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警告:全球可能有将近2500万人丢掉饭碗!


 “今年的目标是活下去,争取不被裁员。”

受新冠黑天鹅效应事件影响,全球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对于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不同行业企业被迫打乱原先发展计划,缩编、减薪、裁员甚至停产成为很多企业谋生存的无奈之举。

1、房产业花式裁员:调岗、缩编与减薪

从3月初开始,在行业前30强的房企中,有不少都传出了减员、降薪的消息。

受今年新冠肺炎影响,各家地产公司因成交减少、回款拉长带来的现金流紧张的压力下,缩减成本纷纷向“人员费用”下刀。

其中既有区域整合引发的人事换防,也有借转岗名义进行间接裁员,还有因控制人力成本要求员工主动离职。

在某房企业工作的一位90后A告诉我们,今早他的同事刚被约谈,下午就收拾走人。

虽然A幸运地躲开被裁风波,但工作时长也明显多了,一天到晚要不断地加班、开会。

在这段时间,同是房企员工的B也感到压力爆棚。

前两个星期在区域公司的会议上,B被通知降薪。

“3月的绩效工资被扣了不少,相当被打了6折,而且还要将1~2月工资的差值退回来。”

除了以上缩编、减薪等花式裁员,还有企业要求部分员工被调到集团成立的新子公司。

“如果不去,原岗位工资会被降9级,每月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

 

对于企业裁员的举措,小编理解实为无奈之举。

毕竟在艰难时刻,谁都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企业不怕裁员,但最怕的是裁走有能力的,留下混日子的。

如何判断员工是否有能力?

除了业绩,他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相悖?是否有胜任潜力?如果转岗,意愿是否匹配?等也是考核能力的重要标准。

通过传统的KPI考核或领导评价,企业难以获得更深一层的了解。

所以有企业不惜花钱运用科学的人才测评工,像运用360测评、人才盘点工具等为企业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其实只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

遇到困难企业可以进行裁员选择。但对于个人而言,却没有多余的选择了。

可能辞职的想法在脑海中已经盘旋过成千上万次。

但房贷、车贷、孩子贷等各种大山,却压制了我们的骨气。

到口的那句“老子不干了!”被咽回去无数次,更别说能够轻松地应对裁员风波了。

特别是艰难时刻,企业招聘需求减少,找工作更加困难。

你有选择企业的资本?还是被人选择?

做好职业规划,咨询规划咨询师或者通过专业职业规划,了解自己的职业优势,往感兴趣且有天赋的方向钻研。提前制定人生的planB,多读些专业书籍,才是充实资本的不二王道。

专业的职业规划测评一般包含兴趣和性格两大维度,相较于仅有单个维度(仅有兴趣或性格)的,能够更加全面精准地挖掘出受测者的职业优势,职业推荐也更贴合自身情况。

 

2、餐饮业营收惨重,海底捞报复性涨价

继恢复堂食后,部分网友发现海底捞悄悄涨价了。

一位北京食客在微博晒出菜单:

“人均220+,血旺半份从16涨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小酥肉50块钱一盘,过分了啊。”

 

(源于网络)

对比上面另一个网友晒出的7月菜单,证实海底捞确实涨了不少。炸酥肉由28元升到44元,涨幅超过30%。

还有网友吐槽,涨价的同时菜量还减少了,半份鹌鹑蛋21,12个,下面垫的都是白菜。

报复性消费还没来,报复性涨价就先到了。

不止海底捞,身为明星企业的西贝也存在涨价了。

报复性涨价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疫情以来餐饮业营收不太好。

中国烹饪协会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今年春节期间93%的餐饮企业选择关闭门店,损失惨重。相比去年春节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九成以上。

对于餐饮业涨价的行为,暂且不评论其对错。

但在艰难时刻,涨价确实是降低好感的举措,如何加大消费的吸引力度?也是这些餐厅经营到后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里提出挽回消费者的三个建议:

一、对于有研发能力的餐厅,可以在原有爆品的基础上推出一些升级新品;

二、涨价的同时打折并行;

三、不要所有菜单都涨价,可以对于部分爆款选择性涨价。

3、部分企业采取停产

如今国内的疫情控制住了,但海外却越趋严重。

部分海外企业进入紧急状态,采取停产措施。

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5日宣布,鉴于新冠疫情严重,将无限期延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停产期限,同时停发大约3万名生产部门员工的薪水。

为抗击法国当前严峻的疫情情况,香奈儿已暂时关闭了旗下位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部分门店,投入生产口罩、消毒液和防护服的防疫品的生产。

除此,爱马仕、劳力士、百达翡丽也暂时关闭法国和瑞士工厂;

LVMH集团旗下的迪奥、纪梵希的美妆香水生产线临时改为洗手液生产线。

 

(源于网络)

毫无疑问,今年上半年将是奢侈行业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上半年。

4、更多行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供应链层层递进,更多行业受到影响。

国外疫情迅猛爆发,今年无论国内外企业,注定是艰难的一年。

华人旅行社的老板自从2月以来,没有接待过一个旅游团。

刚睡了5个小时的他起床后,查看是否有新的订单。

但打开手机阅读留言和语音信箱,依旧是客户的退团消息。

“我强迫自己更早起床,因为我如果不让自己每天疲惫到睡着,就只能借助安眠药。”

他说,“我仿佛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除了旅游业,外贸人站出来,“今年还有比外贸行业更忧心的行业吗?”

 

(源于网络)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在全球制造业出口占据霸主地位的东莞,在疫情影响中首当其冲。

一些外贸工厂,一夜之间说没就没了。

《阿甘正传》里阿甘他老妈对阿甘说的话: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吃到的是什么味道。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每个人都深受荼毒。

企业降薪、裁员甚至倒闭,国际劳工组织警告,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全球可能有将近2500万人丢掉饭碗。

但可以知道的是,

鸡蛋从外打开是食物,从内打开却是生命。

对于祈祷疫情赶快过去,企业或个人积极自救,思考如何转型才是当务之急。

(部分素材收集于网络)

扩展阅读:《企业经营状况与招聘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