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餐饮管理专家:找错合伙人比找错老婆还惨


 02.jpg

从好哥们儿/亲闺蜜,到明争暗斗、对簿公堂,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合伙开店!

钱没赚到,感情也没了,这是很多合伙人的下场。那么,合伙人到底怎么找?

 

唯亲 vs 唯贤

合伙人该怎么选?

 

1、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

 

王志丹2012年发起“很多人咖啡馆”,后来99个股东众筹60万。但是,2年后就倒闭了。

 

这个合伙团队最大的问题是价值观不同,有人想赚快钱,有人想做品牌,还有人只想每天下班有免费咖啡喝。出发点不同,遇到问题时提出的解决方法也相差甚远。时间久了,必然面临分道扬镳的结局。

 

2、核心技能可互补

 

一帮厨师能够研究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却不一定能够经营好一家餐饮企业。想要做好餐饮,产品研发人才要有,经营人才要有,营销能手也要有。

 

3、良好的人品

 

找合伙人要首先进行“政审”,有诈骗经历的、爱吹牛又极度好面子的、小肚鸡肠的、爱推卸责任的……凡此种种,均不能与之合伙。

 

有创业者甚至总结出十几种情况下的“绝不合作”法则,可见良好的人品在寻找合伙人中有多重要。

 

合伙绝不找的11种人

 

有诈骗经历的人

说话不靠谱的人

对父母不孝的人

参与帮派势力的人

经常挑战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的人

斤斤计较的人

喜欢抱怨的人

喜欢多嘴播弄是非的人

善于发现问题但从不主动解决问题的人

经常推诿、否认、善辩的人

有严重的极端政治倾向的人

 

4、段位相匹配

 

创业初期,找一个曾在麦肯这样大型餐企工作过的人一定合适吗?拌调子热干面创始人大侠表示,企业处在不同阶段就需要不同的人才。成熟企业的人才不一定能管好创业公司,大企业的制度未必适合小企业。

 

民主 vs 独裁

初创企业如何解决分歧

 

苏格拉底是被投票“投”死的。民主决策固然好,但是放在初创企业却不一定合适。完全的民主会导致低效,对创业型公司来说,低效即恶。

 

在王志丹看来,“很多人咖啡馆”的倒闭与一味追求“民主决策”不无关系。他记得有次开会,所有事宜已讨论妥当,最后却因为“店内装修是吧台座多一些还是卡座多一些”这样的小分歧,推翻了整个装修方案。

 

李建峰认为,创业公司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初创期企业不需要所谓的民主,更重要的是效率和执行。因此,创始人一定要掌握绝对的决策权,其他合伙人可以提建议,但最后一定由创始人拍板决策。

 

按出资  vs  按贡献

股权怎么分?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AB合伙开了一家商贸公司。A占股95%,但不怎么参与经营;B占股5%,全职带团队负责经营。2016年公司盈利400万,B辛苦一年只分得20万。

 

于是,BA商谈调整股权比例,A明确拒绝。A认为干活的人有的是,B认为换了别人企业肯定受损。最后,两位合伙人不欢而散。

 

单从出资金额方面考虑容易出问题,平均分配股权也容易出问题。那么,究竟该如何设计股权配比呢?

 

曾服务过喜家德、阿五、谷连天等餐企的股权设计专家耿小武提出,一成不变的股权配比一定是不合理的,应该采用动态的股权设计模式。因为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要素对公司起着不同的作用。

 

创业初期,资金的作用可能更大,可偏向于资金配比导向型的分配机制。随着企业的发展,经营管理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这时可按照经营贡献导向分配股权。

 

貌合神离 vs 公开撕逼

如何设计退出机制?

 

即使考虑到了一切可能的因素,仍然避不开如何分家这个话题。在创业过程中,合伙人离开是极为正常的现象。至于退出机制,通常有如下几种:

 

1、签订合同时约定合作年限。比如在2年的合作年限内,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合伙人不允许无故离开。有些合伙人甚至会在合同里规定,若无故退出,则出资概不退还,并视为自动放弃公司股权。

 

2当公司盈利情况达到一定目标时才能离开

 

3退出时签订保密协议、非竞争协议。在经营过程中提前注册商标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为防止合伙人掌握核心商业机密后加入敌对公司,甚至盗用公司品牌自立门户,这些防范条款都要商议并写入合同。

 

4、主动清除不合格的合伙人。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在规定期限内不按时出资的、泄露公司核心机密的、不履行合伙人义务的,都要及时清除。

 

靠义气 vs 靠合同

契约精神不可少

 

江湖做派、哥们义气都不是合伙的正确姿势,先小人后君子、白纸黑字认真商讨并签订合同,才是合伙的正确态度。即便合伙过程中出了问题,也有凭据可依、有规则可寻。

 

现代商业规则中最重要的就是契约精神。有什么事情事先说好,比事前拍胸脯称兄道弟要靠谱得多,这也是最高效、最稳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