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让企业文化起来


  

 

 

不忘初心 以人为本

新时代让企业文化起来

 

山西省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  任志侬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消失,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社会的繁荣、民族的振兴,都离不开文化的兴盛。文化兴,则企业兴,国运兴;文化强,则企业强,国家强,民族强。文化的繁衍、传承和创新,不断驱动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持续发展。

    文化的本质在以文化人。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进而造就和提高了人的素质,促进了人和社会发展,承载了庄严的人类使命。新时代,要让企业文化起来,就必须确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初心,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广大职工与企业相关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凝聚企业的智慧力量,不断创新和推进企业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初心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最早见于《管子·霸言》篇“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因为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本搞乱了国家就会危亡衰败。管仲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在古代文献中,“人”“民”二字经常互用,意为平民百姓,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司马光《资治通鉴周记》)”和孟子所言“民为贵、君为轻”语义相近,都在强调人是管理的主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王制》)”,唯“得人心者得天下(《孟子·离娄上》)”。

古代君主尚且如此重视人民的作用,共产党人更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当作是历史的主人,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基于此,中国共产党首先以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为己任,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辉煌胜利。在推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党的新一代领导人更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全党工作的检验尺度,强调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一个历史的、政治的范畴,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思想的本质体现。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也是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目标的。新时代,坚持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宣言,更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素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所在。以人为本,不仅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而且体现了历史观与价值观、治国理念与治党方略的高度统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和根本价值。

管理作为一种组织行为,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活动。管理起源于人类劳动。人类劳动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交联的过程就会产生组织协调等管理问题。在人类活动中,小到家庭班组,大至国家政党,任何组织与组织开展的活动都离不开管理。

管理以文化为基础,根植于一种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并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断发展。十八世纪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传统的小手工业被大机器的工业生产所取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也随之诞生了社会分工理论。十九世纪中叶,以石油、电力等能源化工技术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从而诞生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和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等管理科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信息科技、生命科学、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管理不断打破了原有的权力界面和组织结构,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理念等智力要素逐渐成为了现代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注重人的价值、需要的近代管理理论也就应运而生。

纵观管理科学的发展,从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提出,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管理科学历经200多年的发展历程,理论日渐成熟,体系日臻完善,管理的实质也从物的管理转向了人的管理。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的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点,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已成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

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经济细胞、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执行者和完善生产关系的主要体现者。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不只是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和企业职工养家糊口、解决温饱的地方,而且还是职工体现自我价值、寻求精神寄托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机构”与人性组织。在企业里,职工不仅是进行生产的“工具人”和追求利益的“经济人”,而且还是具有多种需求与能力、追求自我实现与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在企业人、财、物等各项资源要素中,人是最活跃且最具能动作用的决定性要素。离开了人,企业的一切工作将无法进行,所有的管理也无从谈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赚钱盈利天经地义,但不是终极目标和价值所在。因为钱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只能用来交换、流通和扩大再生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意义,在于不断提供更多更好更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所以,企业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人为本,就必须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的赢利性与承担社会责任这一价值的合理性统一起来,把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和重要地位不断凸现出来,让具有能动性的人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体现价值、成就自我,得到全面发展。

综上所说,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企业所做的一切都应围绕人的需求和发展进行。企业以人为本,不仅回答了为谁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的问题,而且回答了依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这与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统一的,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一致的,而且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相同的。所以,管理必须确立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个初心,把不断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总纲,一切为了人、依靠人、培养人和成就人,充分发挥和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作用与地位,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牢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依靠政治、经济、军事的硬实力,而且更需要建设以人为本富有强大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它的产生发展与人类的进化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文化,在精神上引导和启迪人,在制度上制约和保护人,在物质上满足和愉悦人,就像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渗透并潜移默化地改善着人类的生活。很多时候,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存在,会让人的思想更丰富、内涵更充实、选择更高级、做事更自主、力量更强大,让生活更有趣味,生命更有意义,人生更有价值。所以,文化的本质与内涵,就是以人为本的文明教化。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也就是一部人本文化的发展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熔铸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涵养,并激励着我们充满自信,不断走向繁荣昌盛。这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的沃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素质,滋养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道德需求,而且能够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事关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和兴国之路,将成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最高发展目标,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所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新时代文明和文化的复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也就不会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牢记复兴使命,就是要让民族振兴发展,让祖国繁荣强大,让人民群众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民族自尊和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和使命感,与国家同命运,与民族共发展,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民族复兴、国家使命的责任担当结合起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文化,是与企业发展相伴而生客观存在的一种风气、习惯、传统,以及企业相对独立的经营意识、宗旨信仰与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企业的共有价值观,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日趋稳定的鲜明个性、独特风格与

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

企业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它用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运行规律,把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视为发展的生命线,使管理从生产、技术和经济的层面上升到了文化层面,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显现了出来。企业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心理、生理和历史与现实的作用,使人团聚在一起,并使人的工作生活充满意义和目的。

企业文化研究的是整个企业的使命、宗旨、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回答了“我们是谁?”(企业的属性定位与身份识别)“我们的信念是什么?”(企业的愿景、目标与发展方向)“我们应该做什么?”(企业的使命、宗旨与发展目标)“我们应该如何做?”(企业的精神、理念与价值观)等问题,其实质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价值认同与追求精神自主的过程,具有激励约束、组织协调、辐射传播、动员引导、凝心聚力等功能和作用,就像游戏规则一样,对企业、企业职工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规范企业的行为,改善经营管理,增长经营业绩,凝聚企业力量,引领企业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更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主要依靠力量。在新时代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工人阶级整体素质、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必要保障,更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撑。

由此可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要通过建立明确的企业哲学与价值体系,实现企业目标与职工目标的有效结合,使职工由靠制度规范的“他律管理”,变为价值体现的“自主管理”,进而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职工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进而自动自发工作,爱岗敬业奉献,有效凝聚企业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全面发展

企业之道在管理,管理之道即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科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新时期企业党建、政治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创新、融入管理的有效途径,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面向未来,唯有信仰,才会有事业;唯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新时代,唯有不忘初心,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凝聚企业智慧,激发创新活力,创造更多更好更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围绕为了人、依靠人、培养人、成就人搞好企业经营

新的历史时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重点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还想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来竞争发展,靠传统的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来创造更多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管理的重点已从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唯有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理解职工、重视职工、培养职工、成就职工,尊重职工的人格、权利和主人翁地位,把管理从“成本控制”型的资源管理转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来,用文化的微妙影响,把职工凝聚起来,并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充满意义。这已成为新时代实现人力、知识、技术、信息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统一的“人本管理”发展趋向。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一要充分重视人,树立“企业即人”的思想。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国家的主人,更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经营者应把人的因素放在管理首位,把职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安排在最能发挥作用、工作最富活力的地方,使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享有主人翁地位,不断增强其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形成“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同心协力、共享共建的经营氛围。二要正确看待人,树立“企业为人”的思想“企业的价值,就在于促进社会的繁荣,使社会和全体人民脱贫致富(松下语)。”企业经营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所以,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就需要确立企业的使命宗旨与发展愿景,明确企业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通过愿景导航、使命感召、价值引领、机制激励,让员工在富有归属使命和责任担当的同时,也感到创造价值的幸福和快乐。三要有效激励人,树立“企业靠人”的思想“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企业经营的主体是职工,管理也必须依靠职工。要把职工的敬业精神内化为在岗奉献的具体行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凝聚他们的智慧力量,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创造精神和主人翁积极性,依靠职工全员经营企业,尽职效力奉献,确保企业目标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四要全面发展人,树立“企业成人”的思想。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的企业家精神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加强职工培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有效开发企业人力资源,不断完善企业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考核等管理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搭建一个施展才艺、谋求发展的管理平台,着力造就一批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精通专业技术、富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着力提高企业和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与科学发展水平。

(二)坚持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是属性和结构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在化解矛盾、和谐关系、提升素质、改进管理等方面,目标一致,内容互补,彼此渗透,相互影响,有着异曲同工之功效。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由党的奋斗目标决定的。而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与企业党建工作的原则、动机、目标、对象、手段方法以及作用功能相近,有时是完全一致的。将企业党建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不会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能够引领和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再者,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在内容上互融互通、相辅相成,方法上借鉴互补、相得益彰,都是企业明确目标、统一思想的重要手段。唯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思想工作凝心聚力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新时代让企业文化起来,首先要加强党建工作,坚持党对企业政治、组织、思想的领导,深入开展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员创先争优等活动,把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目标、新机制和新做法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队伍为骨干、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为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大格局,有效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核心价值观占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增强企业文化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其次,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依靠职工,培养职工,发展职工,着力培育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教育活动,建立价值多元的企业激励机制与管理制度,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创新理念和科学发展理念,着眼全球发展,推进素质教育,鼓励职工发扬“工匠精神”,走专业化成才、事业化发展的道路,为职工营造一个共创财富、共谋发展、共享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努力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全面发展。再次,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战略规划、生产经营、后勤保障、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集团公司、区域(板块)公司、分子公司、车间、班组等不同层面工作贯通起来,渗透在制度里,落实在方案上,体现在绩效中,紧密联系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目标。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完善考核考评机制,把企业文化纳入企业经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着力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努力把企业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战略优势和竞争发展优势。

(三)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智慧和精神营养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不仅积淀了民族发展的全部智慧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走向未来与可持续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树有根则坚固茂盛,水有源而长流不息。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蕴含着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与管理智慧。这是我们安生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沃土,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柱。

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哲学的分支,虽然花开日本、果结美国、理论形成于西方,但我认为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其核心是以信仰为根、道德为尊的人本儒商文化,萌芽于春秋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在我国近代的民族工业中茁壮成长,并颇有建树。在文化自信和引领时代发展的当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命脉和伟大复兴的独特战略资源,更是企业文化的根和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家尊重生命、崇尚自然、无为而治、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儒家以义制利、诚信为上、君子务本、自强不息的价值观,以和为贵、协调群体、修己安人、进德修业的和谐观,克己复礼、反求诸己、厚德载物、持盈保泰的自律观,仁者爱人、谦和好礼、敬事而信、忠孝节义的道德观;佛家慈悲为怀、内省谦让、物我两忘、舍己利人的立身情操,兵家以退为进、以进制动、贵柔守雌的经营战术,以及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庸泰和的生活理念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和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精忠报国、崇德向善等人文思想。自古以来,这些文化理念、思想智慧和精气神韵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增添了民族自信,已成为国家和民族持久涵养的文化软实力,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鉴古知今传大道,修齐治平兴中华。21世纪,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复兴阶段,企业文化中国化将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加快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只有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当代企业文化,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建设新时代企业文化,必须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激发生命活力,认真汲取其思想精华、道德精髓、人文精神与管理智慧,古为今用,转化创新,继往圣绝学,开中华未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新时代企业文化中植“根”铸“魂”,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与时俱进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着力建设植根民族土壤、面向全球发展、富有中国精神、彰显企业特色、人本和谐、充满活力、富于效率、勇于创新的新时代企业文化,让我们的企业都像华为海尔一样文化起来、自信起来、发展强大起来,以此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凝聚全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