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思维有很多种,为什么领导者具备战略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个领导者只有具备战略思维,才能够用战略思维去把握这个组织面临的机遇。一个企业要发展,本质上不是靠人的努力,而是靠机会。当机会来临的时候,领导者有没有远见,能不能果断地抓住,体现的就是其战略思维。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
我们国家从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受欺负,原因是什么?
有一个德国人写了一篇文章,他认为从秦始皇以后就没有中国了。原因是秦始皇以后,中国形成了很强的皇权统治,压制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那种自由奔放的文化,导致我们民族的人格发生了变化。有日本人认为从宋朝以后就没有中国了。原因是宋朝之前的中华文化比较纯正,后来蒙古帝国灭南宋,我们在和蒙古文化相互融合之后,变得不再纯正,所以宋亡以后无中国。
有人认为真正纯正的汉文化应该在日本。其实,咱们和日本人之间,在文化上确实有很深的渊源。比如,很多日本人都是当年从中国过去的。日本有个电影演员叫山口百惠,她自称是杨贵妃的子孙。包括汉献帝,包括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子孙,最后打败都跑到日本去了。据说日本第一代天皇的墓被掘开了以后又被埋上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发现第一代天皇就是徐福。徐福当年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到东瀛替秦始皇求取长生不老药,去了就再也没有归还。相传徐福到了日本之后就自立为王,成了日本的神武天皇。很多中日学者对徐福浮海东渡之事进行了大量研究。马非百的《秦集史》认为徐福赴日本是有目的的,“其意初不在求仙,而实欲利用始皇求仙之私心,而借其力以自殖民于海外。”香港卫挺生著《徐福入日本建国考》,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开国者神武天皇仲田玄,并认为他是颛顼之后徐驹王29世孙。台湾学者彭双松著《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书,进一步充实卫挺生的观点。
当然,这些还都有待考证。但是有数据证实,日本语言里边有两千多个汉字,咱们现在使用的中文里边也有二百多个词来自于日本。比如长官,咱们以前管上级官员、上司为长官,日本现在还这么叫。其他的像董事长、总经理、经纪等词都源于日本。
但是由于日本国土从来没有遭受过战争,所以日本人内心形成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傲气,所以小日本在骨子里瞧不起咱们中国人。日本有一个著名的私立大学叫庆应大学。该大学的创始人叫福泽谕吉。福泽谕吉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日本地位很高,高到他的头像曾被印在日本的钞票上。
福泽谕吉写过一本书叫《脱亚论》,他在这本书中说,“我日本国土地处亚洲之东陲……然不幸之有邻国,一曰支那,二曰朝鲜。”支那就是咱们中国(China),在福泽谕吉眼中居然是不幸之地。福泽谕吉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他毕生都在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这样一个靠思想影响他人的人居然这样评价我们!
不过大家先不要恨他,我们看看人家说的有没有道理。
“此两国者,不知改进之道,其恋古风旧俗,千百年无异。”大家注意,恋古之风,千百年无异。我告诉大家,我老家是山东威海的。我回到老家去,县委书记请我去讲课。下午讲课,上午没事我就回我老家那个村转悠。我十来岁离开老家,离开有三十多年没回去,但是每次做梦都能想到老家的摸样。我回到老家,一进那个村,一进那个胡同,我惊奇地发现,这的的确确就是我魂牵梦绕的老家。因为我当时走的时候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我三十多年前写在墙上的字还在。我激动得要命,下午讲课的时候鞠躬感谢各位领导,保持了我故乡的原风原貌。事后,县委书记说,李老师你打了我一巴掌。讲这个故事,我是想说,中国的很多东西确实是千百年无异,不光是恋古之风。
“在此文明日进之活舞台上,论教育则云儒教主义,论教旨则曰仁义礼智,由一至于十,仅以虚饰为其事。其于实际,则不唯无视真理原则,且极不廉耻,傲然而不自省。”看到这句话,我告诉大家,不要小瞧小日本骂我们,其实人家骂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吾背视此二国,在今文明东渐之风潮中,此非维护独立之道。”大家看下面这句话,“若不思改变,于今不出数年,必亡其国,其国土必为世界文明诸国分割无疑。”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印证福泽谕吉关于中国的预言。
不过中国文化底蕴的强大和根深蒂固也是小日本和西方列强没想到的。异族的文化来了,假以时日就被我们吸收和同化了,异族的文化始终无法撼动我们的文化,更无法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鸦片战争撬开了我们的国门,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某些可以弥补我们民族不足的东西。但侵略的伤疤很快就好了,他们带来的先进思想却被我们吸收了,并成了我们下一阶段加速发展的营养补充。所以我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不会有这么大的崛起。改革最难的就是推动民族的进步,列强的入侵绊了我们一脚,同时也使我们的民族及时清醒了过来。
过去讲究看天象,大家不要认为看天象就是指看天。其实看天象,看的是社会的气势,只不过假以看天象之名罢了。一个人的大成就,一个国家的大崛起,一定和某种机遇有关。管理者的战略思维,就是要看清这种大的历史趋势,并借势彰显某种力量,进而形成崛起。
二战以后,以美国以欧洲为代表的复兴为全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这次复兴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结束。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日本没有多大区别,日本真正的崛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石油价格的升高,世界越来越渴望廉价的省油的汽车,在这种趋势下,以轻便、节俭为代表的日本文化出现了。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用这20年迅速崛起。
咱们中国呢?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序幕。中国真正的崛起是从90年代,伴随着西方的工业大转移开始的。美国人原本只是想把中国变成西方产品的加工基地,但是由此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势头完全超出了美国人的控制范围。这种大趋势从50年到70年,从70年到90年,从90年到2010年,每20年都是一个经济增速的节点。
美国人的思维非常简单,他们认为我控制研发,我控制销售,只把东西拿到中国来,让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给我加工,加工完了我再拿走。比如说他生产一个产品40美金,他拿走15美金,给中间商留17、18美金,最后给中国留3美金。比如苹果就是留2%。这么做,中国似乎捞不到什么好处,但这只是美国人的想法。人算不如天算,美国人没有想到,他们这么做,恰恰带来了咱们东方文化最缺的东西。
中华文化这五千多年不缺对自然的观察,咱们最缺两样东西,第一个是对时间的管理。咱们没有管理时间的技术,没有量化的概念,所以咱们做事没有计划性,效率不高。第二个,咱们这个民族特别欠缺对工具的使用。我们中国人喜欢自力更生,这属于内向开发。西方的科学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他们学会了使用工具,他们把人当成工具来使用,这是领导的一个基本能力。我们的很多领导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总是喜欢发挥自己的作用。西方文明进入中国之后,恰恰弥补了东方文化基因的这种缺陷。
咱们这个文化基因一下变完整了,所以咱们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西方人的文化基因里缺少这种文化的传承,所以他们不能理解中国人学东西为什么这么快!只是在中国代工,中国人做出来的东西就能迅速超越他们!
中国文化是四个组成部分,第一个叫陆地文化,就是以江浙为代表的叫陆地文化,或者叫平原文化。平原文化下的人性格平和。第二个是以蒙古为代表的,以匈奴为代表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下的人性格勇猛彪悍。第三个是以满族为代表的森林文化。森林文化比较复杂,森林文化下的人具有很强的模仿和吸纳能力,他们勇于进取,勇于开拓,满族能统一中国就是很好的证明。第四个就是以西方为代表的叫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在中国不够明显,中国人缺的就是这个海洋文化。
这四种文化代表着四种基因构成。美国的国家战略没有想到,他以侵略和掠夺的方式恰恰带来了中国长期缺少的东西。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的进步思想一下把东方文明长期欠缺的东西给弥补上了。
管理者要研究这种大势。你能看清这种大势,说明你的思维是有跨度的。所以说,对儒家文化我们是不能放弃的。我们要让它回归到它的本源,同时我们可以接受西方的文化,用西方文化去改造儒家文化,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富生命力的中国文化。
著名战略专家李江涛教授应用复杂系统理论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创造性提出企业改造计划,专注于战略研究,企业商业模式设计、着力于现代企业的改造与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