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心灵的甘露


 滋润心灵的甘露

 

中条山客 编辑

 

题记1

吾等心灵苦旱,需要甜美的雨露甘霖来滋润。先贤总结有许多优美的佳句,馨香馥郁似醇酒,读起来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似一位位智慧的老人,与吾等围炉夜话,娓娓道来。至于佳语出处,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山客

题记2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宋·梅尧臣《和永叔桐花》

 

【提要】

1、浮华若梦;2、魂灵开窍;3、珍惜福报 留点余地

 

1、浮华若梦

 

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人可以失败多次,只要他还没有责怪旁人,仍然不是一个失败者!

 

内涵比外表重要,而一颗善良的心,却又是一切修养之始。拥有善良、美好的品质,就像给自己穿上了盔甲,可以帮助自己抵挡邪恶,获得双倍的保护,如果能够在这些品质的基础上,加强心性的修养,那么就像建立起了成功的铜墙铁壁,通向成功的道路将会永远畅通无阻。——内涵说

 

如果你昨天的成绩了不起,说明你今天做得还不够好。

 

任何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必须经过寂寞的洗礼和孤独的磨炼。那些寂寞孤独的日子,也正是我们认识自我、蓄积力量的最佳时机。寂寞不要紧,要紧紧的是自己能否耐得住寂寞;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在孤独的怀抱里颓废消沉。当寂寞和孤独将你包围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只要肯阅读,还有无数圣洁的心灵在陪伴自己。——品味孤独

 

人哪!这一辈子最大的错误,是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换来自己的烦恼;最大的浪费是用生命解决自己制造的麻烦。深陷其中却不知道自拔。

 

习惯不加以抑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习惯说

 

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勤于学习他人之长的人,是谦逊的人;能够倾听别人意见的人,是明智的人;肯于接受批评的人,是自省的人;善于分析得失的人,是聪明的人;四种品质兼备便成就了包容,有了包容之心,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怀一颗至真、至美、至善的心,走向最美境界。——说包容

 

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问题说

 

路再长也会有终点,夜再长也会有尽头,不管雨下得有多大,总会有停止的时候。乌云永远遮不住微笑的太阳!

 

苦和累是人生必经的磨难。怕苦的人将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只苦一阵子。

 

人之初,本来很简单,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环境的改变,欲望越来越多,于是乎越来越复杂。做人要简单,不沉迷幻想,不茫然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慕繁华,不必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要懂得取舍,要学会付出;不负重心灵,不伪装精神,让脚步轻盈,让快乐常在;不贪功急进,不张扬自我,成功时低调,失败后洒脱。——简单生活

 

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我们应该这样要求自己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可贵的。——友之识

 

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人才比拥有机器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

 

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观念

 

不为往事忧,只为余生笑。怎么开心怎么活,怎么舒坦怎么过。——傅新华先生转过来的微信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己。

 

决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我们的今天由过去决定,我们的明天由今天决定!——明日歌

 

无法放弃过去的无知,就无法走进智慧的殿堂。偏见比无知更可怕!

 

别让自己的善意成为别人的负担。说话的人,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心;听话的人,也要有宽阔的胸襟。赠人以言,重如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寡言

 

每块木头都可以是一尊佛,只要能去掉多余的部分;每个人都可以是完美的,只要肯去掉缺点和瑕疵。——简与减

 

我们常常期冀奇迹的发生:购买一次彩票中个大奖;希望有个贵人在职场上能够提携一把,等等,大可不必。因为除了你自己以外,世界上根本没有其他的什么可以称为奇迹。与其期待奇迹,不如自己给自己奇迹,求人不如求己,一切都要靠自己。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自己努力创造奇迹,才是真的奇迹。——奇迹也要命中有

 

身体是本钱,没有健康,就无法享用人生所有的乐趣;别将名利看得太重,浮华过后最终都是过眼云烟;别以为能救命的是医生,其实是你自已,养生重于救命。

 

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

 

很多时候,累与不累,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最终取决于我们对事件的心态。事实上,我们常常会发现,做自己愿意做喜欢做的事情,累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累并快乐着

 

做任何事,不要人为的复杂化,一旦复杂化,就会影响你作出决定。人的一生,不知要作出多少决定,如果瞻前顾后,往往一事无成。

 

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马,也要放别人一马,不要把生命浪费在钻牛角尖上。生命的路很长、很宽敞。——放下的快乐

 

我们到世上一来一回,权当是赴了一次宴,吃饱了,喝足了,舒舒服服地回家去。这是很自然的,有什么不好呢?

 

每个人在世上终其一生的成功,不是成为偶像、楷模,而是最终成为自己。

 

凡事要看淡一些,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什么都在失去,什么都留不住,唯有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2、魂灵开窍

 

醒着的人不一定眼睛都睁着,闭上眼睛也可以用心打量这个世界;醒着的人不一定是醒者,睁开眼睛的人也可以内心已然沉沉睡去。

 

  生活不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是以心还心。讲求的是内心的自我唤醒,自我关照,自我洗涤,自我砥砺。

 

  有句话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既然是装睡,就有难解的原委在里面,生硬去叫,怎会叫得醒?诗人说,我睁开眼睛满目都是苍山翠波,我闭上眼睛满心都是春暖花开,这是怎样明媚的胸怀,世上安得两全法?诗人却做到了,眼皮眨一下,灯光不暗,山河不枯,世界反倒越发亲和。

 

  在俗世的房间里,人心是一张床,有的人想睡睡不着,有的人想醒却醒不来。睡不着的人是心事太重,醒不来的人是慧根太浅。

 

  秋去冬来,繁盛的气息开始收敛,在枝条里沉睡。春雪消退之后,它们会结伴醒来,制造自然界壮观瑰丽的气象。这种想醒就醒、想睡就睡的自由不是任何人任何事物都能办得到的,因为它们遵循了季节的规律。人心其实也有季节,也有荣枯,我们唯有掌握内心的物候才能耕种灵魂的种苗。

 

  河流最怕的不是没有水草和鱼苗,而怕的是浑浊不堪;一个人怕的不是没有建树没有伟业,怕的是终日浑浑噩噩。

 

俗话讲:“内心清明,不落爱憎”,这是何其高难度的境界。内心澄澈如水,万物过处都把这颗心当成一面镜子,而不是拖拽万物的后退,雁过拔毛。正是“无所求、无所欲方可无所不能,身醒着、心醒着灵魂才不酣眠。”

醒的三重境界:一为身醒,睁眼即为身醒;而为心醒,有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三为魂醒,能有融会贯通,不拘泥于形式。

醒着的人不一定是醒者,一个真正的醒者,不管万籁俱寂,还是世道汹汹,都会让灵魂睁开一只眼睛。

 

3、珍惜福报 留点余地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出自《论语·卫灵公》)。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真是贤!贤在哪?他能够安住在箪食、瓢饮、陋巷的穷困生活当中,而且不改其乐。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的福报是有量有数的,提前挥霍掉了,挥霍掉了就没得吃了,你还能活吗?那就得离开这个世间了。所以,节约是可以延长自己的生命的、寿命的。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云:福不享尽有余德,势不使尽有余力,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心不用尽有余量。

 

《菜根谭》讲: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这句话告诉我们: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于己方便。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肚量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内涵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收敛于己; 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谦让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宽容于己; 得宠不必恃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后路于己; 气势不必倚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厚道于己; 富贵不必享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福择于己; 凡事不必做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余德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