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在医疗技术产品日渐同质化的今天,
优质服务,
愈加成为医院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度和忠诚度的强大手段。
患者在最关注医疗技术的同时,
对服务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
即从单纯的治愈疾病、寻求技术性医疗服务为主,
到逐渐注重就医感受、环境和流程等人性化服务……
公立医院——
传统的“规模即正义”的发展模式,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公立医院的发展,
必须走出靠规模扩张巨无霸的老路,
驶入依靠学科建设、运营管理、服务体验、成果转化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近年来,取消药品加成、带量采购降价等政策,
已经打破了公立医院收入模式,
在政府补偿、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迟迟不到位的情况下,
公立医院需要更新思维认知,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急需找到一种创新的发展经营模式……
2021年8月14日,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上海召开的“医保医药高质量协同发展”发言中,
提到了关于公立医院经营状况:
取消药品加成后,
超过三分之一的公立医院收不抵支,
平均每家医院负结余金额超过1000万。
现在全国公立医院有12000家,
超过三分之一,那就是有4000多家收不抵支……
河南省省立医院,
开业第5年被爆出拖欠5700多万建设款,
医院随时停摆,1000多名医院职工面临失业风险。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某三甲医院,
已经三个月发不出奖金!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甲医院,
都有着很高的效益……
由此可见,医院做好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变革的时代,医院需要更新思维认知,
更新战略管理体系:
公立医院更新模式;
民营医院建立模式;
企业医院改造模式;
医院集团统一模式……
之前,《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数据显示,
全国8677所政府办公立医院,
长期负债高达2333亿元。
截止到2014年底。
海南省5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累计债务超90亿元;
而最大支付方医保欠全省56家医院费用超20亿元。
这是海南省官网公布的一份人大代表建议提到的数据,
截止2018年底。
如今医院压力日益增大:
一方面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层干部都是技术骨干,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专业学习,
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技能和经验。
医院管理者既需要思考医院未来的战略定位和制胜策略,
直面困难与瓶颈;
也需要提升内部人员能力,
调整医院运营机制,
加强内涵建设。
现代医疗市场发展可以说是瞬息万变,
医院经营管理者在设计新目标和承担组织各种新任务时,
应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审慎权衡要改变以往按步就班,
缺乏计划性和灵活性的做法。
我在浙江大学授课时指出——
现代医疗市场发展可以说是瞬息万变,
医院经营管理者在设计新目标和承担组织各种新任务时,
应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审慎权衡要改变以往按步就班,
缺乏计划性和灵活性的做法。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下,
传统的以职能科室为主的扁平化质量管理,
将被以学科为基础的树状型管理所替代。
数字化时代,
医院领导要具备前瞻性的洞察力与决断力,
全面提升医院数字化能力、文化融合能力,
改善医疗成效收益、降低医疗成本是发展方向……
先进与落后的差距,
主要并非规模和硬件,
而在思维与认知。
2020年12月底,
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
针对目前公立医院收不抵支现象普遍,医院持续良性运营面临挑战,
亟需彻底扭转重资源获取轻资源配置、重临床服务轻运营管理的倾向,
《指导意见》指出,
只有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提升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
向强化内部管理要效益,
才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管理工作复杂精细,
科学技术性高、服务内容广、规范性业务流程较复杂,
加上医院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事关病人生命安危,
社会关注度高;
患者关系和影响涉及面大、持续时间久等特点,
这些复杂的特点对医院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使医院经营管理者面临着更多、更广、更深的矛盾冲突。
经营和管理——
经营是做正确的事,解决的是效益的问题。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解决的是效率的问题。
经营的着力点是开源,
管理的着力点是节流。
经营需要激情,强调发展,
管理需要理性,强调秩序。
经营需要颠覆性创新,打破规则,
管理需要维护规则,強调积累性创新;
经营的价值来自战略制定与商业模式创新,
管理的价值来自战略的执行与细节的到位。
管理很重要,
但由于市场、创新技术以及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等,
许多医院现更大的问题是做好经营。
对于每个管理者来讲,
能不能把事做对,
并不取决于你本身做的过程,
其实是取决于你能不能选择对的事。
因为只有当你选择对的事的时候,
你做对这件事情的价值才会被释放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经营是第一位的,
管理是第二位的,
管理始终要为经营服务。
当我们在经营上选择薄利多销的时候,
管理上就要选择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
在经营上选择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
在管理上就要做品质和品牌管理。
如果像联邦快递一样在经营上选择“隔夜服务”,
管理上就要进行流程管理;
如果像戴尔一样用“直接定制”的策略,
管理上必须做到柔性化管理。
这些例子说明这样两个观点:
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
第二,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
如何做好经营?
洞察人性为本!
几年前,记得我去考察日本、新加坡医院,
感觉有些震撼,
原来医院不都是刷着绿色或蓝色的漆和白墙,
也可以弄成像宾馆的样子啊……
你看那个拥有170多年历史、综合排名全日本第一、位于东京的顺天堂病院,
门诊楼入口就是一个微型的星巴克,
大厅里还开设了礼品店、书店……
发现日本医院有很多志愿者给病人们送温暖。
比如一个重症病人身边往往有3个,
他们陪病人说话排解烦闷、献才艺制造欢乐,
制作小点心等各种献爱心活动。
这些举措无一不是为生病的人转换心情,
鼓舞他们好好与病魔战斗,
亦或是让绝症患者们度过这时日不多的快乐时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是国内第一个组建运营管理部的公立医院……
当初的院长解放思想,善于学习借鉴,
提出现代医院的经营管理要向企业一样运作,
至今已连续11年稳居全国第2位……
1994年,
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刚建院,
它由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参与管理,
国外医院参与管理中国公立医院,
在国内尚属首例,颇受关注。
著名的“邵医模式”代表性的——
“门诊不输液”、“全院不加床”、“无痛医院”等,
东阳市人民医院,
是中国最早实施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公立医院,
也是最早完成公立医院薪酬改革、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医院。
在国内县级公立医院排名中,
论规模,它很少进入前十。
但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上,
它又是众多大城市三甲医院,
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
经营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思维僵化和固化!
现在医疗行业竞争激烈,
常有医院领导来咨询经营管理问题,
我告诉他们,愈是困难时期,
愈要基于未来看现在,
领导要身先士卒,振作精神,
以跨界思维提升认知能力,
做好价值观和文化建设,
为员工打造一片奋斗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