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庆雷老师带着我们进行“数字游民”的专题学习中,提及到被动收入这个词。乍一听,虽然不很理解,但是马上想到被动与主动的关系,若主动收入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被动收入大概有点坐享其成或者“躺赚”的意味。
被动收入是什么?其英文为Passive Income,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而能够获得持续性的经济流入。这一部分收入是资本增值的结果,作为额外的增值部分,归根结底是源于先前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物质资本等)。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获得“睡后收入”,大抵也是要有先期的主动投入。
目前被动收入主要有知识产权收入、空间租赁收入、网络自媒体营销、无人值守的自助服务等。还有一种较为特别的形式,捐赠(donation),有的人也将其视为被动收入的一种。在Toussaint (2009)划分的三种数字游民中,就提到一种长时间旅行者,他们过着尽可能简单的生活以便节省花费,并试图通过募捐或争取赞助商来赚钱。靠捐赠的方式获得的收入形式太过特殊,个人觉得不太适合放在此处讨论。
被动收入的核心在于价值的持续存在,为别人创造价值的同时,别人为你的价值付费。为知识付费、投资收益,其中为价值付费的对象和内容是很清晰的。是钱生钱还是知识生钱?
近年来投资理财变得流行,三年前和我表姐在一次闲聊时,她和我说可以试着投资理财,用一点闲钱试试,并给我推荐了一个入门课程。当时并没在意,此后的三年间,她推荐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课程,有一天这个小课程的广告出现在我正在看的电视上。说明这个品牌在成功,广告越做越大,用户群体更是一天天壮大。投资理财获得的收入和银行储蓄的利息都可以算是被动收入,理财的收益可能会更高一点。但是要保证投资理财收益,做投资小白全靠运气可不行。先学点知识,带上脑子再理财。这也只是获得被动收入的其中一种途径。
在数字化的时代,知识、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头脑,是获得被动收入的关键。投资自己,让知识变现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