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语丝0729】春晴豪兴须吟诗


 【山语丝0729】春晴豪兴须吟诗

 
中条山客
 
明媚春光好,向阳草木青。雀跃花纷落,鱼游新荷动。这份自然的灵动,不知引多少英
 
豪为之竟折腰!宋人秦观的《行香子》,用简单、质朴、自然的语句,为我们吟唱了一
 
曲绝美的春之歌:“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
 
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有更多的人们喜欢以《春晴》为共同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界为我们描绘了
 
春光美,抒发在那个绝美的情景里个人不同的境遇与精神状态。我在这里选辑了几首,
 
与同好共赏。
 
1、唐人王驾的《春晴》
 
唐人王驾先生是唐末山西永济人,他的《春晴》诗是一首七绝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
 
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雅趣。
 
【原诗】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
 
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
 
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一场苦
 
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
 
,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
 
,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采撷花蜜,不料扑了个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
 
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更显得冷落,
 
而人的心情更加怅惘郁闷!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惜春之情的作者,刹那间
 
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
 
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
 
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
 
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石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
 
神采,妙趣横生。
 
【今译】
 
春雨之前,还见到花间露出新蕊,雨后只见花叶,就连叶子底下也找不到一朵花,采花
 
的蜜蜂和蝴蝶,因为找不到花,纷纷飞过院墙,竟使人怀疑春天的景色多躲在邻家的园
 
子里。
 
2、唐人任翻的《春晴》
 
唐末诗人任藩,江南人,籍贯不详。出身贫寒,曾经步行到京师去考进士,结果落第而
 
归。于是浪迹江湖,游吟四方,弹琴自娱。
关于任藩还有一段佳话,说的是任藩放弃科举后游览浙江天台巾子峰,题寺壁云:“绝
 
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离开天台山百
 
余里后,仔细苦吟,感觉把“一”改成“半”,更为妥帖,于是急忙返回。回到寺壁前
 
一看,已经被人改了!而且正是自己想修改的地方!于是任藩先生感叹道“台州有真人
 
”。由于这首诗非常有名,因而再无人题诗,正所谓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这篇《宿巾
 
子山禅寺》一诗,由于描写细腻,动静得宜。不胫而走,脍炙人口。后人题诗云;“任
 
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
 
任翻的《春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任藩的代表作,描写了江南雨后天晴的春天景色
 
,眼界开阔,描写细腻,清新雅致,脍炙人口。
 
【原诗】
 
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门前
 
到溪路,今夜月分明。
 
楚国多指湘鄂地区,春天经常下雨,阴雨绵绵,诗人隐居在荆楚乡间,非常欣喜地看到
 
黄昏雨后天晴,心情非常爽朗。幽人指隐士,易经中有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有高人注解到:“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这里是诗人
 
自喻。诗人临水而坐,鸟儿隔着花木鸣叫,感觉非常惬意。“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
 
。”,黄昏时分,雨后天晴,举目远望,山野非常空旷,长江之水,奔腾不息,向大海
 
方向奔涌而去,连天一线,气势非凡。“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从门前到溪边的
 
道路,在光洁的月色照耀下,非常明亮。
 
3、宋人杨万里的《春晴》
 
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先生,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
 
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人品敦厚,深受时人敬重。宋光宗曾为其书房亲书“诚斋”
 
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他的《春晴》诗,全称应该是《春晴怀故园海棠二
 
首》,七律。
 
【原诗】
 
其一: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似青似
 
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其二: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过
 
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今译】
 
其一: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暖,正是家乡海棠开花时候;我在梦中回到吉水老家,看
 
到了海棠一朵一朵都开了,这繁花就像美丽的锦绣堆起来似的。此时虽大地回春,万物
 
欣欣向荣,但人却老了;每年过了社日,燕子才飞回来。春天像青又像白、不浓又不淡
 
的天色,正是初晴景象;就在这春空里,柳絮将飞又落下。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
 
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做的酒杯中来吧。
 
其二:这里竹边有台榭,水边有亭子,风景秀美,环境清幽,不需要随从,独自一人在
 
这里漫步就很好。春天初暖,柳叶吐芽,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映
 
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经过一番雨冲刷的园林,道路更洁净,显得更幽深;那刚飞出
 
窝的小鸟更显得欢快,鸟啼声此起彼伏,悦耳娱心。这里的风景固然美丽,可惜少了丰
 
满美丽的海棠花;那故乡的海棠花已经辜负了两个寒食没见到了。
 
4、宋人陆游的《春晴》
 
陆游先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创作有两首《春晴》,但都是品味春天的好诗。还有一
 
首《春晴泛舟》,大概创作于1208年前后。
 
一、雨断云归两作晴,夕阳鼓角动高城。客愁正得酒排去,草色直疑烟染成。莺为风和
 
初命友,鸥缘水长欲寻盟。不须苦问春深浅,陌上吹萧已卖饧。
 
二、柳未吹绵笋未抽,春郊风日正清柔。疏疏帘影供高卧,袅袅舆竿嬾出游。无客共谋
 
良夜醉,有花空动故年愁。云生秖恐还成雨,自向园头听鹁鸠。
 
《春晴泛舟》: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春晴泛舟今译】
 
春天来了,万物一新,我在湖上泛舟,感慨自己年纪大了,小娃娃们可别笑话我是陈久
 
之人。春雷萌动,风雨飘摇,惊蛰已经到来,宇宙就像天地初开的时候,别有一番新的
 
气象。波光粼粼的江水上淹没了黑色的礁石,嫩黄柔软的柳丝摇摆,色淡如黄尘。我想
 
上岸去亭子,却回身划起了船桨,笑着想不好好享受真是有愧这番美景。
 
5、明朝王守仁的《春晴》
 
王守仁先生在明朝是个大闻人,世称阳明先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思想家、文学家。
 
明武宗正德年间遭谪贬。他的是《春晴》一首描写景物的七言律诗,诗中记叙了初春风
 
和日丽的景色,诗人抓住和风、残雪、冉冉飘动的蛛丝、静谧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
 
等景物极力烘托出初春的温馨,但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赏春,而是通过对春日风光的咏
 
赞,排遣被贬谪后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表面写景,实为表现诗人复杂的心情,在诗的最
 
后,诗人从内心发出“客衣尘土终须换”的感叹,便是希望尽快的结束贬谪生活的心声
 
 
【原诗】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游丝冉冉花枝静①,青壁迢迢白鸟过②。忽向山中
 
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③。
 
【注释】
 
①游丝:漂浮在空中的蛛丝。冉冉:柔软下垂的样子。如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
 
落叶何翩翩。”②青壁:此处指雪后光滑的石板路。旧时驿道多为石板辅成。迢迢:形容
 
遥远。③芰荷(jì hé):芰,菱。荷,荷花。
 
【今译】
 
林下春光明媚风儿渐渐平和,高山上的残雪已经不多。垂吊在空中的蛛丝冉冉飘动花枝
 
静谧,远远的看见白鸟从石板路上面飞过。忽而在山中怀念起旧时的朋友,多少回梦到
 
洞口雾气缭绕的藤萝。衣服沾满尘土最终要换下呵,好到湖边采荷花与菱角。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记叙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诗人抓住和风、残雪、冉冉
 
飘动的蛛丝、静谧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等景物极力烘托出初春的温馨,但诗人的本
 
意并不在于赏春,而是通过对春日风光的咏赞,排遣被贬谪后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表面
 
写景,实为表现诗人复杂的心情,在诗的最后,诗人从内心发出"客衣尘土终须换"的感
 
叹,便是希望尽快的结束贬谪生活的心声。
 
2020年7月29日星期三,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