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领域几个现实问题之解


    注:本文3月26日略有修改。本文3月28日又有重要词句调整。而且从今日起,作者决定暂时放弃《智慧论》剩余个别问题的艰苦思考,将集中一段时间思考一件全新作品的搭建基本原则和基本架构。

我们知道,辅助文案工作的WORD微软大型软件已经统治全球持续半个世纪。WORD功能能否被颠覆?能否从字词处理跃升为“事实处理”?乔姆斯基的《语法生成》能否跃升为FACT生成?新闻事实是唯一能够覆盖所有行业的“事学”,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能否以此为基础为核心,动员高校所有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领导下完成一件伟大的APP创作任务?如此,许多文案工作将迈向精准化和标准化。留下文学(包括新闻学中的报告文学)和艺术领域继续坚持人脑综合知觉创意领先的神圣原则,以继续培育和提升人脑灵性。

伟大的时代应该产生伟大的作品。曾经,我十分敬畏徐平同志、李绍烛同志主导的东风组织人事自主权是最伟大的,甚至法律都要宽容其显著不公。然,央视广告又在每日提醒自己: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不能让伟大时代成就我们,而应由我们来成就伟大的时代。我检讨我曾经的敬畏,格局太小。不论何种岗位何种身份何种待遇,你能不能想到为伟大时代争光添彩?

                     胡志平,2022年3月28日。

 

  第一、为什么《控制论》与《系统论》、《信息论》并称“哲学三论”?

上述“三论”奠定了美国科学技术所以能在上世纪实现腾飞的重要的思想认知基础。其中,维纳的《控制论》(原著作名简称)并非哲学著作,而是纯粹的科学著作。那么问:在《智慧论》中,作者何以要遵循一种提法,也把《控制论》与另两部著作无疑议地称之为“哲学三论”?因为,《控制论》这部科学专论,像一把前无古人的哲学利剑,插进了哲学体系的心脏。

它是科学,但它的两端一头连接着操控者意识,另一头直接作用于物质运动和多数人的认知。这就使哲学基本问题被严重分裂成两大派:一派认为,《控制论》揭开了意识可控一切的哲学新纪元;一派认为:人的意识只能在顺应物质运动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够在调控物质运动和改善多数人认知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由于前一种哲学立场比较直观,容易被接受;后一种哲学思想并非直观且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显现,所以只有少数人坚持初衷不变。在这里,机械唯物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并非唯一标准,实践还必须接受时间和再实践的检验。严格理性分析:时间不等于实践;实践不等于再实践;部分实践的直观验证结果不等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共产党人所持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属于后一种。上世纪50年代,美国在《控制论》问世后,即聚集起一大批笃信“少数人意志可控一切”的政治精英。这批拥有大金融财团背景的政治精英又于60年代末开始炒作“舆论权”是独立于立法权、司法权、执法权之外的第四大权力。更于70代完成了以大金融财团为背景的媒体兼并的战略。也从此开始,美国选举制度可充分体现民主党共和党两党之争的“驴象治国说”蜕变成了“精英治国”。

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四年一次的“民主”还有机会产生林肯、杰弗逊、罗斯福、尼克松这类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的话,那么,到了最后一个杰出总统尼克松下台之后,美国选举制度已经被大金融财团完全掌控。各大媒体主要服从金融霸权向全球渗透目的制造选举舆论,操纵民众认知;用金钱收买基层“意见领袖”定向拉动选票。此时,两党仍然在争,但已经演变成了“民主之争的装饰”。其争的结果,不如媒体在关键时刻曝出的“猛料”;不如培植500个“意见领袖”拉回的一拨选票。我们看到,从好莱坞演员里根当选开始,美国胜选的历届总统就只会干两件事:一是服从金融霸权发动战争或者挑起他国战争(包括认知战争和街头分裂群体非军事占领活动);二是策划全球范围的金融流动性,“抢劫”他国财富,包括日本经济崩塌和欧元之困。其国内治理能力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而且,只要不悖逆大金融财团的利益,再差也下不了台。

显然,“少数人意志可操控一切”的这种属于美国精英的哲学理念,来源于对科学论著《控制论》的片面性机械性理解。哲学作为人类思想顶端的学问,它同时也影响到美国及其全球盟友执政行为的方方面面。只要有上述哲学立场,他们说谎就恬不知耻、制造谣言就不厌其烦、抹黑他国极尽能事。外界看到:那些总统、首相执政水平那么差,人民很不满,但人民却没有认知能力拿出正当理由改变总统决策。原因在哪里?少数人凭借少数人意志持续发动人类的“认知战争”——把责任甩锅给他国,把是非界限搅得遮天蔽日迷雾重重。

问题来了,靠“认知战争”供养的政治生命能维续多久?历史唯物论判断:金融资本私人集团垄断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不管它多么强大。在这个阶段,金融帝国的国格将持续破损且不可挽回。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控制论》把美国科学技术送进了天堂,同时,也是《控制论》把美国政治拖进了地狱。美国学界似乎没有杰出哲学家,都一样只知道科学的好处,不懂得科学能反噬操控者之危害。也是基于《控制论》机械主义思想而发动的“认知战争”已经撕裂了全球价值观体系,不同程度导致全球各国出现思想和文化分裂群体。问:《控制论》的哲学意义要不要写进哲学史?哲学思想该不该提到它?

哲学家探讨哲学问题,还必须关联与哲学最贴近的几种学问。即:物理学、文学、新闻学、政治学、历史学、数学、佛学、脑科学。物理学以“物”的结构形态和物的演变运动为学,《控制论》恰恰就是物理学在应用领域的延伸。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政治是“治学”,历史是“鉴学”,数学是“量学”,佛学是以佛性为客观追求的“心学”,人脑学是“识学”。人的一切从意识开始。(人脑意识涉及到社会层面的脑科学和基因层面的脑科学,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恰恰就是《智慧论》所阐述的“信息与响应”对立统一范畴。)

第二、用哲学思想回答:为什么提升新闻学科研地位是人工智能急需?

我于1985年开始用哲学方法研究新闻事实。1986年撰写《新闻事实采访模型设计初探》是受到了源于美国的系统论思想启发。此篇论文刊于1986年1987年解放军报社主办的内部学刊和中华全国新闻学会会刊)。1990年1993年开始研究撰写新闻事实论系列论文,于1991年1994年陆续刊登于湖北省新闻学会会刊《新闻前哨》。其中《新闻事实四层次定律》于1993年发表。1999年结集出版《重新发掘新闻奥秘》19万字(新华出版社),2003年出版《新闻写作创新智慧》70万字(新华出版社)。《新闻事实四层次定律》是重要成果。

感谢湖北新闻学会会刊主编边静远的一双慧眼。当时,没有人知道研究新闻事实的意义究竟有多大,这位复旦大学毕业的老报人坚持要发表一位从不相识的新人之作。可惜一年后已退休。新闻事实论发表30年期间,除新华社计算机所程序设计部门发现其中“新闻简要事实”理论可直接用于新闻写作程序编制,并设计出了第一台仅可用于部分新闻写作的不成熟计算机处理系统外,新闻事实论的初步研究成果便被置于长期搁置状态,有关论著再无人关注。

基本完成《智慧论》哲学研究后,再度留意了一些西方著名哲学家的思想成果,又一次感受到了人的意识与外界事物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语言和概念联系起来的。西方哲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仅仅是发现了两者之间的深度关联,且给予高度重视,却并不知道深入一步的研究如何下手。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后来的分析哲学有突破,但却是片面突破——只限于数理逻辑范围。并由此把数学公式提到至高无上地位,这就难免导致一种负面结果:人性的卷缩。

《新闻事实四层次定律》并非从数理出发,而是从事实原态发现奥秘。它把新闻从业人采写的新闻事实,依据其客观性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简要事实,主要表述的是新闻事实中大大小小的事实结果,即结果性判断语句,适合“消息写作”种类。第二层次——情节事实,主要表述的是人与物行为和演变的每个环节,即环节性判断语句,适合“故事性新闻种类”。第三个层次——特写事实,主要表述的是可近镜头或近处观察到的细节状态,即描述性判断语句,适合“新闻特写种类”。第四个层次——概括事实,主要表述的是多个结果的综合判断、多个环节的综合判断、多个数据的合并,即综合性判断语句,适合“新闻述评种类”。而上述新闻事实四层次表述方法又可同时出现在同篇新闻作品中。

显然,在客观事实的层次性分类中,属于事实结果类的判断语句最容易筛选、遣词、造句,语法结构相通。由于最早知晓“新闻事实层次分类”运用价值的,是新闻界乐意无国界搞科研的人士,所以最早尝试立项的也是新闻界。与此同时,有高校出国访问学者把本人论著带到了国外,但数年后无功而返。

传言:针对本人科研成果,境外给予高校人脉的指令是:冷冻。(这仅仅是传言,调查多年并无实据。正义面对引进的“共济会”人脉组织章法,目前束手无策。)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美国霸权想公开或暗中迟缓中国某一发展进程,它能轻易做到。其实,中国语言细分需要中国人自己来做,而且,英语层次分类交给中国人来做也会更成功。冷冻手段无疑也在阻止全人类的进步。

且上述科研成果只具备开创性,它的成熟,需要一大批人共同来做纷繁的基础性研究。包含同一层次的细分类,难点问题的全梳理。讯飞语音识别系统初成的前10年,大家也不太接受。后来,又埋头10年,重新梳理问题,研究语音特色分类,到今天才广为应用,正确率达到99%。电脑、手机手写识别系统也有同样的经历。新闻事实判断语句的层次性分类,是一个需要至少10年才能完成基础性研究的工作,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任何一个人完成不了。

其应用广泛性涉及许多“事实类文案工作”(包括新闻事实、法律文书、机关总结报告等文案)。撰写事实类文案,最难的不是结构谋篇,而是遣词造句,俗话称:“码字要一个一个码成堆,而且要码得严丝合缝整整齐齐”。这种学问不比“高分子”学问难度小。所以预测,作为成段成句处理事实和判断的文案写作辅助处理系统,一旦研究成功,它的市场价值不可估量。更为深刻的哲学判断是:在针对新闻事实类型分类的研究过程中必有新的哲学思想诞生。

第三、哲学界导师和学生要不要读一读梁晓声的《人世间》?

本文作者认为需要。梁晓声有建议:他希望国家干部能读一读《人世间》小说或看一看《人世间》电视。其实,文学是“人学”,与哲学很贴近,学哲学一定要读文学懂文学。而《人世间》的文学成就恰恰是几百年一遇的成就。可以说是堪比《红楼梦》文学高峰的中国又一个文学高峰——真的是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作品。《人世间》的演播,所激起国人倾注于剧中的情感百年未有,所激发的热议和对剧中人命运的关注度百年未有。国内思想文化分裂群体也是一样群情激昂,居然有人怒而号召同群:“这是应景之作,我决定一章一集都不看!”反馈如此极端、强烈,反倒吸引了更多人有兴趣看它入眼入脑。

我想说,今天中国有《人世间》这部作品,中国人能不能再获第二个文学诺奖,已经不重要了。如果《人世间》作者能获得诺奖,那是给瑞典评奖委员会长脸;如果不能,那就是诺奖奖项自身和评委们存在大问题。

《人世间》究竟描述了什么?有许多评论。我的评论最简单。它以改革开放前10多年到改革开放后数十年——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跨度,描述了中国从“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到“家家都有丑陋的事”的文化血脉的退守和挣扎。最终看到的是:周家兄妹尤其是周秉坤夫妻默默延续了父辈的血脉。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续火种在经历了“杀出一条血路”的奋斗史中终于保留下来。

在过去那种“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的时代,因为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兄妹关系、夫妻关系、忠孝两难全的关系,家庭内部时有冲突甚至激烈。但是,中华民族共有一本维系人与人关系的“仁义礼智信文化经”作为底线被时常念诵。重要的,不是这本经很难念,而是这本经从未终止过家家难念却家家念。

周志刚和周秉坤的父子关系因各自维护的尊严、脸面导致关系紧张,相互恨得咬牙,长达三年不说话不通信。然而父子俩从未忘记念着父爱子孝这本经,难念也要念!那个秉坤承父辈血脉把难念的经念得感天动地!

马列主义老太太曲书记与丈夫马守常显然性格不合,八字犯冲。两人无事不争,无事不吵。但老夫妻却做到了吵而不散,斗而不破。争完吵完了照样过着互帮互爱的老伴生活。这一家把那本难念的经念成了一朵奇葩!

高干夫人金月姬是女婿周秉义的政治领路人。“修身齐家”和“家丑不可外扬”这本难念的经在她那里被念得通透而高明。周秉义因出国外遇被曝光,金夫人运用娴熟的选择性解释对外平息了事态,对内却一番严苛教训,把女婿管教得不敢再犯。“擦枪不走火”,是这位夫人首提的出污泥而不染的修身本领。在这位政治领路人的培育下,周秉义成长为一心为民办事的好官。

在当下这个“家家都有丑陋的事”的年代,因贫富差别、因相互竞争,人们接受了市场价值观,忘记了传承那本“文化经”。市场化进程,对中国的最大冲击,莫过于家家都有文化创伤。在《人世间》中,除了周秉坤、郑娟夫妻的丑陋事属于被动承受的“祸事”之外,其余的家家丑事——包括“六君子之家”,那都是自己招惹上身的。连最平凡的小人物处事为人,都忘了感恩;甚至平白无故因妒忌红眼,也能给无仇无怨的人际关系使个小绊子。人心啊,不再为“难念的经”所束,我就是天,不管不顾放飞吧,活着,就是任性?

在《智慧论》中,作者曾提醒:谁能理解邓小平把改革开放进程喻为“杀出一条血路”的惊世之言?一批批党员干部前腐后继地倒下,一批批产业工人加入衣食无着的谋生队伍,一批批献身国防的退役军人陷入穷困潦倒境地。好在中国的今天,已经杀出了这条比“血路”还惨的奋斗之路。好在中国的今天,有周志刚传承的周家三兄妹并没有忘记再念那本“难念的经”。好在中国的今天,面对家散已成民族散的苗头时却有一个好政党能把民族整体捏在一起。

问看过《人世间》的受众:你是更喜欢“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的那个时代,还是不堪回首“家家都有丑陋的事”的过往几十年?到这里,想起中国政法大学学者郭继承的呐喊——他不愧是文化传承的栋梁。到这里,更敬佩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改革进程:当我们杀出了那条“血路”之后,国家正在逐步缩小竞争和差别范围,兜底保障、政府采购、根除课外学科教学市场、缩小医疗市场化范围。不该竞争的领域禁止市场化,应该公平的范围全面保障。

——那本“家家难念的经”有望再念回来了。梁晓声您说对不对?

第四、当前高校哲学院本科生招生难、就业难如何解决?

建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今年开始不提倡高校哲学院本科生毕业和就业。哲学院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宜自选一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专科继续修学三年,三年后以特殊的本硕连读学历资格毕业和就业。复旦大学名教授王德峰不止一次提到“哲学很空”。“我就喜欢很空的学问!学问太实了,好学,那让别人去学,我学这个最难的。”很敬佩王德峰这种对哲学情有独钟的天赋。

但是,并非人人都有等同于王德峰似的爱哲学如命的境界。对多数拥有哲学兴趣的学生来说,他们仍然希望早一点学以致用。哲学本科某一专科的知识结构,可以直接为学以致用创造条件。比如哲学本科新闻评论专科,可以很快胜任媒体短视频评论员和文章评论员岗位。比如哲学本科企业管理专科,可以很快胜任大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框架设计和改进。比如哲学本科+某自然科学,可以很快胜任用哲学思维方法研究并拓展专业领域的科学思维。多数哲学骄子以全新的知识结构走向新岗位,剩下极少数类如王德峰教授视哲学如命的人,可继续在哲学领域深造。如此,只需5年时间,高校哲学院就火了!

未知复旦大学王德峰老师能否赞同我的建议?

            胡志平,2022年3月7日,3月26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