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综合媒体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020年1月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早在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要求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
成渝地区如何唱好“双城记” 六个关键词告诉你
关键词1
城镇空间格局优化
从“经济区”到“城市群”,再到“双城经济圈”,城市间的融合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镇空间格局的变化上。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介绍,近年来成渝相向发展态势初显。重庆主城向西拓展,布局建设科学城和重庆高新区,成都跨过龙泉山,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和天府新区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形成相向发展之势。
同时,南充、绵阳、泸州、万州、涪陵、永川等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快速发展,承接和传递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
关键词2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路通了、水道通了、电也互通了……随着川渝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不断健全,成渝各地也拉近了距离。
成渝高铁开通了,正在加速推进成渝高铁快线、渝昆高铁、渝西高铁、兰渝高铁、成南达万高铁等项目;
渝蓉高速、达州—开州高速、渝广(安)高速等通车了,荣昌至泸州高速公路预计年底建成通车;
经达州至万州港长江货运出海新通道通了,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正在加快建设;
推进新增“川电入渝”,打造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格局;
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在全国率先取消手机漫游费、降低长途话费。
△俯瞰成都高新区一角。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关键词3
产业分工合作
既然是双城协同发展,就要实现1+1>2的效果。近年来,成渝地区立足各地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分工协作,产业集群发展明显。
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共建西部技术转移联盟、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重庆分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交易;
电子科技大学在重庆西永微电园设立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在内江设立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中心。
在引导产业协作共兴方面,支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合作模式,推进川渝城市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入合作、协同发展;
还建立了旅游合作工作机制,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庆与广安市共同推出红色旅游产品,四面山景区加强与泸州市互促互动,打造川渝黔旅游“金三角”。
在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方面,渝广合作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初具规模,已入驻企业465家;
“重庆空港工业园区配套产业园”在邻水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挂牌,引进企业84家,建成投产35家。
关键词4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成渝地区共处长江上游,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十分重要。
近年来,两地召开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建立跨区域环评会商和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函商机制,加强跨省市自然保护区管理。
同时,联手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渝川黔山地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与集成示范研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主要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深化跨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川渝界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持续提升;共同建立嘉陵江流域环境保护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嘉陵江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
△重庆城市风貌。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关键词5
对内对外开放合作
围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渝地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开放通道“四向拓展”,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支撑的立体开放大通道正在形成;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4500多班;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进展顺利,重庆自贸试验区与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签订合作协议,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达成合作共识。
同时,近年来,成渝地区营商环境加速改善,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外贸易总额、利用外资水平均处于中西部前列。
关键词6
一体化体制机制
围绕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等关键环节,成渝地区探索建立城市群管理协同模式,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2018年6月,两省市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29个重大合作事项已经全部落实。
今年7月,两省市签署“2+16”合作协议,并建立了主要领导年度调度、常务副省(市)长半年对接、两地发展改革委每季度沟通、常设办公室动态解决问题的四级协调推进机制。
在毗邻地区合作上,成立了成渝轴线区(市)县经济协同发展联盟,务实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潼南、广安两个片区建设,深入推进万州与达州、潼南与遂宁等毗邻地区合作。
同时,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川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联网医院实现所有区市县全覆盖。组建西部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潼南区与广安市签订教育交流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