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庆军·苹果王子,艾果乐/农托宝创始人,国内苹果产业链创新服务平台。曾长期服务于制造业上市公司,从事资本证券事务工作,后创立艾果乐,专注苹果产业链创新服务。
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业大国,并正往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在某些领域(养殖、果蔬)等领域的产能规模、单位产能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从农业的总体水平看,我们还处在最重要的爬坡阶段,也还有一些核心的难题需要突破。
一、土地制度的升级,开放成为我们农业的新希望
1978年至今一直执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拥有承包权。
2014年1号文件正式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离”。
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针对现实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用“三权分离”、两个“适度”、一份“负面清单”立下“新规”。“这是继农村土地集体经营制度之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明确开放经营权,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引擎,带来新希望。
制度的开放性,也是对未来农业的一种引导,适度规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规模需要的支撑配套要素在国内尚未全面到位。
二、农业产业升级配套要素现状(10大机会)
1、农业科技成果尚大范围处在实验室阶段,跟不上农业规模化需求。
2、农业规模化进展缓慢,出现规模经营-荒废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新农业从业主体尚未形成,投机人群占比太高。
3、农业机械化技术储备不足,现代化高端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需要升级,简单的模仿国外装备,科研能力与新开发能力不足,机械化与信息化在中国是并行,两头都抓是国内的劣势。
4、农业信息化水平尚处在拿补贴做样子阶段,尚未真正指导生产,农业各品类的垂直数据库建设缓慢。
5、喜好大农业范畴,做全产业链的企业,全品类的企业太多,专注单一品类做深度研究、开发、推广的企业太少,导致产业升级缺乏后劲,无论是品种研发、技术更新、品种更新还是新特性研究均全面落后美国、日本、新西兰、以色列等农业发到国家。
6、农业服务企业基本空白,规模化与服务化需要齐头并进,否则非常容易出现把一个农业生产企业变成全产业链企业,活活被拖死,被折旧干死。
7、农资、植保类企业数量众多,化肥类企业比较集中,有机肥与农药类标准缺失,市场混乱,价格混乱,品质更是严重参差不齐。农资企业创新性差,尤其是大型企业在产业升级端还以扩产能、扩品类、扩国内国外市场、扩营销队伍为核心,在信息化、互联网化及服务化方面的创新严重不足,极有可能被跨界产业互联网企业超越,农资与植保生产企业成为单纯的生产商角色,错失行业升级红利。
8、农产品生产、采后处理仓储、销售在标准化与信息化落后,这是目前创业企业比较集中的环节,可惜的是这些环节爆发的前提是1-7的大幅度提升。
9、农业保险、金融服务能力与服务范围大大提升,更多民营企业深入一线服务。
10、农业与人的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型生产关系将大大加快农业变革。
三、农业产业互联的三大展望(未来趋势)
1、农业信息化大幅度提升,saas与电商企业成为产业升级引擎。
生产管理、采后处理,流通与交易,是农业信息化最核心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中针对上万个农产品品类都将有共性与个性信息化开发,既有可能出现单品类单行业小巨人,也有可能形成以畜牧、粮食、瓜果、蔬菜等大品类复合行业为核心的产业互联巨头,还有可能在三个环节中出现以环节为核心的产业互联企业。
农业太大,各种类型的SAAS企业都在纷纷涌现,电商企业无论是2C还是2B还将继续会出现很多创业者,农业需要交的学费太多,需要的周期太长,1年2年根本不能让互联网人看清楚行业本质,而产业人又很难用新的思想架构产业未来。
2、农业服务多样化,标准化,智能化。
生产服务中机械装备、肥料与植保、技术劳务、采后处理等产品和服务将嵌入生产全程,并以服务的形式实现产品的销售,形成产品即服务模式。
农业金融体系将更加科学、开放与多样,能够实现对大、中、小农业各级主体服务的全覆盖,有专业机构,也有产业链核心企业,也有传统银行等提供特色专业周到服务。
共享化将成为超越目前发达农业国家的服务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业服务体系。
科研技术是另一个热点,品类中品种的更新速度有望从目前的30年更新一次到10-15年更新一次,一年多次采收的产品更新速度将更快。
3、城市人返乡创业、城市人塑造新农村文化
50后、60后逐渐离开土地,70后、80后、90后渐渐成为新农业的主体人群,城市人返乡创业潮将在未来5-10年出现,新人群的涌入会让很多农业难题迎刃而解,人才永远都是第一生产力。
农村城镇化基本是旧村换新城,人群基本没啥变化;而城市人涌入农村,更多的会保留农村文化与格局,形成新农村文化,农宿、民宿、农游、农乐、农场、农集等各种文化载体在农村兴起并传播。
一群实干的农业新农人,关注农托宝,了解最有深度的农业,分享产业一线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