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元素》:电商运营中,SKU数对店铺影响几何?选品策略和经营策略是什么?


 运营与店铺的SKU。运营们的痛在于,为什么采购成本总是那么高?为什么采购回来的产品品类总是那么少?当然,还有一些现象是,为什么美工总是理解不了他的心思,为什么上面的Boss总是不支持他的运营思路?总之,运营们总有一堆为什么?但是,我们反过来看,如果是一个正常的有着同理心的运营,他可能就不这么看了。当一个人看别人的毛病越来越多,那绝对不是别人病了,要清楚的意识到,是自己病了,至少我这么看。

通常而言,我们在店铺的SKU数量上,基本要求是在25款以内,这事我在局部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为什么25款,因为这个数据关系到产品的功能分配。而且,在提到功能分配的时候,往往会非常清晰的划分所谓的:流量款、日销款、利润款和活动款等4大类型,但是,请注意但是,这是一个非常普通又很常规的打法,作为运营还可以再想的多一些,公司经营求的是什么,一个是规模,一个是利润,只要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你完全就拥有了操作的空间。

我举两个例子:a、做加法——天猫里面那些卖书的店铺,经营的非常好的书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并不销售畅销书,过期的书刊杂志可能是最多的。这样的店铺在商品定价上非常便宜,但是你发现没,它根本不包邮,必须买多少元才进行包邮,作为一个读书的人,顾客也乐意店铺里面逛,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时候,顾客的需求是,要有尽可能多书籍供顾客挑选,事实上,这家店铺也做到了,结果从运营的角度来看,一来促进了单品的销量,二来还提升了客单价。事实上,这样的书店并不会亏本,还有非常丰厚的利润,这是第一个例子;b、做减法,做爆款——那些全店甚至只有不到10个产品的店铺,非常单一,就只卖很少的产品,而且是同一类产品,但店铺里面也是个个爆款的状态,也赚得盘满钵满。

从经营的角度而言,这既是选品策略还是经营策略。走了两个极端,一个非常多,琳琅满目的产品,一个非常少,甚至连挑选的余地都没有,就是这样的店铺都能比那种按照传统操作的店铺盈利能力更强。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满心佩服人家。

我不是说你做的不对,只是有时候我们想得太少,能动发挥的太少,我们总是想着靠别人,靠着美工靠着公司靠着采购部门,从来没有想过靠着自己。就像我在本篇的第一段中所言,如果你有能动性,有学习力和领悟力还有执行力,你完全做的比你现在更好,本质而言这是一种心态,一种尽力的工作态度。还是那句话,没有白走的路,只有不用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