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视冲锋超大屏市场 传统企业难保一片自留地


乐视超级电视的动作空前加快。

1月12日,乐视又发布65寸4k电视,以4999元的定价低于量产成本价5428.67元,延续颠覆姿态;去年10月份,乐视还推出了超级电视之王,120寸的巨屏电视uMax120;12月底,乐视发布超4 Max65 Curved,以及玻璃导光板超薄分体智能电视超4 Max70;而在今年1月6日,乐视又在拉斯维加斯推出超4 Max65 Blade。

如今,乐视超级电视无疑已经成为互联网电视行业的标杆品牌,其产品线也实现了从上到下的完整覆盖,超级电视支撑的生态经济更是得到验证,甚至引发内容运营行业和传统制造行业两两抱团,集体转型进军互联网电视产业。

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乐视在超大屏产品上的一系列投入动作,都表明这个互联网电视领军企业在业务模式成熟之后,采取了一套以攻为守的打法,向超大屏市场以及更高端市场的迈进,既是对自身的生态基础进行巩固,同时也在向整个行业的尖端部分发起挑战。

产品定位之外还有连招

一直以来,60寸以上市场都是索尼、三星、LG等传统制造企业,凭借浇灌技术崇拜和品牌沉淀的浓汤,长年占据的自留地。

但是互联网硬件企业从来都不甘心以爆款成名之后,驻守山头,小米以小米Note向高端市场发起了进军,而乐视更是在生态经济成熟之后,向超大屏市场市场吹响了冲锋号角。

乐视采取的手段与刚刚进入电视市场一样,继续扮演价格屠夫的角色,凭借生态补贴,低于量产成本定价,所以当索尼和夏普将65寸的4K电视清一色卖到2万元以上时,乐视的65寸4K电视只需要4999元,是前者的5分之一,而且在配置和做工上,乐视也都采用了更主流的指标。

但是这里面会带来一个疑问,乐视会不会遭遇向高端市场进军时的用户滞后问题?毕竟小米发布Note版本时曾在这个问题的困扰,多次修改定价。

这要从乐视一开始的定位说起,超级手机发布时,乐视曾直言,做手机的原则和超级电视一样,就是做旗舰市场,从来没有打算做廉价产品。

也就是说,乐视一开始就将电视产品定位在了旗舰市场,其率先推出的产品系列中就包括X60这样的大尺寸产品,再加上绑定的会员服务,更是起到了一个辅助筛选的功能,沉淀出来的本身就是有潜力尝试高端消费的用户群体。

但是,乐视认为仅有前期培育的品牌形象还不够,去年10月份,乐视推出uMax120,这款120寸的巨无霸电视售价高达50万元,从预订到安装完全走的是奢侈品路线,这几乎又是一个强调自身技术和生态服务能力的形象标榜;而在CES上展出的Max65 Blade,厚度仅有3.9mm,相当于两枚硬币,这更是乐视在技术工艺上的又一次肌肉展示。

从品牌定位,到后期的高端市场所需要的工艺和设计能力的强调,为了超级电视向高端市场转轨,乐视打出了一套连环招。

当然,归根结底,这些都是为乐视最有杀伤力的武器——生态补贴下的硬件价格铺路搭桥。在将大屏电视带进2000元时代以后,乐视再次向高端市场进发的价值宣讲如出一辙,那就是把65寸4K电视带进4000元时代。

一位乐视致新的品牌负责人告诉地歌网,别人是把金子做成了钢,卖出了钢的价钱,而我们是直接把金子卖出了钢的价钱。

升级的生态服务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以高端产品获取溢价的方式,来理解乐视甚至小米向大屏市场进军的意图就会出现偏差。乐视们的硬件不仅在低价市场没赚钱,在高价市场也是在亏损,其攫取利益的方式是通过层层构建的生态服务。

所以乐视最想要抓取的无疑是大屏背后,具备多层次消费能力的会员群体,乐视的生态服务正在围绕这个体系构建。

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之后,掌握了乐视生态中内容供应这条大动脉。前不久,乐视影业宣布了新的内容计划,将推出40部大电影和30部以上的网剧。乐视的内容制作经验大家都知道,既有签约的张艺谋、徐克、冯小刚、郭敬明等导演和明星演员阵容,又有《鬼吹灯》《盗墓笔记》这样的IP整合能力,2016年的乐视生态服务无疑将空前壮大。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接下来乐视的自制剧战略是保证每天一集,而且已经采购了60万一台的4K摄像机,将全部采用4K拍摄。

在曲面大屏呼之欲出,4K内容将大量投放、乐视体育卓然成长的时机下,乐视会员服务也将在清晰度选择、通过内容拓展出外设以及从内容向垂直领域打通等等方向上拓展,这种在内容服务和运营上建立的牢固优势,不仅会将刚刚转型和起步的友商们甩在身后,对于内容严重依靠广电系,只在发展进入瓶颈期的显示技术上做文章的传统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因为传统电视企业走的恰恰是乐视们早已经摈弃的,依靠小屏产品走量,大屏电视获利的套路。

LePar不仅仅是渠道

去年924发布会上,乐视宣布取消会员捆绑,这是一种通过渠道大肆放量的信号。生态品牌的能量积蓄足够高涨时,乐视要实现大面积的出货,一方面要在线上线下建立严密的渠道体系,一方面也要让品牌的自由度更高。

这其中对乐视在线下渠道,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的就是加盟体验店LePar,如今已经发展到3000多家,通过对三、四线城市的渗透,进入到传统电视企业的腹地。

但是LePar并非简单的渠道,如果想要一个纵深的渠道和物流系统,乐视大可像暴风或者风行那样去联手海尔的日日顺,后者拥有渠道单元多达上万。

但是乐视强调的是生态服务,这其中既包括产品展示,也包括大屏电视在内容服务体验上的传达,以及乐视体感游戏战略推行过程中的推广,VR普及等等,所以说乐视必须采用像苹果体验店那样的模式来将生态服务落地。

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包括乐视65寸4K电视等明显产品在内,在地面的推广效果相当明显,用户可以通过实地体验,然后口口相传,实现品牌价值的沉淀,这种口碑传播对于推动超大屏市场策略来说,无疑是上下一体的保障。

乐视已经通过入股TCL获取了屏幕供应和更多渠道保障,而随着两者在内容运营上的合作深入,乐视的服务生态无疑会在TCL的出货基础上迅速放大,这样看来,乐视超级电视从一开始,就是在传统电子产业增长疲软之后,探索一种新的价值载体,而进入超大屏市场,引领大屏幕4K电视的普及则是其通往星辰大海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