去散步,信步来到一座道观旁,抬头一看,上书“铁柱宫”三个大字,他想也没想就走了进去。

  在铁柱宫里,王阳明看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正在打坐,就走过去坐了下来,等老道士打坐结束,两个人就聊了起来,没有想到一聊还挺投缘,竟然聊到了第二天早上,完全忘记了成婚的大事。但作为新婚妻子的诸氏,心中可能充满了种种感想。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点,王阳明从小就对佛道文化很感兴趣,七八岁时曾跟随父亲在浙江海盐资圣寺寓居过一段日子,寺院里的晨钟暮鼓,使童时的王阳明受到熏陶。后来到了京城,长安街上汇集了明朝最有名的几座寺庙道观,街上又多有江湖异人来往,进一步加深了王阳明对佛老的兴趣。按照王阳明自己后来说法,他从八岁时开始沉溺佛老,一晃近十年,足见他对佛老浓厚的兴趣,所以忘记新婚的事情也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