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伦:这个雨水节


 《这个雨水节》

 

“至高无上的读心师啊,如果
勘破不了世间善恶,那就请隐入云层
人间需要干净的雨,荡涤阴险邪恶的宵小!”
我看见祈祷者严峻的脸
看见,披荆斩棘者默默前行的脊梁
因此忽略风,我不评价
企图用慷慨激昂为真理鸣锣开道是否愚蠢

我承认自己不是圣者和勇士
我能做到的,是在这样一个节日
交出内心的棱镜和警句
保留善良和沉默。也保留倾听的权力
河滩那一排新柳如春天的唱诗班
“一场好雨,手持人间的请柬如期而至……”

我和身边的浏阳河交换彼此秘密
敞开了心扉……

                2020.02.19.长沙

 

前几天,国防科大刘起伦老师这首诗由于处在我朋友圈更新的第一条,差点就错过了。由于突袭的疫情,本年度春节以来的近一个月,除去一线的各行各样的“英雄”们,全国人民绝大多数都在家里关禁闭,当然也包括作家、诗人,所以朋友圈大多被闭门造作所刷屏(不排除有很多亲临一线参访的叙事诗),我更倾向诗人们去捐款(当今诗人的数量绝对不亚于人民解放军,所以说,这笔捐款数额绝对是海量的)。难得还有诗人在如此多事之春,能够冷静而客观地去写“载道”诗。

鉴于诗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猜想他已经忍了很久,既然不能直白,那就以诗歌来表态和发个声吧。这是个容易被道德绑架的时刻,记得篮球巨星科比走的那天早上(以北京时间计),我转发了这条新闻,朋友圈底下就被人质问了几条;当然也有向我约抗疫诗歌的(在此强调我既不是诗人,也不是作家,我读的书和思考全在社科类,一年难得兴起和一些诗人的诗歌)。可想而知,在诗坛早已很有名气的起伦老师,猜想一天肯定很多人约稿吧。回绝,自己肯定也会被各种情绪困扰。这些天,国内的舆论和意识形态早已乱成一锅粥了,什么样的视角、观点以及什么样的人都浮出水面。正可谓大灾大难、大是大非面前,既有大善之人,也有大恶之人;既有大是之人,也有大非之人。但我确信,上行的中国社会,前者一定比后者要多的多。

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早已不是上个世纪亨廷顿盛名的60-70年代。自媒体井喷式飙升的时下,尤其是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国人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载体,如blogBBS、论坛、QQ、微博等,尤其是移动掌上载体微信,或直接、或间接参与到中国的政治生活,当然你得会打字。也就是说,过去亨廷顿时代就已然很是重视的一对一传播的媒体参与政治生活,现在已经是一对多式的传播,这个“多”可以无限去放大。加上这一个月中国人几乎全宅在家里无所事事,那些有关热点(当然有正面负面的)的文字几乎很多几个小时就可以攀升至10W plus的阅读量。自媒体无限发展既有利,也有弊。它可以极大地动员老百姓间接参与到各种社会和政治生活,通过舆论和监督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公共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坏处就是,如果政府引导不好、不畅,尤其是被不法分子和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的话,其危害无穷,再加上制度供给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各种媒体的诉求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值。

其实亨廷顿在研究《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时忽视一个最重要的变量,即人(包括人的觉悟、道德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大大提高了,精神生活我以为却是倒退了。粮食有了剩余、酒足饭饱之后,更多的闲空时间没有很好地去读书和思考,社会却变得越来越焦虑和浮躁,大家都静不下来了,也停不下来;缺乏“自知之明”和“自我判断”的人多了,尤其是这些天突然冒出很多自以为全能的“社会评论家”。我以为“一个没有物质基础的精神世界是持久不了的;一个没有精神生活的物质世界是焦虑、浮躁的和不可持续的”(前者可以参考78年前的中国社会,后者可以借鉴时下的中国),市场配置资源再有效率,于人的欲壑难填,永远无法满足。

马克思说,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现实中的我们常常只记得物质的决定性,往往忽视了意识的反作用,黑格尔思想体系也有其借鉴之处,只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它是相对的“思辨”(黑格尔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吸收来源之一)。时下的中国,各行各业、社会的方方面面被过度的市场化和货币化(尤其是直接关系民生的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可以考虑社会力量适量进入),社会力量式微,尤其是组成社会力量的人的素养不高,自我判断力方面尤甚。经过这一次疫情,令人气愤不已的是,在大灾大难、大是大非面前,居然还有人敌我不分站错立场,人类社会远远没有发展到你个人主观性的一厢情愿的“地球主义”、“世界政府”大情怀阶段;有人造谣传谣,唯恐天下不乱;还有人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自私自利行为发挥到极致,大发国难财。

关于后者,前天晚上起伦老师忍无可忍,终于发了一条朋友圈,极大鄙视之。其实我在15号晚上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当时和远人老师微信聊天:我私下发现了一个诗歌网站的小“秘密”了,真是极大鄙视A。这个网站在后台刷流量,给诗人找“存在感”,和给自己谋商利,很是隐蔽。我也知道好多国字号的网站及其公众号都被商业化。第二天,我又发现一个小“秘密”,因为前几天我转了一条湖北省委主要领导换人的新闻,才500多阅读量,流量费就有8元多。细算一下,5000流量平均就80多元,而且我号其他三个流量功能没有开,这还不包括赞赏费(比赞赏方便多了,赞赏你还得自己编撰、罗织文字呢)。OMD,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故意造谣、传谣,攻击ZF、体制和制度,善于引导流量(舆论)以致“富”。“激励”在此,第二天,可能国家相关部门介入了,关闭了流量主,不过仍然以为国家有点意识过晚(当正月十五,当湖南等湖北以外疫情好转,即治愈大于确诊后,我才安心下来)。

昨晚,我和深圳作家徐东老师聊天说:这两年我在办公室读书时,脑海经常晃出一个小纠结,读一本经典社科可能需要一个月,而如果把时间花在市场上,至少可以多收入万把块,然而信仰和初心最终让我坐住了。人生有所得就有所失,就如这两年没有去打理什么公众号,真的是一心一意读书和思考,把自己读到最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