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e案八:呼吁取消“中华”等香烟商标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辉瑞制药中国企业事务部总监冯丹龙提交了6份关于控烟的提案,建议设置卷烟的最低价格标准,降低青少年初始吸烟染上烟瘾的可能性。媒体还披露了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成人烟草调查报告的一组数据:2015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7.7%,吸烟者总数为3.16亿,比2010年增加1500万,全国卷烟产量比2010年增加35%。

此前还有报道称,占世界总人口19%的中国,却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烟民,烟民总数量已达3.2亿,年消耗香烟达2万亿支,全球40%香烟系中国制造。
本来,“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无论是带有喜庆色彩的“双喜”烟,还是富有霸气的“中华”烟,无不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一种物品。而一些简单的信息就可证明中国在烟控方面一直是做得非常不够:获得过“烟灰缸奖”;被戏称“宁要漂亮的烟盒,不要公民的健康”;国际烟控专家帕翠莎•兰伯特批评中国:“当中国政府官员在讨论控烟这一公共卫生政策时,烟草公司的代表就坐在旁边。这就好像让狐狸坐在鸡笼里,讨论如何保护小鸡。”
笔者之所以专挑“中华”香烟说事,就因为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专辟第11条规定: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必须印上警示语,宜占据50%以上面积,但不应少于30%,最好有警示图片。此外,还应注明其他烟草有害的信息。
而“中华烟”作为热销海外中国香烟,出口某些国家时,就必须印有一个十分丑陋的图片,那副严重溃烂、酱紫、变形的脸,看后令人十分恶心。那么,外国人看到这样丑陋的图片下方印有“中华”二字时,恐怕无法不将丑陋的画面和“中华”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境外销售带有丑陋画面的“中华牌”香烟,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形象,侮辱了中华民族的感情。
去年“两会”期间,缅甸果敢地区战事正酣,并殃及中国边民,个别网友甚至拿“软中华”这种烟卷来比喻中国对缅甸炸死中国居民的态度,显然令人难以接受。但很明显,软包中华香烟被习惯性地称为“软中华”,也是对国家的羞辱。
就国内而言,《广告法》第十八条规定,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
可近几年,烟草广告却变着法子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比如一些公开场所大型“爱我中华”的广告,不是为了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而是诱导国人去爱“中华”牌香烟,去爱这个准毒品,也是对全体华人爱国情感的亵渎。
即使仅从《商标法》角度去理解,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也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将国家别称的“中华”用来做“准毒品”的商标,我的心里是无法接受的。
有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迅速作出决定,禁止使用“中华牌”香烟的商标使用权。再举一反三,禁止使用一切和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标,进而限制香烟引用地名、保护类动植物等需要树立形象的对象作为商标。(此观点已连续多年在“两会”期间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