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寻找“六甲基督教堂”
2023年8月5日
闲不住,出去走走,不走路就不舒服。
在地图上看到附近有“六甲基督教堂”,决定去看看。
昆明有很多叫“营”、“甲”、“卫”、“所”的地名,与明清时期的屯田制度有关,是一种军事和行政的管理单位。 “六甲”是盘龙江以东到巫家坝大道,广福路以南到滇池的一个行政村。六甲教堂在六甲村的中心地带,从我的住所过去,三公里左右,要跨过盘龙江、明通河和海河。
因为修建地铁,盘龙江东岸一带正在拆迁,原先密密麻麻的城中村房屋大多已搬空,拆毁,到处是残垣断壁,残砖废瓦。穿过严家村,跨过明通河,又穿过福保路,前面大片的城中村就是六甲。街道很不规整,是那种缺乏规划和改造的样子,晴天到处是灰,雨天随处烂泥,污水四下横流,垃圾随处可见。马路两边的住房挤挤挨挨,楼栋之间的缝隙很小很小。巷道里终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杂草丛生。街边的各种小店,门面花花绿绿,电线胡乱拉着。
一只又肥又壮的黑山羊被拴在道路中间的隔离栏杆上,在无忧无虑捡食地上的垃圾,边上是一家餐馆。过几天就是彝族的火把节了,这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吃羊肉汤锅是火把节的重要消遣。街边好几家餐馆的招牌,其中有个“彝”字。或许,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彝族的聚居区,至今还存留一些彝族饮食的遗风。彝族最先是生活在坝子里的,后来才被汉族赶到山上。
地图上,六甲教堂位于五甲河边上,五甲河显示为断断续续的。街道中间有个四角的亭子,两边有石板的斜坡。亭子檐下有匾,写着“古桥映辉”。看起来这是一座石拱古桥。桥的北面有石刻“顺兴桥”。下面应该就是五甲河,或者是被填了,或者是被盖起来,成了街道。亭子内有石桌,几个人在打牌,更多人在观战,出点子;观战的人在争吵,比打牌的人还兴奋,还在意。两边的石栏上,坐着闲聊和发呆的老人。
很长一段街道就在河道上面。街道拐弯的地方,河道露了出来。再往前一段,河道上铺了预制板,上面放置杂物,还停了车。看地图,这一带有密密麻麻的河流,但很多是断断续续的。断流可能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滇池水质变差,直接原因就是续水不足。这几十年来,昆明城区快速扩张,不知有多少河流被截断。滇池水质的恶化,是城市扩张的结果,逆转似乎是不可能的。
导航显示到了教堂附近,四下张望却没有一点迹象。尖顶,十字架,彩色玻璃窗,一样没见到。四下里全是高高低低蘑菇一样自然生长的楼房。倒是在路边看到一座小庙,十来平方的面积,屋顶比我稍高一点。正面供奉着三尊神像,不知是何方神圣。看样子香火倒是旺盛。
循着导航进入一片钢筋水泥的丛林,都是六七层的楼房,巷道宽不过一米。路面只是随意铺了些砂石,间隔铺了若干砖块,或是随意抹了些水泥,泥土露出来,到处积着污水。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漉漉的发霉的气味儿。抬头看,楼与楼之间在高空的缝隙更小,差点就贴在一起,是真正的一线天。七转八转转晕了头,还是不见教堂的踪影。
穿过巷道,朝街道走去。回头一看,侧后方一栋楼的墙面是灰蓝色的瓷砖,抬头又见四楼墙面有个大红的十字;一楼大红的铁门锁着,边上挂着“六甲基督教堂”的牌子。这是我见过最奇特的教堂。没有一个院子,而是在一栋城中村居民楼里。无法进去,也就无法了解其内部的结构。走到街道上,回头看,教堂的尖顶只露出一个角,所以刚才我即使留心也没发现。
离开六甲村,准备步行到滇池。
从杭瑞高速的桥下经过。几乎未经整修的乡道,坑坑洼洼,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两边都是密集而杂乱的民房。我之前很多次从上面经过,从未想过下面是如此杂乱的区域。
一边是光鲜亮丽的城市,一边是极端脏乱差的城中村,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两极分化的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