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冯叔,我们发现,在企业家这个大的群体里面,您的朋友很多,但是对立面很少。在与朋友们交往的过程中,您有什么秘诀吗?
冯仑:朋友多,我觉得这是个自然的结果。几乎所有人做事,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以事谋人。通过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现价值观比较接近,性格、兴趣比较合得来,愿意在一起共事,长期交往的人。
第二个阶段是以人谋事。到了以人谋事阶段,就不讨论事,只要哥们说一句,咱们就办。而在第一阶段,以事谋人的阶段,不管谁说的,咱得先看这个事能不能办。
我们经过几十年不断地以事谋人,以人谋事,循环往复,就变成了现在这样。沉淀下来的朋友,大部分都是价值观、行业、兴趣比较接近的。这样就保持了一个很好的朋友圈,这对我们自身的进步有特别大的帮助。
当然,这个沉淀的过程,或者说选择的过程,不是偶然的。我们认识的好多人,都是我主动去找,然后认识的。刚开始做生意时,我们想学习,找过好多人。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些人接待我们的方式不一样,他们最后的命运差距也特别大。认真对待我们的,都活得挺好;不屌我们、折腾我们的,企业都死了,还有一些人被枪毙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最后发现,当时我们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去学习,肯定不是坏人,面对这些好人,他们不认真接待,也不一定是好人。
比如,当时我们去拜访过一家公司。这个公司特别牛,老板的保镖按了电梯按钮,我们才能上去。上去以后,发现老板坐在那儿,腿跷在桌上,旁边的沙发上是几个坐着、横躺着抽烟的。到那儿仿佛是进到了一个寨子里。因为快到吃饭时间了,就让我们一起去吃饭,这个老板跟我们讲怎么吃喝、泡妞,然后还要带我们去夜总会。我们才知道还可以这样做生意,可以这样乱七八糟。这就是他们的接待方式,他没有想和我们认真讨论事,把我们当成了一起耍的。但是没过多久他就被抓起来了。
还有一个老板,我们当时想见他,他认为我们都是小孩,始终不见。我们连门都进不去。后来终于见到了。他的办公室面积很大,他坐在靠墙的大班台后,让我们几个小孩挤在一个小沙发上,离老远跟我们说话。
我们去找他,是想学好,讨论企业管理,但是他跟我们讲怎么折腾人,说做生意的「互害模式」。他拿打牌的「锄大地」举例子,「锄大地」就两件事:落井下石、以邻为壑。他教我们这个,意思是说我们还太嫩,没有经验,要好好打这个牌。结果他的员工把这套全学会了,后来他出事儿了,底下的人都举报他,落井下石。
也有很多认真对待我们的,比如王石。当时我们找到他那儿,他也不请我们吃饭,就聊天,喝的是白水,谈了一下午,他不停地告诉我们要学好,公司应该怎么做,应该如何杜绝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他跟我们说要正视合作当中的利益基础,「你们光有理想不行,一定要有共同的经济上的利益连接,否则将来会吵架」。
我和功权觉得王石说的确实都挺有道理,但是有点不服气。我们觉得我们几个在一起都是为了理想,不可能吵架。就像新婚的夫妇都不认为自己会离婚,实际上有的很快就会变成前妻、前夫,都有会变的那一天。王石知道会变,所以他告诉我们后边会经历什么。
跟王石谈了以后,大概有三四年,我们没有联系。结果我们真的遇到了一点困难,合伙人之间吵架、闹别扭、要分家。我想起王石说的话,就打电话约他。他乐了,说,「看,我果然说中了吧?那我过来。」我们俩聊了一下午,从那以后我就经常请教他。
所以说,长期的朋友,都是互相选择的结果。
至于说没有敌人,我觉得关键是两件事。第一,我们不争,我们特别信奉老子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换句话说,你争的事儿我都不争,朋友之间做生意,你多赚点就多赚点。当然,不争不是送,也不是不赚钱。
举个例子。假如你为了一个十块钱的事,跟人讨论来讨论去,折腾了一个月,然后确实多挣了 10%,可是对方就会特别烦你,觉得你这个人特别难缠,以后他不一定和你打交道。但是你说,八块五就可以,一分钟就成交了,他觉得占你一点小便宜,另外觉得你这个人特别好谈生意。他觉得占便宜以后,以后一旦有机会,第一时间就找你,于是你一个月和他做了四次这种生意,因为交易的频次提高了,你还是多赚了。
所以不争,学会让,不等于少赚。同时,我们先算是非后算得失,不跟那些坏事搅合。有些人不算是非只是算得失,很容易陷到一些案子里,然后你害我我害你,敌人就多。我们不争,并且先算是非后算得失,自然就没有这些事情。
此外,我们的价值观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从 2002 年开始接触公益,2004 年开始创办第一个公益基金会,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参与创办了将近 20 个公益基金会。很多朋友是在做公益时认识的,大家因为公益连接在一起,当然就没有发生矛盾的可能。
问:冯叔讲的这些,让我想到一句谚语说,「成熟的麦子会低头」。您觉得是这样的吗?
冯仑:做人,往往是先认识自己,然后才能和别人相处。很多人因为没认清自己,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就在言语中起冲突。
所谓「认识自己」,比如说在房地产领域,在民营企业中,我们总是觉得我们有很多地方要向别人学习,而且我们意识到,我们不是天生会做企业的,以前我们也不是专门做企业的,所有的创业者在创业以前都没有做过企业,我们这样认识自己,所以我们不断地反省。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一个姿势,叫「弯腰的姿势」。我们常讲,一个人站起来别人不舒服,不站起来自己不舒服,所以我们要能够弯着腰,保持蹲着的状态,而不是梗着脖子眼睛朝上。用「弯腰的姿势」跟人沟通,就可以学习更多,吸收更多。因为谦虚,姿态低,别人什么都愿意教,那咱们又多学一点本事。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做生意的就很自信,老跟别人争论,别人还没有说完呢,他就叨叨叨,把别人的嘴堵上了,然后别人只好吹捧他。这样的话,不仅在交流当中出现障碍,也堵塞了学习的路径。
总之,我们需要学习和调整的地方特别多。一些行业,比如互联网,每天都在变。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能够活下来的,都是不断学习,在环境当中不断地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