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常听到人们抱怨社会收入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王宝强离婚案在网络喧嚣表象下,也有人们进一步质疑演员收入的合理性,媒体也对当红演员的天价出演费表达不满。当然,与之相对应的,人们首先想到清贫的教授和科技工作者,然而清华爆出一名教育工作者遭遇电信诈骗1700多万,人们又在反问,教授不该有这么多钱吗?
教授不乏清贫者,然而暴富者也并不奇怪,现在就剩下劳工群体了,他们在医护室、在工地上、在噪杂的公路上,他们奉献青春却仅获得微薄的收入。当然,农民工群体随着收入的持续增长,相比过去没有务工机会,改善了很多,所以这一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对现状基本上满意的。虽然,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农民工对生存现状不满意,我们仅仅从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上去判断,在经济收入上,他们的境况应该是获得了改善的。
在当前社会,我们可以想当然的看到很多不公平,却发现社会依旧有序的推进发展。人们也在讨论社会群体在日益的固化,社会阶层间流动性减少,靠读书、提升技能并不能改变个人的命运,大学里农村生源比例日益下降。如果试图回答如下问题又感到紧促,那就是,我们希望的社会是阶层分明的还是含混的?我们需要一个等级制的社会还是扁平化的社会?我们追求完全依赖文凭谋求职业的社会还是追求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社会?我们追求自由的社会还是听命于上级的社会?我们的追求存在矛盾,我们设法希望改变的又往往与我们的期待背道而驰。
回到收入上继续探讨,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不公显得如此平淡,只要不涉及侵犯利益的事件,人们基本上乐于接受现状。收入的多少在绝对量化上现在存在天壤之别,平均主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是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力量,那么收入存在这么大差距的原因何在呢?
难道是工作受众多寡不同而致?影视工作者面对亿万观众,大学教授面对的时一届一届的学生,IT行业的工程师面对的有限的需求方,医生诊断有限的病人,这决定了后者即使付出更多倍的努力依旧无法企及前者的收入,劳动付出的不同对人们而言这是很大的不公平。
然而市场经济的本质上是稀缺性决定它的价值,这种工作如果只能我做的最好最能获得人们的青睐,那么我的价值就很高。医护工作者存在大城市集中、基层不足的现象,但是患者可以涌入城市,那么这个群体不存在急需的缺口,收入依循体制产生,正如大学教学队伍一样。农民工群体庞大,信息在同一群体间交流,他们对市场的行业了解的比旁观者清晰,机会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重要,伴随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遍地开花,他们的工费也在稳步上升,随着这几年基建缓慢降下来了,不过农民工的工费确实在提高中。
其实,无论在哪一群体,总有收入很高和收入很低的,用职业群体来划分有些不实际,即使演员群体,相对于整体而言,大红当红者也是寥寥。因为在各行各业中总有佼佼者存在,人们抱怨多停留在个人努力不够和没有机会垂青上。这种认识体现了中国社会散漫的性质,个人主义较盛,你若告诉我中国盛行集体主义,但是在真实的经济活动中并非如此,正是这种单兵善勇为人们广泛延续推崇,才促成了现在社会的稳定。
如果我们拿高收入群体在各个行业中分布去看,我们能够发现社会经济存在的可能问题以及未来将会遇到怎样的麻烦。但是,人们热血所在的并非去改变不合理的地方,而是个人式的努力寻找获得垂青的机会,至于未来,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只有把握现在才能无惧未来,所以社会问题诸如收入不公,即使基尼系数很高,也不会引发比较真正的关注。
有些人忧心经济发展“脑体倒挂”现象会阻碍社会发展的进程,会影响未来经济格局。一些群体付出青春和努力却获得微薄的回报,而另一些群体紧靠搔首弄姿却赚得钵满盆满,不过这种表面现象如同上述在社会种种意识间变得比较平淡,一部戏亿元收入对于数万元年收入的广大群体而言是个天文数字,与不存在没有认识上的区别。但是,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社会肯定是不健全的。一旦出现经济危机或者遭遇产业转型,基层群体将是遭遇最为严重的群体。
在资本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家需要有自己的脚步。公平与正义需要依靠良性的经济制度和完善的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