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化妆品界的八大新规


 细看中国化妆品界的八大新规

中国化妆品界逐渐规范,法规的界限也越来越清晰。细看中国化妆品界8大法规,帮亲们普及一下与自己休戚相关的法规知识,到底咱们做化妆品、卖化妆品时不要跨越哪些雷池呢?这些法规对整个中国化妆品行业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1、美白化妆产品法规

  影响指数:★★★★★

  201312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和《美白化妆品管理要求》。新政策规定凡宣称有助于皮肤美白增白、用于减轻皮肤表皮色素沉着的化妆品,均纳入祛斑类化妆品,按照特殊用途化妆品管理,必须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证书后方可生产或进口。

  同时,已经取得备案凭证的美白产品,允许生产并销售至2015630日。2015630日后,所有宣称美白概念的产品,均须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许可批件后,方可生产销售。

  据小道消息称,美白产品严管的起因是日本的“杜鹃醇”事件,为了防患于未然,管理者收紧了美白产品的封口。同时,这也是对美白产品的一轮清洗,只有达到严格标准的品牌才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像宝洁、欧莱雅等国际品牌很早就获得了美白特证,而国内的高姿、欧诗漫等品牌也取得了相关产品的资质。

 

2、非特化妆品正在被严查

  影响指数:★★★★★

  别以为就只有像美白产品这样的特殊用途类化妆品被管得很严,非特殊用途类化妆品现在也需要备案了。根据国家食药监局在2014年发布的规定,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在上市销售前,必须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服务平台”对产品信息进行网上备案,否则不能销售。

  同时,法规还详细说明2014630日之前生产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2014630日之后(包括2014630日当日)生产的未经备案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一律不得上市销售。

  这里咱们要注意的是两个关键词,一个就是国产,另外一个是非特殊用途类化妆品。目前实施的化妆品细则中规定了9类特殊用途化妆品,分别是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和防晒,除此之外的化妆品都叫做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别以为这是闹着玩儿,去年广州就有相关单位对一批化妆品店进行了抽查,查的就是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是否有备案销售,并对8家店铺13个批次的化妆品进行了通报,据说抽查的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

 

3、和“医生”扯上关系的化妆品要当心

  影响指数:★★★★☆

  20164月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命名有关事宜的批复》。

  《批复》重点要求各化妆品企业自总局发文之日起,新申请备案产品一律不得使用“医生”等相关用语进行化妆品命名。对于已使用“医生”等相关用语已备案的化妆品,企业应在20161231日前完成相应整改,否则会被强制注销。

  这是不是意味着植物医生、米洛医生、李医生这样的品牌都要受到波及呢?目前植物医生解勇创始人谢勇透露“植物医生用在商标,归商标局管。该文对植物医生基本没有影响”,而李医生则表示只用去掉中文名中的“医生”二字就可以了。

  很明显,这是相关机构想要给化妆品和医疗用品之间划分出更明确的界限,连品牌名称都不能有丝毫的跨界行为。之前法规中就规定了化妆品中不能使用抗菌、抑菌、除菌、解毒、抗敏、祛疤、生发、毛发再生等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同时中国化妆品体系中也明确划分了药品和化妆品的界限,药妆这样模糊的概念不受法律承认。

 

4、防腐剂也能影响门店销售

  影响指数:★★★★☆

  这里插播一条国际消息,201645日,欧盟委员会化妆品组委会投票通过了关于禁止在驻留类化妆品中使用防腐剂异噻唑啉酮(MI,也有称MIT)的提案。

  从品牌方来看,以后从欧洲进口的化妆品中将不会再含有相关的防腐剂,否则就属于违规产品。从管理层来看,国家相关管理机构也会对此做出一定回应,届时,很多产品的配方将出现改变。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消费者对产品中的使用的防腐剂也将更为敏感,咱们化妆品店是不是也要开始做好相关准备了呢?

 

5、哪些“广告文字”会影响店里的产品?

  影响指数:★★★★☆

  “一周美白宛若新生”、“28天弹走皱纹”无非也就是广告词嘛,不会真的有消费者相信了吧……不管信不信,食药监局对这事儿也看得很重。2015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起草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已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意见。

  送审稿中规定,发布虚假化妆品广告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暂停销售该化妆品,并向社会公布,仍销售该化妆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化妆品,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那么什么样的广告语宣传才不算违规呢?官方表示想要做“28天见效”之类的宣传,品牌方必须拿出相关的效果检验证书以及文献来验明正身。其实,兰蔻小黑瓶曾经就在国外栽过类似的跟头,因为宣称基因修复而被当地政府罚了不少钱,咱们这儿2-5万的罚款已经是相当轻的了。

 

6、新规——进口店的福利

  影响指数:★★★☆☆

  近年来,进口化妆品已经悄悄爬上了很多化妆品店的柜台,然而很多消费者却比较倾向于在跨境电商平台购买舶来品,毕竟人家在价格上便宜很多。

  不过,跨境电商们近有点苦恼:20164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该文件。文件指出,将对消费者跨境购买的产品征税,化妆品自然难逃一劫。而征税的范围涵盖电商直接采购、个人直邮、电商从保税仓发货三种类型。

  征税意味着价格的明显上升,跨境电商的价格优势将被削弱,而那些做进口品的化妆品店自然也能获得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消费者买不到便宜的进口品,会不会更多地回归咱们的门店呢?

 

7、化妆品店卖牙膏会踩这些雷!

  影响指数:★★★☆☆

  卖牙膏的化妆品店就不是正经化妆品店了?

  谁说的?牙膏也是化妆品!

  201572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再次明确把牙膏等口腔护理用品纳入化妆品范畴进行监管。

 

8、化妆品税收改革

  影响指数:★★★☆☆

目前化妆品企业所有应缴税项目包括增值税,税率17%;其次为附加税费,包括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另外为按企业利润的25%缴纳企业所得税。

  按照“营改增”征税试点办法,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广告费用支出可以抵扣约6%的增值税税率,因此化妆品产业增值税税率平均约为11%。也就是说像上美、伽蓝、珀莱雅这样的广告大户每年都可以用广告支出抵充上千万的税费,不知道省下来的钱会不会化妆品店带来更多红利。

 

想了解更多关于进口到中国的化妆品上述的相关内容可以联系咨询,我们是专业进口化妆品申报备案代理,帮助您解决进口到中国的化妆品遇到的难题,会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冯工程师  联系电话 :010-84828041-801218501050916 

 

 个人QQ号码:3237591553 进口化妆品申报技术交流群:580403275 邮箱: 323759155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