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跋涉(85):
维色寺
2015年7月21日。
头天晚上,在酒店附近的川菜馆吃过晚饭,天还没黑。此时,瓢泼大雨已经变成了毛毛细雨。于是沿街转转,顺便消消食。
来前看攻略,知道维色寺是芒康县城的中心。没走多远,维色寺广场就在主街道一侧。芒康的旅游色彩不是很浓,大街上卖土特产的不是很多。维色寺前的广场,是一个集市摊群,大多卖的是日常用品。摊子都有彩塑布围起来,此时摊主们大多回家。广场中央,有几头牛在游荡,地上一堆堆牛粪。
这可能是藏区的特色,即使是县城的主街上,时常会有牲畜在游荡。到八宿的那天,进城看到的就是一群马。芒康的这种情况要更明显一些。头天坐出租车去宾馆,就有一群牛挡住了路,司机也不急,也不按喇叭,只是跟着牛群慢慢移动。第二天早上我起来散步,又看到有人赶着一群牛通过街道,估计是赶去山上放牧的。而在维色寺前,几头牛就睡在街道上。我猜想那几头牛可能是寺庙的财产,它们就将寺前的街道作为自己的牧场。
看到不断有人进入寺院,猜想那是参加转经的人们。迟迟疑疑一会儿,还是跟着一位大叔走进寺院。我对寺院有着某种敬畏之情,这与我的信仰有关,与我怀疑有关。在宗教中,我愿意接受某些与信仰有关的东西,却又怀疑很多附加于信仰之上纯粹世俗的某些东西,同时非常憎恶某些以宗教的名义危害宗教的东西。凭我的本心,我接受自己的宗教观念,尽管这种观念可能与宗教本身是冲突的。比如,我同时接受若干宗教中与我的本心或者知识观念相融合的东西,就与现实中宗教的对立或者排斥有冲突。
加入转经的行列。我只是在那里跟着别人走着,虔诚的信徒们念诵,他们心里装着敬仰。我呢,我只是在走着,听着,我的心并不在转经中。有时候,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会袭击我的思考,我的心里会有各种观念的斗争。这时,我不得不努力将其驱逐。其实,这种冲突经常存在。只是,在参与转经的过程中,这种冲突会更加明显而已。
进入寺院的人们,都提着酥油或者其他贡品。我知道,他们是寺院的真正的供养者。在拉萨那些大寺院里,僧人们拿着国家的俸禄,还可以大把分享门票和供奉,他们过着悠哉乐哉的生活。而在维色寺这样的小寺院中,老百姓的供养可能是僧人们 的主要生活来源。
参加转经的,也就是提供供奉的,大多是老人、妇女。走在我前面的,还是一位残疾人。他只有一条腿,每行进一部都很困难。我见到的真正的虔信者,都是这样的在底层艰难生活的人们。
走出维色寺,广场上还是那几头牛在散步,地上还是一堆堆牛粪。