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的发展简史,五千年的传承,香奈马仕品牌为经典解读



推拿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


1.萌芽阶段(远古时期) 
远古时代,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经常会受到各种伤害,起初,人们无意识地用手按压、拍打、抚摩伤害局部,却意外地获得使肿痛减轻或消失的效果,便逐渐地认识了按摩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及总结便形成了最古老的按摩疗法。

2.形成阶段(先秦两汉时期)
先秦两汉时期,按摩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形成,在中医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时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记载了按摩可以治疗痹证、痿证、口眼歪斜、胃痛、心痛等,并描述有关按摩的工具,如“九针”中的“圆针”“鍉针”,可见当时按摩和针灸的关系密切,常常结合使用。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也是秦汉时期成书。在《金匮要略》中首次记载了“膏摩”方法。当时神医扁鹊用按摩、针灸成功抢救尸厥患者。

3.鼎盛阶段(魏晋隋唐时期)
是按摩发展史上的鼎盛阶段,最明显的标志是:按摩得到朝廷的认可,当时的太医署或太医院专门设置按摩专科,而且还开始有组织的教学工作,如隋代有按摩博士的职务;唐代在太医院即设有按摩科,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三个等级,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这是我国最早的有组织的医学教育之一。

唐代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记载用拔伸、揣摸、捺正的方法治疗闭合性骨折,第一次系统地将按摩手法运用到骨伤科治疗之中,对骨伤按摩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另外按摩不仅用于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如《唐六典》记载“按摩可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而且还用于对急症的抢救,如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用按摩治疗“卒腹痛”“卒心痛”“卒霍乱”等危急病症。

其次,按摩与导引结合,用于防病养生。如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介绍的导引按摩之法;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有以自我按摩为主的“老子按摩法”,尤其是他在《千金翼方》中云“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胸上及手足心,甚避风寒”,说明按摩用于防治小儿科疾病已经萌芽。此时膏摩法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也是按摩鼎盛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记载了专治外科的膏摩方。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最繁荣昌盛的时期,随着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按摩也陆续地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

4.发展阶段(宋金元时期)
这个时期,虽然国家医学机构中没有设置按摩专科,但按摩的发展还是令人瞩目的,按摩的学术发展标志主要体现在:按摩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丰富的诊疗理论。如宋代名医庞安时应用按摩法催产获得了“十愈八九”的效果,“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排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

宋代《圣济总录》中明确地提出:对按摩手法要进行具体分析,而后才能正确认识按摩的作用和在临床的应用。该书中记有“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曰按曰摩,适所用也”,并提出了按摩具有“斡旋气机,周流荣卫,宣摇百关,疏通凝滞”的作用。金·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还首次论述了按摩具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对按摩的治疗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元·危亦林采用利用自身体重进行牵引的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这是骨伤按摩史上的重大发明,也是中国骨伤科史上的杰出成就。

5.转折阶段(明清时期)
从明代开始,按摩逐渐改名为推拿,可是,在推拿的发展史上,却是由盛逐渐衰落的转折时期;同时,又是小儿推拿日渐发展,自成体系的鼎盛时期。

明代中期以后,推拿逐渐不被重视,推拿科从太医院内被取消,推拿一术,流传于民间,治疗范围便逐渐局限于伤科方面。如《香案牍》载:“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为摸先生。”到了清代,推拿更是每况愈下,倍受歧视,清·双云集在《保赤推拿》写道:“术者儒之小道也,术者医之小道也。”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正骨八法”,对推拿治疗伤科疾病做了系统总结。

这个时期,小儿推拿形成了独特体系,如明·陈氏著《小儿按摩经》,亦称《按摩经》,为我国现存第一部推拿学专著,被收录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一书中。还有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周于藩《小儿推拿秘诀》、清·熊应雄《小儿推拿广义》、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等不少小儿推拿著作问世。

6.危机阶段(民国时期)
这个时期,曾一度提出“废止旧医”,中医遭到严重的摧残,推拿则更是奄奄一息。但是,推拿以它的独特疗效,广泛地活跃在民间,涌现了大批地区性的民间推拿流派。近代影响较大的一些学术流派,如朱春霆的一指禅推拿、丁季峰的法推拿、杜自明的正骨推拿、邓怀贤的点穴推拿、马万龙的内功推拿等。

7.全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发展中医事业,推拿疗法也随之获得了新生,推拿医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推拿临床、教学及科研得到了全面发展。1956年我国第一所推拿学校在上海成立,即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医士学校。1958年创立了第一所推拿门诊部。1979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针灸推拿系、开办推拿专业班,随之在北京、浙江、天津、南京、福建等各地相继成立了针灸推拿学院,筹建全国推拿研究中心。近二十年来,国家还先后组织力量,多次对《推拿学》教材编写和修订,培养了大批各级推拿专业人才。

如今,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疾病谱的转变,人们治疗及预防疾病越来越倾向于自然疗法及非药物疗法,推拿正以其独特的疗效及治未病的优势,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并越来越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重视,许多国家都派人来我国学习和邀请我国派遣推拿人员去工作与讲学。可以预言,古老而又神奇的推拿疗法,将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它必将为人类的医疗和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推拿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